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头颅MRI特点。方法对ACOP 564例、DEACMP 102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及DWI检查,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48h内进行检查,DEACMP在临床出现异常表现后即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ACO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3型:①苍白球受累型;②弥漫性脑肿胀型;③大脑皮质及白质受累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5型:(1)脑白质受累型;(2)基底节受累型;(3)枕叶皮层受累型;(4)小脑半球受累型;(5)多灶型。结论 ACOP及DEACMP的MRI表现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分点,临床应加以区分,并依据MRI的表现作出不同诊断与治疗。并报道了CO中毒并发皮质盲12例及持续低热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CO中毒后昏迷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迟发脑病分为迟发脑病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2组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迟发脑病组在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脑病组MRI改变分为弥漫性白质病变、皮质改变及基底节神经核团改变三种,多合并存在。结论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是急性CO中毒后发生DEACMP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压氧治疗对DEACMP的预防及改善预后均有一定帮助。对急性CO中毒患者,应根据每个人病情特点,结合头颅MR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一些有潜在DEACMP发病可能的病例,应积极进行规律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与神经免疫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毒后迟发性脑病68例,为DEACMP组;单纯一氧化碳中毒(ACOP)32例,为单纯ACOP组;选择同期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对所有对象神经免疫指标(IL-4、IL-10、IFN-γ、TGF-β1)进行测定,比较3组相关指标。结果DEACMP组IL-4、IL-10、IFN-γ、TGF-β1与单纯AC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与对照组IL-4、IFN-γ、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认知障碍程度DEACMP患者IL-4、IL-10、IFN-γ、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ACMP发病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与神经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DEACMP患者(DEACMP组)、2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ACOP组)及28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中血清IL-4、IL-10、IFN-γ、TGF-β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IL-4水平DEACMP组低于及健康对照组(P0.05),ACOP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0水平DEACMP组低于ACOP组(P0.05),ACO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水平DEACMP组高于ACOP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ACO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GF-β1水平DEACMP组低于ACOP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ACO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DEACMP的发生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碳中毒是迟发脑病(DEACMP)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在度过急性期神志清醒后(一般2~60d),部分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患者表现为痴呆或去皮层状态,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我科自2000~2006年共收治42例,随机选取21例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以探讨奥扎格雷钠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TNF-α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ET-1、TNF-α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0例急性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CO中毒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CO中毒组、DEACMP组患者急性期血清ET-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患者急性期TNF-α水平明显低于急性CO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与急性CO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ADL得分均高于常模(正常值≤20分),IMCT和HDS得分均低于常模(正常值分别为≥19分和>16分).DEACMP患者恢复期ADL得分明显低于急性期,IMCT和HDS得分明显高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ADL、IMCT和HDS得分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ET-1、TNF-α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后与高压氧疗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系指中重度ACOP经抢救恢复后,经过2~60d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全脑性损害症状。为探讨高压氧疗程与ACOP预后的相关性,现将我院1999-04~2005-4收治的386例中重度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3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DEACMP组,n=67)与对照组(非DEACMP组,n=245),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中毒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CO气体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合并症、急性期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脱水降颅压治疗、高压氧治疗、头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BMI、既往中毒史、呼吸系统疾病病史、饮酒史、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史、CO气体接触时间、中毒后昏迷时间、贫血、CRP、心肌酶、脱水降颅压治疗、高压氧治疗时间、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致DEACMP的因素较多,对于具有这些相关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病过程中存在髓鞘结构破坏继发免疫损伤,为了评估遗传因素在此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α308(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豫北地区汉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n=109例)为病例组,并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未发生迟发脑病(以下简称急性CO中毒)患者(n=115例)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组间TNF-α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1)DEACMP组和急性CO中毒组TNF-α308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性别分层后,2组患者中TNF-α30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DEACMP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及P300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其病情判定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44例DEACMP患者与42例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急性CO中毒(ACMP)患者在C0接触时间,昏迷时间等13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行P300检测,且与DEACMP组发生CO中毒初期清醒后所测P300(DEACMP0组)及44名正常人的P300(NC组)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在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年龄,合并症等方面与ACMP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扩血管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职业方面亦有显著差异(P<0.05)。DEACMP组较DEACMP0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P<0.01),DEACMP0组较NC组亦有类似改变。结论 长时间接触CO,长时间昏迷,高压氧治疗时间较短,扩血管药治疗时间短,年龄较大,有合并症,患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吸烟,脑力劳动与发生DEACMP相关。急性CO中毒患者的P300潜伏期越长,波幅越低,其认知功能越差,发生DEACMP的可能性越大。P300对DEACMP的发生,预后可做出较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