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科内镜手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妇科内镜手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护理.方法重点对妇科内镜手术治疗的2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医护密切配合;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心理状况稳定,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详细的健康教育以及全方位的术中术后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宫腔粘连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112例宫腔粘连患者,按中国宫腔粘连评分分级标准评分,评估宫腔粘连分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比术前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宫腔粘连轻度19例,中度61例,重度32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手术时间为(21.2±5.7)min,术中出血量为(20.5±1.8)ml。结论宫腔粘连以中度最为常见;宫腔粘连分级评分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的临床疗效,轻度的有效率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差;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29-4430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预防宫腔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56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TCRA术联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宫腔再次粘连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和月经情况。结果治疗组宫腔粘连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月经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手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技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宫腔再次粘连,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宫腔镜联合雌孕激素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人工流产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宫腔镜手术,观察组行宫腔镜手术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再次宫腔粘连率及粘连程度、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再次宫腔粘连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2、FSH显著高于对照组,LH、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雌孕激素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效果满意,可促进子宫内膜,改善激素水平,预防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分离术后Foley球囊置入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宫腔镜下分离术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镜下分离术后Foley球囊置入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经量评分及宫腔粘连评分,两组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4个月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评分、宫腔粘连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宫腔粘连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4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分离术后Foley球囊置入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月经量及宫腔粘连情况,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翟维佳 《临床医学》2020,40(1):52-54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180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对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治愈120例,好转46例,无效1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22%(166/180);术后宫腔粘连复发18例,不良预后率为10.00%(18/180);单因素分析得出,人工流产3次、病程12个月、致密性宫腔粘连、宫腔粘连范围2/3、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宫内未放置节育器和术前闭经等因素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人工流产3次、病程12个月、宫腔粘连性质和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等因素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临床效果好,手术时间短,人工流产次数、病程、宫腔粘连性质以及术前宫腔操作次数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对于宫腔粘连患者应及时治疗并加以预防,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综合疗法在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行电切手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60例作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置入节育环,对照组行粘连分离术后应用玻璃酸钠及置入双腔气囊,保留72h后置入节育环。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月经量改善情况,经期腹痛改善情况,妊娠率,再次发生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月经量改善情况,经期腹痛改善情况,妊娠率,再次发生粘连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月经量改善情况,经期腹痛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手术综合疗法治疗宫腔粘连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妊娠率,是治疗宫腔粘连较为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吴丽莉  洪莉 《中国临床研究》2020,(1):131-134,138
随着宫腔手术的增加,宫腔粘连发病率逐年增加,中重度宫腔粘连因其低治愈率、高复发率及不良的生殖预后,一直是宫腔粘连治疗的难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其发病原因、高危因素、临床症状、病因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临床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减少再次粘连,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宫腔镜确诊的37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2007年2月以前的23例患者术后采用人工周期 IUD治疗;2007年2月以后的14例患者术后采用扩宫棒定期扩宫治疗。结果:人工周期 IUD和定期扩宫预防宫腔膜性粘连再次粘连疗效相同。结论:定期扩宫预防对肌性粘连及结缔组织性粘连再次粘连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周期 IU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25例一次性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为62.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粘连安全有效,是宫腔粘连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帅 《临床医学》2020,40(12):25-2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及术后雌激素用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4例,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雌激素用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大剂量组)和对照组(小剂量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49%,32/37)与对照组(70.27%,26/3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治愈率(51.35%,19/37)明显高于对照组(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和术后雌激素治疗,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测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并在术后联合大剂量雌激素连续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再粘连形成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子宫功能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断和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有生育需求的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观察组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宫腔恢复、月经改善情况,并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妊娠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85.0%(51/60)、76.7%(46/60),宫腔再次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4.3%(9/60)、21.7%(13/60);对照组术后1、3个月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14.3%(9/60)、21.7%(13/60),宫腔再次粘连发生率分别为28.3%(16/60)、40.0%(24/60);随访2年内对照组妊娠率为28.6%(16/56),观察组妊娠率为47.3%(26/55)。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恢复宫腔状态,在术后月经恢复、预防粘连复发以及提高术后妊娠率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在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重度宫腔粘连在南京鼓楼医院妇科手术室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及治疗手术,并于术前接受专项超声检查、术中行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及监护。 结果236例重度宫腔粘连手术治疗病例中,粘连分离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骨髓干细胞胶原膜支架植入共108例,节育环包裹生物膜植入15例,瘢痕化薄型子宫内膜生长因子内膜下多点注射71例。所有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子宫穿孔、异常出血,支架或生物膜植入到位,内膜下注射定位准确,宫腔解剖学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 结论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宫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为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人流术后预防宫腔粘连应用几丁糖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人流手术患者150例,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几丁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补佳乐治疗。评价及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更少,子宫内膜厚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月经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人流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预防宫腔粘连应用几丁糖治疗可有效减轻术后不适症状,且可有效预防与控制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促进患者月经恢复正常,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上采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患者开展诊治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中的200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腹部行子宫切开粘连分离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腔镜清宫术与传统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清宫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宫腔镜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复潮月经量与既往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次清宫、宫腔残留、宫腔粘连、人流综合征)。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减少率及再次清宫、宫腔残留、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清宫术相较传统清宫术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再次清宫及宫腔粘连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200例的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5%,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出血、子宫穿孔、水中毒、空气栓塞、官腔粘连、心脑综合征无一例发生。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详细地、全方位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是提高宫腔粘连手术的成功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2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行妇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减轻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的经验和预防效果,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行官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抗感染、扩宫棒扩宫及术后人工周期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手术时间12~30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25~70mL.一次治疗后,治愈42例,改善4例,无效0例.4例改善患者第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宫腔镜与多手段结合治疗宫腔粘连分离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反复进行宫腔镜检查防止宫腔再次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2例宫腔粘连患者,主诉为月经量异常,痛经和(或)不孕不育。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单极针状电极分离粘连后加用戊酸雌二醇,并术后反复行宫腔镜检查,随访患者的月经量、痛经、是否妊娠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随访时间至少达1年。结果所有患者TCRA术后行1~3次宫腔镜检查达到治疗目的,检查次数平均为2次,治疗后以月经量为主诉的患者有92.31%月经量有明显好转,其中有65.38%认为月经恢复正常;以痛经主诉的患者治疗后都有明显缓解,其中有85.71%完全缓解,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反复流产和不孕不育主诉的患者中,有8例已分娩婴儿,4名在妊娠,有2例在早期妊娠流产。术后有93.75%宫腔粘连程度明显改善,18例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中有61.11%基本正常,所有轻至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基本正常。结论 TCRA术后反复宫腔镜检查可以有效防止宫腔内再次粘连,又可以减少术后子宫内膜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间隔,降低雌激素的用量,但须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