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浦区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园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某职业技术中学226名在校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青少年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上差异。结果共调查226人,有效问卷22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7.15%。艾滋病概念性知识的知晓度最高(73.14%),艾滋病传播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为68.32%,艾滋病防治专业知识的知晓度最低(53.45%)。艾滋病窗口期和艾滋病诊断标准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知识。女生艾滋病的窗口期概念、窗口期周期和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政策3个问题的平均得分高于男生(P0.05);男生"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和"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生存时间短,多种方法都可杀死病毒"2个问题的平均得分高于女生(P0.05)。结论青浦区青少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对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缺失,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2.
何景琳  谢蕾 《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自本期开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社合作 ,近几期将连续在本刊发表介绍艾滋病预防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项目的系列文章 ,以配合“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3.
同伴教育在预防青少年艾滋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已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艾滋病疫情,截至2004年全球有近40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其中已有300多万人死亡。2004年就新增感染490万(《2004年艾滋病最新流行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疫情现处在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2003年底估计现存感染为84万,全人群感染率约0.07%。  相似文献   

4.
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如何教育青少年抵抗艾滋病的侵袭,制止该病在青少年中蔓延,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已达3340万,其中1/3的感染者是青少年。1998年世界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为580万,其?..  相似文献   

5.
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前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累计到2003年,全球艾滋病感染总人数已逾6000万,目前存活的约4000万人,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00万。在2003年一年中新感染人数约为500万,其中15岁以下儿童约80万,2003年一年有约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5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无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无预防的疫苗。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我国疫情也十分严峻,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调查,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过了100万人,其中以15~19岁的青少年为主。因此,开展青少年预防AIDS知识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了解AIDS,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1AIDS发展趋势及现状1.1AIDS自1981年在美国被发现后,很快就蔓延到世界各地。据专家估计,1994年全世界平均每天有5000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1995…  相似文献   

7.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在中国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前艾滋病在世界的流行趋势有增无减,它危及家庭的生存,毁灭人们的幸福,削弱社会的生产力,减慢了经济增长。由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青少年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艾滋病全球监测报告数据表明,青壮年占被感染者的绝大多数。每天有超过8500个儿童及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过程中,青少年是生力军。在中国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已10年,取得了值得推荐的成功经验。然而,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青少年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我国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的意识淡漠,多数人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1]。一个在…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青少年与成年人对艾滋病问题的看法、认识以及某些行为方面的问题,对263名中学生和233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明显:两组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并不乐观,于少年优于成年人;高中生与成年人认为艾滋病威胁到本人的比例分别为25.10%、37.80%,不赞同婚前性行为的分别为38.80%、57.50%;两组人群知识来源前3位均为报刊书籍杂志、电视广播和宣传展览。提示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艾滋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9县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固定样本方便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员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1180名15—24岁的未婚校外青少年,运用国家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指标评价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3%(818/1180),不同年龄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8.81,P〈0.01;x。=53.28,P〈0.01;x。=50.82,P〈0.01),其中20岁以下年龄组、少数民族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81.9%)、报刊书籍(43.6%)和网络(63.1%);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3个主要途径,分别是电视(72.4%)、网络(53.3%)和宣传材料(29.4%)。结论某省校外青少年对于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差别较大,应针对校外青少年的特点及需求,加强对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造成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在我国较为广泛存在,而且呈上升趋势.过去20多年与艾滋病作斗争的实践表明,开展有关艾滋病的行为监测、行为干预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预防艾滋病的主要策略[1,2].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界定为10~19岁,我国大约有3亿多人,开展青少年人群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的监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无疑已成为当前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对2003年宝鸡市青少年学生艾滋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与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全球迅速增长,性传播疾病可使艾滋病感染增加3~5倍。由于青少年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经济因素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特别易受到艾滋病病毒侵害的环境,不仅造成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而且由于在青少年时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多数会在年轻时代死去,这种死亡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把他们培养长大成人,而他们在没有给社会做出任何贡献时就离去了,同时造成大量的孤儿和无人抚养的老人,造成劳动力缺乏、宝贵的财力被迫用在艾滋病防治上,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重视青少年健康,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已是刻不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全国青少年心系红丝带爱心倡议行动”主会场活动效果 ,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参加“全国青少年心系红丝带爱心倡议行动”主会场活动的 45 0名大学生 ,其中 ,男性 1 62人 ,女性 2 88人 ,平均年龄 1 9 47岁。结果  5 8 8%的人对本次活动内容很感兴趣 ,73 9%的现场学生表示喜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言” ,96 6%的人认为这种主题大会结合文艺的活动形式很容易接受。调查中有 5 2 5 %的人认为这次活动对自己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很大帮助 ,89 5 %的人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使自己对感染者的态度产生很大转变或一些转变 ,64 9%的人表示今后将很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公益活动 ,分别有 5 2 8%、 42 0 %表示对这次活动满意和非常满意。结论 将主题大会与文艺形式相结合的活动有助于“情”与“理”的交融。名人效应在艾滋病宣传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参与有利于青少年对“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石河子市3所中专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对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并评价它的效果。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所中专学校学生共1002人(其中男生351人,女生651人)作为教育对象,先以调查表作为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基线调查。再由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放录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教育后再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总体HIV/AIDS知识水平的认知率和对AIDS的正向态度均有所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结论在中专学校学生中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需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长期系统地开展预防AIDS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庆市校外青少年社区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区4个社区的校外青少年,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对象对“艾滋病不可治愈”和“看似健康的人体内可能有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均从干预前的不足40%提高到干预后的71%以上;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干预后均超过84.0%,高于干预前的知晓率(P〈0.01)。调查对象对患者同情理解并采取完全正确的态度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6.9%提高到干预后的7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外青少年从宣传资料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3.0%提高到干预后的56.5%。结论在社区采取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社区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5~17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1-2019年确诊时年龄为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描述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跨省流动等情况,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的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多分类变量的logisti.回归分析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7.09%,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艾滋病传播途径5个具体指标全部答对率为32.60%a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型对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得分影响不明显(P>0.05),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得分随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业余爱好广泛者比爱好单一者艾滋病知识得分高(P<0.05).结论: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年龄和业余爱好是影响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艾滋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青少年是易感人群。世界各国都把预防艾滋病作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的重点。学校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以学校为基础,开展预防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研究,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利用大学生爱心大使队伍,采取参与式方法向校外青少年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9.0%,提高到干预后的55.0%(P0.01)。其中对"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不使用安全套性行为增加风险"、"母婴会传播艾滋病"在干预后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干预后"提供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地点"、"可以得到免费安全套地点"显著提高,分别由9.0%提高到22.0%(P0.01)和由8.0%提高到70.0%(P0.01)。结论利用爱心大使向校外青少年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具有明显效果,应予以借鉴。需加强艾滋病相关服务的的宣传,提高利用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为开展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82名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对象总知晓率为18.09%,《框架》指标知晓率为56.38%,柳州市艾滋病检测地点知晓率为29.08%,50.00%的人认为艾滋病防治与自己关系很大,38.65%的人不介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工作,53.19%的人认为未婚性行为可以接受。61.70%的人有过性经历,在有性经历的调查对象中,19.54%的人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柳州市校外青少年性观念开放,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而艾滋病防治知识欠缺,应加强校外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及相关态度,进行健康教育,加强防患意识.方法采取本辖区社区服务中心20~25岁社会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了解"艾滋病"是性乱传播疾病,目前无药可治.但对其它方面的知识模糊表浅的认识是来源于社会报道.结论应加强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大力开展艾滋病和性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