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的生态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其原因是在阴道菌群中由于加特纳菌、厌氧菌、人型支原体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所致。临床常见且复发率高,其中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增多显著。本研究通过对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和白色念珠菌及阴道毛滴虫的检测,观察他们是否与BV具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的生态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其原因是在阴道菌群中由于加特纳菌、厌氧菌、人型支原体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所致。临床常见且复发率高,其中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增多显著。本研究通过对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和白色念珠菌及阴道毛滴虫的检测,观察他们是否与BV具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指标研究宋宁静,杨风清,孙礼玉,苑秀华指导:宋兆友(安徽蚌埠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233000)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简称BV)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现认为是性传播性疾病之一。1954年Gardner及Duke...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胎盘早剥发生的原因,探讨其诊断方法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5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及临床处理措施。结果:胎盘早剥发生原因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脐带因素等,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最为常见,出现25例,占50%。胎盘早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胎心异常;其中I度胎盘早剥产妇多表现为阴道流血,占47.62%;Ⅱ度、Ⅲ度胎盘早剥产妇多表现为腹痛(93.10%)、胎心异常(86.21%)、阴道流血(62.07%)。产前B超提示胎盘早剥者检出率为46%。结论:胎盘早剥发生原因复杂,应根据产妇临床表现联合B超检查早期诊断,早期采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β在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2例BV(BV组)、16例复发性BV(RBV组)、15例VVC(VVCl组)、6例Tv(Tvl组)患者及23例体检健康妇女(对照组)阴道分泌物镜检WBC〈2个/HP;21例VVC(VVC2组)、18例Tv(TV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计数(wBc)8~10个/HP。收集上述各组患者阴道灌洗液并离心。BV及RBV组患者每次治疗随访时均进行Nugent评分,收集其中治疗至Nugent评分d~6分(Nugent4~6分组)患者阴道灌洗液2l份及治疗至Nugent评分〈3分(Nugent〈3分组)患者阴道灌洗液17份并离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上清液中各因子浓度;沉淀提取总核糖核酸(R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泖l各因子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VC2、TV2组4种因子浓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VVCl组中TNF—α及IL-1β、TVl组的IL-8浓度及mRNA表达也明显上调;其他组各因子及mRNA表达变化均不显著。结论4种炎症因子在Bv发病中的作用并不显著。IL-8、IL-1β、TNF—α参与Tv、VVC发病。Bv表现非炎症反应与阴道局部IL-8、IL-1β、TNF-α等低表达有关。TV常伴严重炎症反应与阴道局部IL-8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2(HBD-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健康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VVC组患者22例及RVVC组患者26例,分别测定三组人群阴道pH值,并用ELISA法测定阴道灌洗液中HBD-2、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VVC组及RVVC组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阴道pH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VVC组和RVVC组HBD-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较VVC组的HBD-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VVC组和RVVC组IL-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表达水平升高(P〈0.05);④IFN-γ表达水平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紊乱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吕文和,于永兰,李玉华,于秀英,曹永献,于振生,张惠芹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邮政编码266003)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过去称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加德纳菌(G...  相似文献   

8.
女阴假性温疣王文氢河北医学院附属四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50011)女阴假性湿疣(PseudoGondylomaofvulva.,PCV)是发生在女阴部,特别是小阴唇内侧和阴道前庭类似尖锐湿疣样丘疹的一种疾病。1981年由Aftm。y。r首先提出,次年...  相似文献   

9.
90例经本所性病门诊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BV)的患者。口服甲硝华400mg,每天2次,7天为1个程,于停药后7天、14天、3O天分别复查阴道分泌物以判定疗效,未愈者继续第2疗程。疗效判定标准:(l)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阴道分泌物正常,分泌物常规检查未见异常;(2)有效:自觉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未见异常Z(3)无效:自觉症状仍存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仍异常。结果:I个程结束后,痊愈84例(933%),有效6例(6.7%),所有患者于停药后7、14天复查均未见复发。停药后3O天复查有14例(56%)复发。复发者继续原治疗后均…  相似文献   

