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门诊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3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胶囊、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疼痛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西南文殊兰联合龙血竭外用治疗与护理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西南文殊兰及龙血竭外涂,对照组35例给予伐昔洛韦口服,同时配合1%喷昔洛韦乳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止疱、结痂时间,疼痛程度评分(VAS),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止疱、结痂时间,疼痛程度评分(VAS),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南文殊兰联合龙血竭外用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止疱、结痂迅速,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VAS评分及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止痛汤配合梅花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疏肝活血止痛汤配合梅花针,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配合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3%,对照组72.4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均有效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平时服用曲马多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止痛汤配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每天2次;对照组15例,口服消炎痛25mg,每天3次。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0.0%,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六神丸,10粒/次,3次/日,患处外用六神丸,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0.1g/次,3次/天。15天疗程结束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5位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针刺夹脊穴、局部围刺与口服汤药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以常规量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局部外涂辣椒碱软膏,肌注甲钴胺注射液.均连续治疗15天后根据视觉模拟法,根据数值的变化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5.4%,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率26.1%,总有效率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用治疗,分别于1、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镇痛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仅单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桃红四物汤,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并统计分析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和PD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和P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SP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ang CY  Fang JQ 《针刺研究》2012,37(1):64-66
目的:观察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加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18例,采用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44%(17/18),优于对照组的73.68%(14/19)(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电针配合改良药笔灸法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及临床伴随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益红 《新中医》2022,54(17):47-5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龙胆泻肝汤口服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 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的差异,比较2 组治疗后2 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1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恶心1 例,腹泻1 例,对照组胃部不适1 例,恶心1 例,2 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组同时接受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和完全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月时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相差无几,但从2月起治疗组的发生率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且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及止痛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3%,对照组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1次/d,肌肉注射;布洛芬片0.3 g,3次/d,口服);治疗组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剂/d。2个疗程2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带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带痛方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9.0%,对照组7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0%,对照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痛方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玲玲  邵丽黎 《四川中医》2008,26(5):99-100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以通心络胶囊合甲钴胺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西药疗效进行对比,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割治疗法联合蒙医铜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割治疗法联合蒙医铜罐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割治疗法联合蒙医铜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上用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4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给予口服止痛汤,对照组给予口服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但实验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