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诊断热性惊厥患儿的价值。方法将140例热性惊厥患儿分为复发性80例(复杂组)与单纯性60例(单纯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7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在发病12、48 h后进行NSE测定,并在其入院后进行7 d的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单纯组与复杂组患儿的脑电图时相分布、脑电图异常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5);复杂组半年内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组(P 0. 05);复杂组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对照组(P 0. 05)。动态脑电图联合NSE检查法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法(P 0. 05)。结论视频脑电图联合NSE测定法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AEEG)监测的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对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9—01/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电监测室,癫痫研究室人组的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分析。结果:低热组(体温&;lt;38℃)和高热组(体温&;gt;39℃)AEEG异常率分别为57%和1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lt;0.01);年龄≤3岁和5~6岁AEEG异常率分别为23%和5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首次发作和发作6次以上异常率分别为17%和58%,两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AEEG阳性率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发作、大龄发作及发作次数较多、惊厥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定期进行AEEG跟踪监测,对评估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及其与热性惊厥发病机制和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含量.结果 热性惊厥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均为P<0.05).结论 热性惊厥发作可引起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可导致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监测的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对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9-01/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电监测室,癫痫研究室入组的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分析。结果:低热组(体温<38℃)和高热组(体温>39℃)AEEG异常率分别为57%和1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3岁和5~6岁AEEG异常率分别为23%和5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首次发作和发作6次以上异常率分别为17%和58%,两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AEEG阳性率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发作、大龄发作及发作次数较多、惊厥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定期进行AEEG跟踪监测,对评估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婴幼儿热性惊厥(FS)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其在热性惊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符合FS诊断标准的患儿按发作次数分为首次发作、2次发作、≥3次发作组,常规进行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检测,脑电图、头颅CT检查外,比较各组治疗前、后NSE水平;随访>6个月。对照组40例,为同期的门诊健康体检者。结果 FS患儿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3次患儿血清NSE水平升高明显(P<0.01)。各组患儿治疗后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 FS可对神经元造成短期损伤,及早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的监测,探讨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再发生率与血清钠浓度的关系,从而预测和防治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方法:选取8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惊厥1次组59例,惊厥2次组25例)及同期年龄相当、发热、无惊厥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静脉输液前取静脉血测血清钠浓度(观察组于惊厥后3~5h内、对照组于发热后3~5h内)。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35.60±0.24)mmol/L,观察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6.70±0.33)mmol/L(P〈0.01),25例惊厥≥2次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3.80±0.35)mmol/L,低于1次组(128.50±0.35)mmol/L(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有所降低,血清钠浓度越低,惊厥的再发率越高,惊厥的再发率与血清钠浓度降低的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纳络酮干预治疗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对血清NSE水平的影响,探讨纳络酮对热性惊厥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1例1岁以内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纳络酮干预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纳络酮干预组在惊厥后加用盐酸纳络酮针0.16mg/kg静注一次。采用EL1SA方法分别测定惊厥后2、48、72h血清NSE值。结果 纳络酮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两者2h血清NSE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48、72h血清NSE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纳络酮对1岁以内儿童复杂性热性惊厥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β-内啡肽在小儿热性惊厥中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8例热性惊厥和15例对照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含量。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患儿(P〈0.05)。热性惊厥组患几的血浆与脑脊液的β-内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β-内啡肽在和热性惊厥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0-2006年门诊56例热性惊厥患儿24h动态视频脑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NSE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了解复杂性FS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20例复杂性FS和10例有发热而无惊厥对照患儿于发作当日及发作10日的血清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复杂性FS发作当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发作10日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FS发作当日,发作持续时间≥15min、发作次数≥2次及呈部分性发作患儿血清NSE明显增高(P<0.05),尤其是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者。结论血清NSE能较全面反映复杂性FS后脑损伤程度,复杂性FS发作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或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11.
