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药对配伍研究已成为继拆方试验和正交试验之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又一重点取向。从复方中特定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理论的历史渊源、药对的组成方式(包括四气配对、五味配对、归经配对、引经配对、毒性配对、升降浮沉配对、七情相合配对等),以及药对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对的配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药对配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10年来,研究者从药效、药代、药效药代结合等多个角度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中药效应组分复杂多样,以及在复方中的作用、在体内代谢以及组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少合理且公认的复方配伍示范方法.本文在综合复方配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复方有效组分药效-药代(PD-PK)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以期对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及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之一,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因此,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复方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鲁  宋航  曾琳琳  贾波 《四川中医》2004,22(12):23-2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了近二十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326首,建立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结果:基于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及对各种典型症状临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结论:研究表明,在所使用的286种中药中祛风湿药、补益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其次虫类药物的使用也是组方中的一大特点。这表明祛风湿药为主,辅以活血、补益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使用虫蚁类药物和有毒药物是其重要的增效配伍。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国内文献,结果表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目前处于多方法、多途径的探索阶段,人们多从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方面入手,探索中药复方配伍理论,且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复方药理研究方法离不开现代药理学的基本方法,但同时还必须遵循中医方剂学的组方理论和配伍规律,常采用的具体研究形式有复方整体研究法与拆方研究法,拆方研究法又包括单味研究法、药对研究法和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另外,中医复方药理研究尚有诸多注意事项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对是中医临证方剂配伍中画龙点睛之所在,目前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药对与方剂相比化学成分少、组方形式单一、作用机制简单、干扰因素较少等。近年来中医在应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少研究者十分注重组方配伍时药对的应用及其作用规律,通过药对配伍实现多方面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为了明确中药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拟对近10年来经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肾病确有疗效的,以中医临证分型具有"调补脾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收敛固涩"功效的四类药对的组成规律及现代实验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配伍原则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及药对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上述药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文献,并对文献报道的方剂进行筛选、规范后,建立相应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筛选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共126首,中药212种,分析得到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用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为主,并形成候选新方4个。在此基础上,利用挖掘的用药规律,结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情特点,列举了2个临床实例,病例一表明了该研究用药模式的药物组合符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基础核心用药模式,是切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核心病机的,病例二辨证时体现了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新方的药物组合特点,通过这2个临床案例的实践分析,进一步表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对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研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中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肾纤维化38首中药复方涉及95味中药,总频次为362次。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主要为补益类、化瘀类、利湿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8条,药组(3味药或4味药)规则31条。结论大多数医家治疗肾纤维化多用补益、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90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霞  裴丽珊  张柯瑶  谭从娥  陈莹 《陕西中医》2018,(10):1462-1465
摘要 目的 : 探究温病学古方中以连翘为核心的药对及其配伍规律。方法:以明清时期中医大家的温病方剂为主要来源,搜索整理含有连翘的方剂,建立温病方剂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连翘在温病学古方中的核心药对和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342首方剂,其中43首温病方剂中含有连翘。在此基础上统计与连翘配伍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薄荷、栀子、黄芩、桔梗、金银花等。由此推测其核心药对为连翘-薄荷、连翘-黄芩及连翘-金银花。分析药性后发现其配伍规律以清热药频次最高,解表药次之。结论:初步分析了连翘在温病复方中的配伍规律。常配伍清热解毒药,解表药,再根据扶正祛邪的辨证论治辅助以补虚药。数据挖掘方法能够全面分析连翘在温病古方中用药规律,为连翘复方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代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中药代谢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目前中药代谢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活性成分,而对中药单味和复方的代谢研究较少。建议在深入研究单一活性成分体内代谢的同时,应适当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复方中药的研究,同时也应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与代谢相关性以及中药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代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中药代谢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目前中药代谢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活性成分,而对中药单味和复方的代谢研究较少。建议在深入研究单一活性成分体内代谢的同时,应适当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复方中药的研究,同时也应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与代谢相关性以及中药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