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 ,对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均呈负相关 (P均 <0 .0 1 )。在 1 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中 ,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幅度〔V2 导联为 (0 .6 3± 1 .8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0 .84± 1 .6 1 )均高于单纯下壁梗死组〔V2 导联为 (0 .35± 1 .6 5 ) m m,V2 / a VF为 0 .2 9± 1 .2 8〕;而 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的患者胸前导联 ST段压低的幅度〔V2 导联为 (- 1 .2 0± 1 .5 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 - 0 .33± 1 .1 5 )均低于单纯下壁梗死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或 P<0 .0 5 )。如去掉累及右室梗死和侧后壁梗死的病例 ,可使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导联 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r=- 0 .797,P<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死可使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趋于抬高 ;而合并侧后壁梗死则使胸前导联 ST段进一步降低 ,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军队疗养老干部ST-T改变正确诊断的主要原因.方法 分析1490名来院疗养的男性老干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临床体检资料.结果 ①ST-T改变检出率:共检出ST-T改变305例,检出率为20.5%(305/1 490).其中单纯ST段下移40例,T波低平121例,T波倒置8例,ST段下移伴T波低平124例,ST段下移伴T波倒置12例;②ST-T改变病因:病因明确者占43.3%(132/305),其中冠心痛61例、高血压痛43例、糖尿病19例、心肌病4例、低血钾3例、甲低2例,临床资料提供不全不能明确病因者占38.0%(116/305),罹患多种器质性疾病者占18.7%(57/305);③ST-T改变与年龄:<60岁组ST-T改变检出率为13.6%(50/369)、60~69岁组为18.5%(82/443)、70~79岁组为21.9%(113/517)、≥80岁组为37.3%(60/161).结论 临床体检资料不全以及ST-T改变形态特征不典型,是影响ST-T改变正确诊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对急性Q波型下壁、前壁心肌梗塞远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做初步探讨。 1 资料方法 1.1 对象 157例旨次急性下壁,前壁以及下壁合并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改变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其中男125例、女32例,年龄39~90(平均65.2±14.3)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即刻、12、24、48小时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并于发病24小时内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以各导联ST段下移≥0.1mv为诊断标准。分为3组:组Ⅰ,急性下壁Q波型心肌梗塞56例,伴心前导联ST段压低者(简称组Ia)36例(占64.3%),不伴ST段压低者(简称组Ib)20例(占35.7%);组Ⅱ急性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76例,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简称组Ⅱa)28例(占36.8%),不伴ST段压低者(简称组Ⅱb)48例(占63.2%);组Ⅲ;急性下壁合并前壁Q波型心肌  相似文献   

4.
探讨运动试验中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受试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中其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对经运动试验诱发ST段压低者 2 14例进行分析 ,其中仅在运动停止后的恢复期出现ST段压低者共 3 4例 (Ⅰ组 ) ,在运动期出现ST段压低者 (包括运动中ST段压低并持续到恢复期者 )共 180例 (Ⅱ组 )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运动试验参数。结果 Ⅰ组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Ⅱ组 (67.64 %vs 2 3 .89% ,P <0 .0 5 ) ;运动试验中 ,Ⅰ组的ST段压低程度明显小于Ⅱ组 ,Ⅰ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也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与运动期出现ST段压低者比较 ,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这些患者大血管病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电图改变,以探讨伴胸导联ST段压低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与心肌梗死部位、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6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患者,按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的时间分组,≥24h者为Ⅰ组42例,<24h者为Ⅱ组24例。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合并出现其它部位梗死、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Ⅰ组并发其它部位梗死30例,Ⅱ组为5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Ⅰ组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7例,Ⅱ组出现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Ⅰ组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9例,Ⅱ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h,并发其它部位梗死多,梗死面积大,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可视为病变广泛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桥临床与心电图特点。方法采用Noble分级方法,对65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桥患者进行临床与心电图特点分析。结果本组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远段;Noble分级I级狭窄者31例,Ⅱ~Ⅲ级狭窄者34例;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或T波改变35例(53.85%),Noble分级Ⅱ~Ⅲ级狭窄者心电图异常率(76.5%)高于I级狭窄者(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0例心电图正常者,24h动态心电图显示11例呈间歇性T波改变或ST—T改变,3例发作性ST—T抬高;5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例可疑阳性。结论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远段,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可提高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胸痛发作24h内心电图ST段对应性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发现:44/66例单一部位、8/29例复合部位梗塞和1/9例梗塞原位扩展者心电图有对应ST段改变;有或无对应改变者之间心功能无显著差异,而单一和复合梗塞者之间心功能变化有显著差异;33/51例无对应ST段改变者可找出使ST向量无变化的原因;26例急性下壁梗塞其前壁ST段压低可延伸至V(5~6)导联且发病72h后仍不回复至基线;单纯下壁梗塞者V_(1~4)ST段下降总和与下壁加正后壁者V_(1~4)ST段下降总和之间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时ST段对应改变系心电向量力变化所致。唯一影响心功能因素是梗塞面积。