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固住力对下颌杆式附着体式全口覆盖义齿基牙位移的影响。方法在上牙列完整,下颌仅余两颗尖牙的实验模型上,分别制作固位力为500g、930g、1450g的杆式附着体式覆盖义齿。在双侧后牙区放置食物片的咬合状态下,负载2kg、4kg、6k、8k咀嚼力时,测量并计算出基牙在近远中向、唇舌向、垂直向的位移、倾斜、扭转量,统计分析不同固位力大小对基牙位移影响的意义。结果杆式附着体在义齿500g、930g、1450g的固位力时,除垂直向位移外,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0g时基牙的位移、倾斜、扭转大于另两者。结论随着义齿固位力的增加,基牙的水平扭转和近远中、唇舌向的倾斜、位移也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牙数目对下颌单侧游离端太极扣式活动义齿基牙位移的影响。方法选用单基牙、双基牙和三基牙支持的太极扣制作下颌单侧游离端活动义齿,在义齿侧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咬合时用LB-72型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并计算出基牙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并用随机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基牙组的近远中向、颊舌向、垂直向的位移、倾斜、扭转均大于双基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基牙组和三基牙组的各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游离端太极扣式附着体式义齿不宜应计单基牙,宜设计双基牙,不需增加第三基牙。  相似文献   

3.
李韶伟  王国世  余金明  韩栋伟 《上海医学》2007,30(10):761-764,F0003
目的研究腭部3种不同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各方向位移的影响。方法应用下颌牙列完整、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磨牙缺失的塑料实验模型,并在模型上模拟制作牙周膜及牙槽骨黏膜,制作3种腭部大连接体分别为中央开"天窗"的腭板(以下简称W连接体)、前后侧腭杆(以下简称F连接体)和腭杆(以下简称P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分别在单侧后牙区放置长、短食物片的咬合状态下,负载3、5、7kg咬合力时,采用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并计算同侧基牙在近远中向、颊舌向的水平位移及倾斜、垂直向的位移和水平旋转,并统计分析不同大连接体义齿对基牙位移影响的意义。结果当3种不同连接体义齿分别在单侧咬合长、短食物片时,基牙在近远中、颊舌向和垂直向3个轴向发生的位移、倾斜、旋转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种不同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在单侧咬合长、短食物片时,基牙在实验中显示出不同的位移、倾斜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4.
附着体式全口覆盖义齿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牙根为支持的覆盖义齿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咀嚼、延缓牙槽嵴吸收及利于义齿的支持与固位[1]。1888年Evance发明了精密附着体,随后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球形附着体、杆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的发展,使得覆盖义齿能越来越好的发挥功能,附着体式覆盖义齿已成为保  相似文献   

