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全身麻醉下行THA患者142例并分为4组,A组30例采用0.3%罗哌卡因治疗,B组37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41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0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D组34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C组、D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阻滞消退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拔管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P 0.05),A组、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后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B组(P 0.05),B组、C组、D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P 0.05); D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A组、B组、C组,B组、C组、D组恶心呕吐、追加镇痛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FICB效果显著,1.0μg/kg右美托咪定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拟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N组和F组,每组60例。N组术前行常规全麻。F组在全麻前行腰骶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出PA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F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拔管后均低于同一时间点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N组,拔管时间短于N组,出室时间早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恶心呕吐、低血压、低氧血症、低体温发生率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能够使THA术后的患者更加平稳地度过麻醉复苏期。PACU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患者复苏的各种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对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全麻诱导前30分钟3组分别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双侧颈浅丛各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M组和C组注入0.9%生理盐水10 ml。术中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期间躁动和寒颤的发生情况,以及意识恢复后5分钟时的口述痛觉评分(VRS评分)。分别于术后1(T1)、2(T2)、4(T3)、8(T4)、12(T5)和24小时(T6)等时点,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静态和动态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小时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P〈0.05);C组意识恢复后5分钟时VRS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C组比较,B组和M组T1~6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与M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B组和M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M组明显高于C组和B组(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术后痛觉过敏,与吗啡静脉注射超前镇痛相比,副作用更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均采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插管全麻、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诱导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30 min(T4)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神经阻滞组T1~T4时刻收缩压、舒张、心率与T0时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T1时刻起,两组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均不同程度升高,而神经阻滞组T1~T4时刻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 VAS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超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因股骨颈骨折拟行初次THA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经DAA入路)和PLA组(经PLA入路)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术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Harris评分及患侧、健侧关节位置感觉(JPS)试验结果。结果 DAA组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PLA组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对症处理后好转,未见感染、脱位等并发症。DAA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低于PLA组((P0.05)。术后1、3、6月,DAA组平衡功能优于PLA组(P0.05);两组患侧JPS测量角度差异均较健侧明显升高,DAA组低于PLA组(P0.05)。术后1、3月,DAA组Harris评分高于PLA组(P0.05),术后6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入路较PLA入路更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THA术后早期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A组)和未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B组),每组各20例。观察术中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用量,手术和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术后6、12、24、48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48h关节锻炼时VAS和肌力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24、48h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A组拔管时间较B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静评分、静息时VAS 6、12、24、48h评分和活动时VAS 24、48h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减少全麻药剂量,缩短拔管时间,苏醒完全,术后并发症少,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C组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T组在C组的基础给予TAP阻滞进行镇痛;手术后,比较2组患者2、4、6、8、12h时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T组4、6、8、12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6、8、12h时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C组不同时点Ramas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颈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股骨颈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定镇痛,对照1组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罗哌卡因镇痛,对照2组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术后康复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2组术后6h静态V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术后12h静态VAS评分以及24h、48h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床上活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小,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颈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plexusandsciaticnerveblock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 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 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胸椎竖脊肌平面神经(ESP)阻滞两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镇痛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ES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和TPVB联合PCIA组(C组)。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C组行TPVB,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后两组均采用PCIA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1、6、12和24 h的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总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胸椎ESP阻滞在20 min后可阻滞T2~T6或T2~T7脊神经支配节段,TPVB为T2~T7脊神经支配节段,手术后1~24 h两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在1、6和12 h无明显差异(P0.05),在18和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ESP阻滞联合PCIA的胸腔镜手术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注射0.2%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术后2、6、12、24和48h时行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2、6和12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内T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或利多卡因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TKA患者60例,术后镇痛方法采用持续静脉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随机均分为三组:静脉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C组)。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静脉给予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B和C组分别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间断注射0.5%盐酸利多卡因镇痛或0.2%罗哌卡因,三组患者镇痛持续3天。记录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B、C组患者在术后6 h、24 h、32 h、48 h、56 h及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术后C组患者VAS评分小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B、C组患者术后的下地次数和行走距离均大于A组。B、C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使用止痛药例数C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丛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成A、B两组.A组行双侧颈浅丛阻滞,15分钟后行静吸全麻;B组行静吸全麻.两组术中均吸入1%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入手术室和拔管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术后2小时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瑞芬、丙泊酚用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拔管时HR、MAP值显著降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结论 颈丛阻滞联合静吸全麻用于甲状腺腺瘤腔镜手术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拔管时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拔管后10 min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佳,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5例,根据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均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神经阻滞组(NB组)。GA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CSE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NB组给予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及术后腰丛神经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NB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GA组(P0.05或P0.01);术后1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MSE评分,NB组CSEA组和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 d 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1、3 d NB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术后1 d GA组POCD发生率高于CSEA组(P0.05);术后7 d 3组均无POCD发生。结论老年股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方式有更高的早期POCD发生率,神经阻滞可能是老年股骨手术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江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1):1553-1555+1559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腔镜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P组)、静脉注射组(IV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于B超引导下行TAP,P组地塞米松经神经阻滞给药,IV组地塞米松经静脉给药,C组不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IV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均较C组少,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均较C组短,且IV组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较P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较P组、C组低,且P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IV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静脉给药有利于延长妇科腔镜手术中TAP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A组);C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A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及术后4、8、12、24、36、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B、C组(P0.05)。A、B组术后8 h时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 h时的VAS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麻醉后1 h及术后4、36、48 h时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超前镇痛组(P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mL,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常规镇痛组(R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mL。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即刻、1、2、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记录24小时追加镇痛药情况;并统计24h内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组1、2、4、6、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而P组1、2、4、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地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而使用超前镇痛可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生理盐水10 mL; 预先镇痛组 (P组) 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常规镇痛组(R组)术毕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记录拔管后0、1、2、4、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拔管后5、10、15、20 min的Rammesay镇静评分;记录24 h内追加镇痛药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P组0、1、2、4、6、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而P组1、2、4、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R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同时,P组及R组在术后5、10、15、20 min时点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同时点的评分(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常规THA组和小切口THA组各34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及平均输血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6月的VAS评分和HHS评分。小切口TH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及平均输血量小于常规TH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THA组术后3d VAS评分和HHS评分优于常规THA组(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