搞要: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对中毒性脑病患儿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70例中毒性脑病患儿(中毒性脑病组)依据脑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同期住院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中毒性脑病组入院即刻及治疗后第3、5、7、14天时血清NSE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中毒性脑病轻、中、重亚组入院即刻血清NSE水平((13.8±0.6)、(24.8±0.4)、(37.9±0.4)μg/L)均高于对照组((6.0±0.5)μg/L)(P〈0.05);各亚组血清NSE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与入院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血清NSE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结论 血清NSE水平及其持续时间与中毒性脑病患儿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188例患儿分为热性惊厥组、发热组、佝偻病组、无佝偻病组各47例,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结果:热性惊厥组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发热组(P〈0.01),佝偻病组的热性惊厥高于无佝偻病组(P〈0.05);血红蛋白与25一OH—D3、惊厥次数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7477和0.6544,P均〈0.05,25-OH—D3与惊厥次数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8754。P〈0.01。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及佝偻病均与缺铁性贫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AMI患者分为丹红注射液组(n=29)和对照组(n=30),丹红注射液组给予PCI+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治疗.于PCI前及PCI后1、7、14天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同时观察PCI后1、7、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PCI后1、7天ST段回落率.结果 两组PCI后1天hsCRP均升高,术后7天hsCRP均降低,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1.59±0.53)mg/L vs (4.52±0.76)mg/L(P<0.01);两组PCI后7、14天ET均降低,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7天(74.65±2.17)μg/L vs (82.82±2.16)μg/L(P<0.01),14天(64.65±4.19)μg/L vs (75.15±4.01)μg/L(P<0.01);两组PCI后7、14天LVEF均升高.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7天(51.31±1.90)%vs(49.97±2.45)%(P<0.01).14天(61.82±3.17)% vs (51.26±2.65)%(P<0.01);丹红注射液组PCI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2% vs 66.7%(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PCI后炎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内皮功能、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及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70%肝切除模型,术前30 min实验组经门静脉灌注rHuEPO 4000 IU/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 d,2 d、4 d,7 d两组各随机处死大鼠6只,采用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肝切除术后1 d、2 d实验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4 d实验组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4 d,7 d实验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实验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uEPO促进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首选多药联合治疗新诊断婴儿痉挛患儿动态脑电图(EEG)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情况,探讨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新诊断的108例婴儿痉挛患儿采用首选多药联合治疗,观察动态脑电图及血清NSE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1)90例完全控制患儿完全控制1周内复查动态脑电图结果显示:正常动态EEG 56例(62.2%),高峰失律消失、散发尖慢波32例(35.6%),仍存在高峰失律2例(2.2%),总有效率97.8%.(2)收集入院时、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48 h内及痉挛发作控制后1个月均行血清NSE检测的35例患儿的资料,结果表明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48 h内血清NSE含量(17.7±5.5)μg/L较人院时(21.2±6.8)μg/L明显降低(t =6.54,P<0.05);痉挛控制后1个月血清NSE含量(9.0±3.1) μg/L较入院时进一步降低(t =9.29,P<0.01).结论 多药联合治疗婴儿痉挛患儿脑电图改善较明显,发作控制后血清NSE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将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根据基本情况平衡的原则,分为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于伤后1d、7d、14d、21d测定外周血WBC和PMN;并复查头颅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例数;伤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分。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WBC参数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伤后1d,两组患者WBC和PMN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14d,HBO治疗组WBC和PMN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4d、21d时WBC和PMN恢复正常;(2)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的脑出血量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3)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BO治疗组出现外伤性脑梗死的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伤后6个月,HBO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O治疗能够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它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HBO能尽快、较好地恢复外周血WBC和PM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等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VIP、CGRP含量,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ICAM-1、sVCAM-1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第1天VIP、sICAM-1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7d后水平与对照组及第1天比较除VIP有显著降低,其余3指标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VIP在第1天除重型病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其他两型无明显变化(P〉0.05),第7天3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显著(P〈0.05);血清CGRP在第1天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并中重型病例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在第1天均不增高(P〉0.05)但在第7天增高显著(P〈0.05)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炎症反应,其测定可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4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分别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收集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NSE水平与肿瘤体积、脑组织水肿体积及术后6个月KPS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7 d时患者血清NSE水平[(15.07±2.34)、(18.20±4.31)、(15.20±3.94)μg/L]均高于术前[(12.98±2.61)μg/L](P<0.05),术后3 d时高于术后1 d时(P<0.05),术后7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NSE水平与瘤周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757,P<0.001),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r=0.190,P=0.195);术后3 d血清NSE水平与术后3 d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553,P=0.002),术后7 d血清NSE水平与术后6个月KPS评分(80分)呈负相关性(r=-0.821,P<0.001)。结论血清NSE水平可辅助评估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2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定量检测血清NSE、MMP-9水平,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量出血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高于小量出血者(P〈0.01),意识不清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高于意识清醒者(P〈0.01)。本文死亡率为32.81%(42/128),血清NSE异常组的死亡率(35.7%)显著高于正常组(12.5%)(P〈0.01),血清MMP-9异常组的死亡率(36.1%)显著高于正常组(15.0%)(P〈0.01)。结论怠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SE、MMP-9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轻重及评价发生意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生后24个月内起病、排除热性惊厥、症状性癫痫、发育异常的婴儿惊厥进行临床及脑电观察,并随访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7例惊厥伴轻度胃肠炎,5例有良性婴儿惊厥家族史,29例有丛集性发作,14例VEEG监测证实分别为起源于颞、枕、额、顶区的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无异常。所有病例均接受抗癫痫单药治疗,5例失访。30例平均用药时间8.1个月,29例于服药6个月内发作消失,停药后3例复发,随访期内未见2岁后再复发者,21例随访至2岁以上确诊为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结论:起病早期有以下特点应考虑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可能:①首发年龄1岁以内,不超过2岁;②复杂部分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泛化;③呈丛集性发作,但无癫痫持续状态;④无神经系统基础病,发作无明显诱因;⑤起病前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神经影像检查正常;⑥可有婴儿良性惊厥家族史;⑦发作间期脑电图无异常,发作期有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