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选金线莲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金线莲多糖的提取因素进行了研究,用苯酚-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金线莲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金线莲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2.
金线莲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金线莲中提取多糖,并建立金线莲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超声法提取金线莲多糖,以苯酚-硫酸法进行含量测定,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490nm,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结果:1.0mL样液,加5%苯酚液0.6mL、硫酸6.0mL,100℃水浴保温15min结果最佳,测得金线莲超声提取物中粗多糖含量为12.09%。结论:优化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金线莲多糖,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金线莲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金线莲中分离纯化多糖,并建立金线莲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金线莲多糖,用SephadexG-100凝胶柱色谱纯化多糖;并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金线莲粗多糖生药量为37.45%,精制金线莲多糖(AFPS)含量为72.84%,AFPS生药量为27.14%,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40%。结论:金线莲中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金线莲多糖含量、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水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酶法分别提取金线莲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刚果红实验检测三螺旋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提取方式对多糖的产率和DPPH清除活性均有影响,其中超声提取和酶解提取得到的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优于热水回流提取所得金线莲多糖;提取所得金线莲多糖不含三螺旋结构。结论综合考虑提取效率、抗氧化活性和工艺成本,超声提取为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5.
游侃 《海峡药学》2014,(5):48-50
目的:研究稀碱法提取金线莲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DNS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含量为指标,对金线莲多糖的提取沉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稀碱法提取金线莲多糖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35、提取次数2次,静置时间5h、离心转数7000r· min -1、离心时间5min。结论稀碱法提取金线莲多糖是一种效率高且稳定可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加工方法对桔梗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间桔梗多糖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切片干燥〉去皮干燥〉带皮干燥;桔梗鲜根收获后多糖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鲜根放置去皮与否对多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为保证桔梗根中多糖含量,桔梗鲜根收获后应及时切片烘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加工方法对桔梗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 不同干燥方法间桔梗多糖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切片干燥>去皮干燥>带皮干燥;桔梗鲜根收获后多糖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鲜根放置去皮与否对多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为保证桔梗根中多糖含量,桔梗鲜根收获后应及时切片烘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金线莲中微量元素Na与Cd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金线莲中的微量元素以湿法消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来源金线莲中微量元素Na含量有一定差异,重金属Cd在各种金线莲中均未检出。结论以人工组培的方法可以控制金线莲中重金属的含量,为确立金线莲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恒温加速试验法对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进行稳定性试验,以此测其有效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金线莲口服液主要有效成分牛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在恒温条件下加热时间与含量变化呈线 性关系,符合一般降解反应。结论:复方金线莲口服液有效期为460天(25℃)。  相似文献   

10.
荧光光度法测定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的荧光光度法。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Al3+能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福建组培金线莲中的总黄酮,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槲皮素浓度与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02~0.400μg/mL,检出限为0.0004μg/mL,线性方程F=2002.6C+5.5296,相关系数r=0.9995,测得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按干燥品计算)为73.98μg/g,平均回收率为99.95%,相对标准偏差为0.92%(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福建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近红外分析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对金线莲及其近缘品进行判别分析,进一步构建金线莲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金线莲药材及其近缘品台湾银线兰、血叶兰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分类准确性为指标优选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对比决策树、K-近邻算法、随机森林,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有监督模式识别算法对样品的分类效果,优选最优算法建立定性模型。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苯酚硫酸法测定76批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决策树、随机森林、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等6种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关联金线莲多糖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优选定量算法;经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基于连续投影算法筛选波段变量数优化并建立金线莲多糖定量模型。结果 以SNV+SG+2ndD为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判别分析模型分类准确性最高;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算法结合混淆矩阵和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模型性能均较优。此外,金线莲近红外原始光谱经SNV+SG+2ndD预处理,以7 000~4 000 cm-1为建模波段,变量数为97,应用连续投影-偏最小二乘构建的定量分析模型准确度较其他算法最高,为0.992。模型的校正集误差均方根为0.625,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93,验证集误差均方根为0.767,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992,预测偏差为8.467,预测集相对偏差<10%。结论 所建立的近红外支持向量机定性和连续投影-偏最小二乘定量模型准确、可靠,可鉴别金线莲真伪以及测定多糖含量,为实现金线莲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金线莲多糖的工艺,同时,对多糖纯化中除蛋白方法进行考察。