5.
邱子劲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57-1358
目的:观察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晚期牙周炎患者基牙的牙周状况。方法:行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缺失牙的10例晚期牙周炎患者,共选用了28颗基牙。检查并记录修复前、修复后1年、2年所有基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和松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基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有所增加,但牙槽骨高度不变,基牙的松动度降低。结论:晚期牙周炎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可减缓牙槽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松动基牙放置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松动度1度以内的基牙放置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的牙周状况。方法:选择12例共16颗松动基牙,制作了12副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12个月复查。观察内容包括基牙牙龈状况、基牙松动度、基牙牙周袋深度及根周齿槽骨吸收情况。结果:松动基牙中9颗(56.3%)牙周状况不变,6颗(56.3%)牙周状况明显改善,1颗(6.3%)牙周状况恶化。10颗(62.5%)出现龈炎。结论:选择松动度1度以内的天然牙作磁性覆盖义齿基牙,可显著改善基牙牙周状况;基牙牙周状况的改善与覆盖义齿支持形式无关,而与基牙本身状况相关;牙周维护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天然牙支持式双端固定桥义齿在舌向30°集中载荷下的空间位移。 方法 利用数字激光散斑技术建立位移测量系统,采用比格犬建立天然牙支持式双端固定桥生物模型,在200~3000 g载荷下舌向30°分别加载固定桥两端基牙及桥体并观察各部分的三维位移。 结果 双端固定桥各部分位移随载荷增加而增大;受载基牙颊舌向位移最大,其次是近远中向位移,[HT5",6"]牙[KG-*3]合[HT5"]龈向位移最小,非受载基牙及桥体小载荷时颊舌向位移大于近远中向位移,大载荷时近远中向位移大于颊舌向位移;桥体近中基牙受载时义齿位移大于远中基牙受载时义齿的位移;桥体受载时,近中基牙位移最大,远中基牙最小,桥体介于二者之间,但义齿各部分均是颊舌向位移最大,近远中向次之,[HT5",6"]牙[KG-*3]合[HT5"]龈向位移最小。 结论 双端固定桥在斜向载荷下各部分位移的大小不同,方向一致,与加载点的位置相关,临床设计时应尽量减小义齿侧向受力,避免咬合早接触,尤其注意减轻弱基牙侧受力;此外数字激光散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快速方便的测量牙齿三维位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桂军 《广西医学》2006,28(7):1037-1038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和可摘局部覆盖义齿的修复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采用46个Magfit磁性附着体做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对义齿的固位、使用及基牙健康等情况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对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结果24例采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及咀嚼功能良好,基牙健康无龋坏.结论磁性附着体能显著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及咀嚼效率,缩短义齿的适应期,保护基牙的健康,美观效果好,是修复牙列缺失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全口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并对义齿的固位、基牙健康状况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30例患者的70件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固位效果良好以上者达91%.结论:磁性附着体能够明显改善全口覆盖义齿的固位,且美观舒适,中长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种植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远中游离端缺失的应力分布,探讨附着体类型对于种植体、各支持组织、义齿以及附着体的应力影响。方法:建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双侧前磨牙和磨牙缺失的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为采用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无种植体)、种植体+Locator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体+Magfit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分析对比各主要成分的应力分布,得到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和位移值。结果:建立含有牙体组织、牙周组织以及种植体、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有种植体的模型义齿基托下黏骨膜的最大位移量(Locator模型垂直向载荷9.38 μm、斜向载荷45.48 μm,Magfit模型垂直向载荷9.54 μm、斜向载荷39.45 μm)小于没有种植体的RPD(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模型(模型垂直向载荷95.27 μm,斜向155.70 μm)。Locator和Magfit两种类型的附着体相比较,Locator模型中种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的最大应力值大于Magfit模型(Locator模型垂直向载荷10.850 MPa、斜向载荷43.760 MPa,Magfit模型垂直向载荷7.100 MPa、斜向载荷19.260 MPa)。Magfit模型中末端基牙的牙周膜受力更小(Locator模型垂直向载荷0.520 MPa,Magfit模型垂直向载荷0.420 MPa)。结论:在修复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时,种植支持可摘局部义齿可减少对末端基牙的扭力,提高义齿稳定性;Locator和Magfit磁性附着体两者对比,Locator附着体水平约束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双侧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的不同大连接体设计对非工作侧基牙位移的影响。方法运用上颌双侧游离缺失模型,制作三种腭部大连接体,分别为中央开"天窗"的腭板(以下简称W连接体)、前后侧腭杆(以下简称F连接体)和腭杆(以下简称P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在左侧后牙区放置食物片,咬合时,用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得非工作侧基牙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不同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在左侧放置食物片咬合时,其牙合力传导对非工作侧基牙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连接体义齿非工作侧基牙位移要大于F连接体和W连接体义齿。结论三种不同连接体的可摘局部义齿牙合力传导至非工作侧基牙时,其基牙显示出不同的位移、倾斜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其中F连接体义齿对基牙的位移影响最小,P连接体最大。  相似文献   

12.
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应力分析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应力分布及新的测试装置。方法:在模拟下颌肯氏Ⅱ类缺失的模型上,利用3个敏感探测仪和1个激光震荡仪,将测得的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器输入微机中,对5种不同卡环基牙的位称进行分析。结果:5种不同固位装置义齿的基牙都有牙体移动、倾斜、扭转和垂直向的变位。结论:三臂卡环的基牙表现出有较大的倾斜度,而回力卡环的基牙牙体倾斜和扭转都比较小。结果证实,新测试装置精确性高,对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应力分析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下颌全口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MAGMAX2磁性附着体为21名患者制作下颌全口种植覆盖义齿,粘固磁体前后进行咀嚼效率和固位力测试,并做临床观察及问卷式主观感受的评价。结果:粘结磁体后固位力及咀嚼效率明显增加(P<0.01),使用感觉也有改善。结论:磁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修复优于普通义齿,尤其对下颌条件不好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的恒牙期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结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安氏Ⅱ1类病例32例,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各16例。采用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其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共含21个测量项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的变化主要为覆合覆盖减小,牙轴改变和磨牙关系纠正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拔牙组覆盖减小主要为上切牙舌倾实现,非拔牙组则为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的共同结果;垂直向软硬组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的变化主要为鼻唇角增大和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位置变化。结论直丝弓矫治恒牙期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畸形可改变牙齿位置及软组织侧貌,对骨骼结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RPA卡环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 RPA卡环在游离端义齿应用中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 RPA卡环和传统三臂卡环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时 ,在垂直加载情况下 ,对近基牙支持组织的应力和位移进行分析。结果  RPA卡环在 3个方向上的最大应力值和位移值均明显小于三臂卡环 ,其基牙受力趋向于轴向力。结论  RPA卡环有利于基牙的健康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53个Magtit磁性附着体为18名患者制做25件总义齿,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19件总义齿采用了2~4枚磁体的总义齿,固位效果满意或良好;6件采用了1枚磁体的总义齿,固位也得到改善。结论磁性附着体对改善义齿的功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阮德成  罗剑戈 《华夏医学》2014,27(4):99-101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修复长瓷桥失败案例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长瓷桥失败案例,拆除并采用精密附着体修复追踪3~24个月,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观、固位及稳定、咀嚼效率及对基牙的影响。结果:9例患者觉得异物感小,咀嚼功能和固位稳定性良好,口腔检查基牙无松动,X线检查基牙区及缺牙区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结论:精密附着体应用于长瓷桥失败导致复杂的牙列缺损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