10.
女性性传播疾病中阴道念珠菌带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女性性病患者阴道念珠菌的带菌情况。方法:对422例女性性病患者作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检查念珠菌,并同时检测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结果:女性性病患者的阴道念珠菌带菌率为35.1%。在混合感染中,念珠菌合并UU感染率为13.7%,合并NG、MH、CT的总感染率为7.8%。结论:女性性病患者的阴道念珠菌带菌率高于健康育龄妇女,并以合并UU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1.
性病门诊就诊妇女中3种阴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性病门诊中就诊妇女阴道感染的检出率、临床表现、疗效及性传播性,在5家性病门诊选择具有阴道分泌物异常主诉、初诊、年龄在16岁或以上、既往2周内未用过抗生素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取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及细菌性阴道病。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649例女性中,共检出淋病123例(19.0%),衣原体感染130例(20.0%),滴虫感染63例(9.7%),念珠菌病143例(22.0%),细菌性阴道病109例(16.8%),另有205例未检出上述病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为325例,一种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119例。3种阴道感染中,具有典型阴道分泌物性状者为36.7%-64.3%,对常规治疗的临床治愈率为46.3%-72.9%。滴虫病(OR=6.67,P<0.05)和细菌性阴道病(OR=2.23,P<0.05)分别与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有关。但是如果剔除合并宫颈感染的病例,则无这种相关性。表明在性病门诊就诊妇女中,阴道感染比宫颈感染更多见,复合感染也常见。阴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常规推荐治疗的疗效不理想,需要密切随访。阴道感染与性传播的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155例儿童,取尿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检测炎症细胞、Ct、Uu、淋球菌(Ng)、念珠菌、阴道毛滴虫、蛲虫卵。结果 22例女童阴道分泌物检出白细胞(WBC)阳性,Q检出率6.45%(10/155),Uu检出率22.58%(35/155),检出淋球菌2例(1.29%),念珠菌2例(1.29%),蛲虫卵3例(1.94%)。结论 对儿童泌尿生殖道炎症,要注意查找性病因素。儿童泌尿生殖道内存在Ct、Uu健康携带或正常定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抗生素使用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殊菌病(RVV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妇科门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就抗生素使用频率、每次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调查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为67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58例,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频率与RVVC存在相关性(OR=2.2237,P〈0.05)。结论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RVVC的发生风险,应尽量避免短时间内频繁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275例性病尿道(阴道)炎病因学分析王立新,侯幼红,刘晓莉昆明医学院附二院皮肤科(邮政编码650101)我科在性病门诊和体检中发现275倒尿道(阴道)炎患者,现对其病因作初步分析如下。病例和方法病例选择①有不洁性交史;②有尿道(阴道)炎临床症状。本组...  相似文献   

15.
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炎的致病关系张丽芳,周丽萍,胡越,段萍,周洁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邮政编码325003)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Vaginalis,GV)是细菌性阴道病(BacteralVaginasis,BV)的主要病原。为了解G...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阴道、宫颈微生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期阴道、宫颈感染状况,探讨妊娠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宫颈分泌物HPV、衣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产前门诊常规围产保健孕妇980例(早孕期159例、中孕期612例、晚孕期209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涂片常规检查及,宫颈分泌物行杂交捕获试验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送微生物室行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妇科门诊非阴道炎就诊的患者(年龄≤40岁)100例进行相同的检查作为非孕期对照。结果阴道pH值在妊娠期、非孕期分别为3.88±0.20及4.28±0.33,孕期低于非孕期(P〈0.01)。孕期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分别是23.9%、21.5%、22.0%,非孕期三项感染率分别为12.0%、11.0%、6.0%,孕期显著高于非孕期(P〈0.01)。孕期HPV感染率同非妊娠期。无症状体征孕妇中,仍有29.8%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在HPV阳性孕妇中BV、VVC、CT的患病率分别为48.7%、41.7%、45.2%,HPV阴性组中分别为20.6%、18.8%、19.0%,HPV阳性组BV、VVC、CT患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1)。结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值降低,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案对阴道炎患者阴道乳酸菌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72%)和阳性菌株产H2 O2乳杆菌比例(72%)均明显比对照组(28%,20%)高(P<0.05);观察组患者乳酸杆菌+、++分布率(8%、12%)均明显比对照组(54%、38%)低(P<0.05),+++、++++分布率(28%、52%)均明显比对照组6.4%、1.6%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3.2%)明显比对照组(24%)低(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酶测定法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测定法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魏永中张国威王志安何云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1],可通过性传播[2]。目前诊断BV主要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和革兰染色涂片法。我们采用酶测定法[1]评估BV并与...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58例临床观察及加特纳菌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58例临床观察及加特纳菌培养和鉴定赵莉蓉,邓光贵,李文维,张文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630042)细菌性阴道病(BV)又称加特纳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加特纳菌(GV)和一些厌氧菌等的混合感染。自觉症状不明显,白带多呈灰色或灰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AV需氧性阴道炎以及AV混合感染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就诊的416例有阴道炎症状的患者初步判断并进行指标检查.结果:416例患者中AV及混合感染患者62例,其中只患AV者26例(42%)、AV+BV者16例、AV+TV者9例、AV+VVC者11例.实验室检查:26例只患AV者中,16例AV者阴道分泌物呈现黄或绿稀薄脓性阴道物(62%);23例患者阴道清洁状况Ⅲ-Ⅳ(88.46%);阴道pH值大于4.5的患者22例(84.6%);1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加(42.3%).结论:本文对AV临床特征进行实验室检查,对AV及混合AV 诊断和区别其它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