方法 以多糖提取率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提取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脱除率对Sevage试剂法、TCA法、盐法(NaOH-CaCl2法和NaOH-NaCl法)、盐酸法5种脱蛋白方法进行考察。结果 金线莲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 料液比1∶10,超声提取温度48 ℃,超声提取时间36 min,超声提取次数2次,超声功率为300 W,该条件下金线莲多糖提取率达到了13.13%;同时以NaOH-CaCl2法脱蛋白,多糖损失率为18.74%,蛋白脱除率为95.62%。结论 超声提取操作简单,优化后提取方法能够取得较高提取率,NaOH-CaCl2法脱蛋白能够获得较高蛋白脱除率及多糖保留率,该方法适用于金线莲多糖活性成分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金线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金线莲中的Fe、Mn、Zn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金线莲中的微量元素Fe、Mn、Zn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为金线莲的规范化种植和确立金线莲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线莲中黄酮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金线莲黄酮母核类型,测定各类型苷元的含量及比例,为金线莲种的鉴别和人工栽培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 HPLC-水解法,测定福建产金线莲黄酮苷元含量,计算主要苷元含量之和及比例,将其与云南金线莲比较。采用 SymmetryC_(18)色谱柱(3.9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水溶液(24:76),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35℃。结果:福建金线莲主要黄酮苷元总含量为0.086%,RSD 为2.2%(n=5),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3种主要苷元比例为4.3∶1.0∶6.1;云南金线莲中黄酮主要苷元的类型与福建金线莲相同,苷元总含量为0.134%,RSD 为2.1%(n=5),3种苷元比例为:1.0∶1.0∶10.0。结论:HPLC-水解法可用于金线莲中黄酮母核类型的鉴定,测定各苷元的含量,计算苷元总含量以及比例,从化学成分角度为不同品种和产地的金线莲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金线莲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伙钊  陈文娟 《海峡药学》2009,21(12):81-82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金线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产地金线莲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金线莲中的微量元素钾、钙、铅、铬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为金线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方法对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三叶青中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3种主要活性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测定三叶青鲜品及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法的三叶青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含量。结果 三叶青鲜品和3种干燥方法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68,7.73,6.65,6.36 mg/g,总多酚含量分别为8.69,8.88,8.32,6.51 mg/g,多糖含量分别为6.39%,6.52%,4.87%,5.11%;传统的热风干燥方法对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造成的含量损失分别为17.18%,25.09%,20.03%,真空干燥对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造成的含量损失分别为13.41%,4.25%,23.79%,冷冻干燥的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与三叶青鲜品相当,几乎没有损耗。结论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很大,冷冻干燥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三叶青活性成分,适合作为三叶青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跃民  孙婷 《黑龙江医药》2005,18(3):160-162
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的不同干燥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对刺五加多糖的含量的比较。结果:冷冻干燥法优于喷雾干燥法,其含量测定要用酚—浓硫酸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干燥温度与麦冬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确定麦冬干燥工艺最佳参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单因素考察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麦冬药材质量的变化特征,对麦冬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中国药典方法对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ELSD对麦冬皂苷D进行测定,以乙腈-水(48∶52)为流动相;采用HPLC对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含量进行测定,以乙腈-水(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6 n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296 nm条件下,建立HPLC指纹图谱。结果:麦冬药材质量随干燥温度升高而降低,干燥温度超过65℃时会导致麦冬药材颜色加深,有效成分含量显著下降。干燥从55℃上升到95℃浸出物含量下降20.5%,多糖含量下降17.0%,麦冬皂苷D含量降低41.8%,麦冬甲基黄烷酮A降低19.1%,麦冬甲基黄烷酮B降低13.5%。结论:干燥温度和麦冬药材质量呈负相关,综合考虑人工、时间和能耗等因素,设定60℃为麦冬最佳干燥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19.
王丽楠  陈君  杨美华  陈士林  石钺  齐云  刘同宁 《中国药房》2007,18(21):1620-1623
目的:考察不同初加工温度对内苁蓉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333nm为测定波长,以松果菊苷为对照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UV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含量;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肉苁蓉"项下HPLC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中主要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苯乙醇苷的含量以自然晾干和干燥箱内40℃干燥的结果为高;随着初加工温度的升高,苯乙醇苷的含量大部分有下降的趋势。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以自然晾干为最高,但不呈规律性的变化。多糖的含量以干燥箱内40℃和60℃干燥的结果为高,其中以60℃干燥的结果为最高;其后,随着初加工温度的升高,多糖的含量下降。春季药材上部(有少许中空)苯乙醇苷的含量低于药材下部的含量;且上部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大大低于药材下部的含量,最大相差约27倍;多糖的含量也以药材下部为高。秋季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比春季药材(上部有少许中空)的含量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肉苁蓉的初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金线莲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配方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以金线莲提取物槲皮素含量和浸膏得率为量化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金线莲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稳定.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次数2次,每次加水10倍量,煎煮时间2h.结论 金线莲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 简便、可行、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