动态监测ST段对应改变的过程对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均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倒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静息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为A组,占77.36%(41/53),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者占95.12%(39/41),无动态改变者占4.88%(2/41);冠状动脉正常者为B组,占22.64%(12/53),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占25%(3/12),均为心肌桥;无动态改变占75%(9/12),其中3倒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倒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误诊率较高,确诊应作冠脉造影;胸痛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胸痛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注意鉴别冠脉痉事或心肌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早期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升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入选 15 0例初发UAP患者 ,入院时持续 2 4h血压及心电监护并测定CRP。根据CRP水平分为 3组 ,比较 3组之间ST段改变发生的情况。结果 ①随着CRP水平的增加 ,ST段改变的持续时间增加 ;②CRP水平最高组有明显的缺血性ST段改变的延迟 ;③多变量分析表明 :CRP水平与ST段改变有独立的相关性。结论 初发UAP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与心肌缺血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CRP水平增高对判断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4周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2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6例(占38.1%),多支血管病变26例(占61.9%),其中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占88.5%)。11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8例(占72.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血管病变,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比较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静息血压、静息心电图ST T改变率、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导联数、最大ST段下移幅度、运动时间、伴左心室肥厚比例等。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 70 0 %对5 5 0 % ) ,但高血压组的特异性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 4 1 2 %对 71 9% ,P <0 0 5 ) ;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伴LVH分别为 2 8 6% ( 4例 )、70 % ( 7例 )。造影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 ,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运动时间短 (P <0 0 5 )。结论 :伴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大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狭窄 ,故对合并LVH者、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运动时间长的高血压患者 ,运动试验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对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5 1.0 4± 2 .17)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 1例T波倒置 ,16例ST段压低 ,13例R波振幅≥ 2 .5mv。ST -T改变及R波振幅的增高以V4 、V5最明显。 8例在睡眠和心率缓慢时ST -T改变程度加重 ,10例QTc延长。ST -T改变程度及R波振幅的高低与心尖肥厚程度无关 (r2 =- 0 .36 ,P =0 .76 8;r2 =0 .188,P =0 .30 9)。结论 :心电图有T波倒置、ST段压低、R波振幅增高 ,并以V4 、V5导联为主 ,或加以反常的动态改变 ,应高度怀疑AH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飞行员T波及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2007年来我院疗养的飞行员体检中,时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及ST段改变的飞行员进行运动平板实验。结果48例为阳性,2例为阴性。结论平板运动实验时飞行员T波及ST段改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航远  周斌全 《临床荟萃》1995,10(9):418-419
AMI的预后与梗塞范围大小、侧支循环状况等有关.ECG变化在评价AMI预后中具重要作用.1.ST段改变AMI伴ST段压低,往往提示严重冠脉病变,病死率高.ST段压低者梗塞面积明显>无压低者,ST段下移幅度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ST段压低者发生心律失常、心衰、再梗塞的机率明显增高.下壁心梗早期心前导联ST段下移提示病变广泛,预后差.ST/HR斜率能更好地反映HR和缺血程度的相关回归关系,比单纯ST压低更能确切地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应性ST段下移(R-ST-D)者心肌酶谱值显著增高,梗塞范围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R-ST-D总和≥0.8mv者尤甚.Wimalaratna认为墓碑形ST段改变是AMI预后不良的一个标记.AMI恢复期ST段持续抬高,常提示并发室壁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出租车司机心电图ST-T改变.方法:对2786名出租车司机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ST-T段改变占25.6%,其中T波改变占14.3%,ST段改变占7.8%,ST段伴T波改变占3.7%.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出租车司机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的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48例,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17例(设为A组),ST段回落≥50%者31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情况.结果 B组术后12h TIMI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38例AMI中的110例NQM1经心电图及Holter记录发病24小时内的完整资料进行分析,表明ST段压低组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及左室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均高于T波倒置和ST段抬高组。6例心原性休克均发生在ST段压低组,监护室死亡9例,6例为ST段压低组。其中多导联ST段压低者预后较差,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组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80例,分为4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97,P<0.01)。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的BNP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BNP浓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LVEF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临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段墓碑型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伴有ST段墓碑型改变者15例,非墓碑型改变者45例。对两组分别进行冠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伴有ST墓碑型改变组伴发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墓碑型改变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墓碑型改变组预后差,此组患者梗死面积大,缺血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