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与否对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观察术后切口感染、肝下积液、体温恢复、肠蠕动恢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数;结果:切口感染与腹腔引流无关,其它各项观察指标与引流有关;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与否对术后恢复和肝下积液的发生是有影响的,应严格掌握引流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蒋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2):7996-7997
颅脑术后常用的引流管有4种,即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膜下引流。而术后引流的成功将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和疾病的预后,所以引流管的护理则是成功的关键。通过临床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头颈肿瘤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头颈肿瘤外科患者120例,按术后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简易负压引流组(60例)与传统引流组(包括橡皮片引流和引流管引流)(60例),记录术后术区肿胀、涎瘘、加压包扎的时间及伤口Ⅰ期愈合率.结果 比较2组患者术后术区肿胀、涎瘘、加压包扎的时间及伤口Ⅰ期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颈肿瘤外科术后患者应用简易负压引流优于传统引流;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简易负压引流的效果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放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否的结果是否对近期疗效有不同影响,为进_.步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在我院骨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和不放置引流的两组病例各35髋,共纳入70髋。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输红细胞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退热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比较放置引流和不放置引流两组以上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输血、退热时间、下地时间、拆线时间等方面放置引流组和不放置引流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选择的全髋关节置换病例,术后不放置引流组的出血及功能恢复方面同放置引流组没有明显差异。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影响来说,不放置引流是可行的,对于长期结果是否有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分析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对48例创伤骨科术后发热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切口引流、留置导尿、便秘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术后便秘,改进及加强切口引流及留置导尿的护理可降低创伤骨科病人的术后发热率  相似文献   

6.
肺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7例,根据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A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d)和B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d),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膜粘连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开胸手术、淋巴清扫数≥15枚、胸膜粘连及手术时间≥180min为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的个体化管理,仔细评估可能影响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的几点护理措施。方法:对1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减压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引流通畅疾病恢复顺利130例,术后引流欠畅20例,有效保持了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通畅。结论:胃管适当改良、置入深度适宜、合适的负压、合理舒适的体位及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术前呼吸训练与术后呼吸训练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效果,以促进胸腔积液的早期有效排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95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术前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进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其胸腔引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天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量及胸腔引流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胸腔引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术前呼吸训练可促进开胸术后患者胸腔积液早期有效排出,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低位三管引流是预防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介绍了经肛肠腔内引流管及经肛旁骶前腔引流管的术中放置方法,并总结了这两种引流方法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出护理重点是术前、术后进行有效的心理及饮食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保持引流通畅,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决定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有效的引流方法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普通引流球引流,实验组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引流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引流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应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吸引,可保证充分有效地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好。  相似文献   

11.
胸腔负压吸引广泛应用于气胸的治疗及纵隔、心脏术后的引流。心脏术后由于术中体外循环的抗凝及术后止血不彻底,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量增多,采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及时有效引流胸腔积液,防止引流管堵塞,从而预防心脏压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负压球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2009年对观察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使用负压球细管引流,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两组均286例。结果观察组在胸腔积液、第二天镇痛剂应用、引流口感染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脓胸、第一天镇痛剂应用及管腔堵塞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负压球细管引流用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引流,创伤小,效果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13.
臀肌挛缩症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行挛缩组织松解术,而术后局部引流是否通畅对切口愈合影响甚大。本文总结了近四年我院收治的臀肌挛缩症361例,分成术后橡皮条和负压引流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组效果明显优于橡皮条引流组(P<0.01),能有效地防止血肿形成,利于切口愈合。为促进患儿术后尽快恢复,强调术后24h内确保引流通畅,预防血肿形成;协助作被动功能锻练和出院前卫生宣教及随访指导是术后护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探讨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16例,其中单管引流86例(A组),双管引流130例(B组),两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单管引流组与双管引流组术后引流总量、皮下积液量、拔管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管表面皮肤红肿、疼痛发生率及切缘皮瓣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管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一种理想术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冬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93-3094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肛瘘术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60例肛瘘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后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术后加强对封闭负压引流的管理与护理.结果 60例肛瘘术后患者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每5~7 d更换引流装置1次,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4.5 d.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肛瘘术后切口,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防止大便污染切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安晓燕  朱玲 《护理研究》2006,20(12):1071
甲状腺手术是颈部常见手术,因其特殊的部位术后伤口渗出液和组织液较多,给引流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传统的引流方法是在术侧气管旁置乳胶片引流,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截口及皮肤切口端引出体表,最后用皮肤缝线缝扎乳胶片[1]。但乳胶引流片菲薄,易脱落,而且受切口挤压后引流不畅[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双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将6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各34例,比较2组术中、手术当日出血量,术后第1天、2天、3天、4天的引流量及术后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2组术后平均引流量与皮下积液例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种负压引流的效果相同,单管负压引流适用于手术刀游离,双管负压引流适用于高频电刀游离.  相似文献   

18.
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对48例创伤骨科术后发热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切口引流、留置导尿、便秘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术后便秘,改进及加强切口引流及留置导尿的护理可降低创伤骨科病人的术后发热率  相似文献   

19.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是甲状腺癌患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引流方法可以减少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引流管引流法常使伤口腔内积液,影响伤口的愈合修复,术后颈部创腔积液及二次切开清除率高,应用负压吸引引流后使积液顺利引出,创腔处于负压可早日闭合,创口持续负压引流能保证创口敷料的整洁、干燥,避免皮下血肿的形成和皮下积液致感染的发生,便于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0.
脓包切开引流条的放置问题是术后换药的一大关键。它关系到脓腔修复的快慢及术后由于频繁换药或引流条放置不当而延长愈合时间以至形成久不愈合的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