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从心与脾胃的关系、调理脾胃的角度论述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康复。试揭示脾胃在慢性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临床取得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联合健脾和胃法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西医药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则是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健脾和胃的保和颗粒,观察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心衰疗效、随访6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影响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心衰情况,同时可减低6月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其中以保和颗粒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中医药健脾和胃法可通过调理后天脾胃以发挥类增效之功,从而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国内生物医学期刊,选择在西医基础治疗之上加用调理脾胃的中药汤剂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9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与西医对照组相比,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等方面有一定疗效。结论: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可能有效,但对结果的解释需慎重,运用循证医学评价中医药疗效的方法学问题仍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剑 《福建中医药》2007,38(4):56-5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终末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是CHF发展的重要因素,对CHF的治疗不仅在于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干预神经内分泌,改变CHF心脏的生物学性质,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的意义。由于CHF的发生发展演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故对心衰的治疗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应用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及最优化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及其组合,干预或调整CHF各子系统的过度激活,恢复各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是治疗心衰,维持整体的功能和状态最有效的方法。虽然传统中医理论由于认识方法与手段的不同,对于人体功能的许多生理细节及过程的认识过于笼统而模糊,但仍可充分利用中医理论整体学、系统学方法,探讨中医脏腑辨证在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脾胃学说在小儿厌食症、小儿贫血、小儿哮喘等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就调理脾胃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从而提出脾胃学说在儿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安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35-153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杌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中药方辅助调理在CHF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25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2例,观察组132例。所有入组对象均给予治疗CHF常规药物,观察组另外以益气活血中药方辅助调理。比较治疗有效率、LVEF和LVDD值及MLHFQ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别。结果经过4周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调理,(c2=12.56,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LVEDD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力、症状、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辅助调理能明显缓解CHF老年患者的症状,心功能指标及日常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药调理脾胃在"治未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优势,探寻运用中医药调理"治未病"的方式.方法:用中药对中医内科门诊的不同证型相关人群以不同方式进行调理,观察疗效,分析病机,总结方法.结果:运用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具有成本低、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探讨从脾论治在心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脾胃论》及各中医名家名篇中引经据典,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治疗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调理脾胃在心悸诊治中的疗效性。心悸的治疗应重视调理脾胃,并对"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理论进一步作出论证。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脾胃症状轻重不一,是多系统受损的表现,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采取健脾益气、寒热并调、升清降浊、醒脾和中等法调理脾胃。实践证明,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参强心滴丸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人参强心滴丸对慢性心衰(CHF)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C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人参强心滴丸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心宝丸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浆ET-1、CGRP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出发,通过对脾肾的生理机能、病机特性的论述,探讨脾肾两脏的密切关系,及脾在慢性肾衰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益气温阳、健脾利湿、醒脾和胃及攻逐湿毒等方法治疗慢性肾衰,阐述调理脾胃是中医学在治疗慢性肾衰体系中非常重要且极独特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 ,长期以来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中被列为禁忌。近年来 ,随着交感神经递质及β受体研究的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 CHF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报道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对 6 8例不同病因心脏病合并慢性 CHF的疗效观察 ,获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取自 1995年 6月~ 1998年 8月的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例。经常规抗心衰治疗 ,心衰、心室率控制不理想 ,又无 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者为入选条件。本组共 6 8例 ,男 4 2例 ,女 2 6例。年龄 54~ 7…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医介入慢性心衰的治疗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名家经验及方药研究4个方面,对温补法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慢性心衰治疗中温补法的地位应冠于众法之首,益气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而在没有明显禁忌证的前提下应尽早加用温阳、补阳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4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ml/日,15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HRV。结果:治疗15日后,治疗组的HRV各指标SDNN、SDANN、rM SSD、PNN50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CHF,可提高CHF患者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常贯穿着胃肠道症状,探讨从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运用自拟运脾化浊汤辨证加减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减轻慢肾衰患者的症状。提示从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健脾助运、健脾养血、培土生金、补土制水的方法,治疗小儿泄泻、多动、喘咳、水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异病同型,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儿科脾胃疾病,运用调理脾胃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谢兆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57-558,617
本文通过对心脾相关论述进行整理,从理论上明确心脾之间生理病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脾胃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及治疗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夏翼  张琪 《吉林中医药》2009,29(1):8-10
心力衰竭(CHF)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心气虚是心衰的始动因素,瘀血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益气活血法是目前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益气活血类方药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心衰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发展,对心衰左室重构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