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男,47岁,1984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O天始发热39℃,伴乏力、头痛、腰痛,双眼胀痛、视物模糊。入院前一周发现尿少,色红,尿中有膜状物,黑便。当地拟诊“流行性出血热”,经治疗无效,1984年10月23日由吉林转我院。急诊室检查;血压170/100。尿蛋白(++),尿镜检满视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诊治流行性出血热积累临床资料。方法 对323例发生低血压休克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临床及甲皱微循环观察,并对本组病人进行了分型。结果 WBC增多,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肾脏损害和尿膜状物出现,在混合型及周围微循环障碍均重于其他两型。结论认为前述临床观察指标及甲皱微循环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1994-11-12,收治的50例流行做出血热患者的尿液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标本来源我院1994-11-12收治的50例流行性出血还患者尿液。2方法2.1尿八项(MA-4210型、尿液快速分液仪、尿用分析仪专用试剂带)。2.2尿沉渣检查(离心沉淀机)。3结果检查结果见表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由于膜状物比较特殊,我们专门对膜状物进行了分析,外观似蛋清样、透明,微红的胶状物,取少许进行显微镜检查,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省国和大吞噬细胞,然后将余下的膜状物用1%盐贝浸泡,2分钟后皱经,凝固。…  相似文献   

4.
1978~1982年,我们选用导泻疗法,治疗72例流行性出血热重型及危重型的少尿病例,其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18~56岁.起病体温40℃以上者54例,39~40℃者18例,皆有皮肤粘膜充血、出血.血压:收缩压低于70毫米汞柱,临床表现明显休克过程者49例;收缩压为“0”者15例.尿蛋白 ~ 72例,32例尿中可见膜状物.少尿时间1~3天2例,4~5天16例;24小时无尿32例,48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自1986年6月~9月,我们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JDW—811型红外线信息治疗机对肾俞穴辐照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取得了初步疗效。 一、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30~67岁。按照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诊断标准确诊。重型10例,极重型2例;少尿持续3天者9例,尿闭2天以上者3例,肉眼血尿3例,尿中有膜状物者4例。12例均右恶心、呕吐,呃逆4例,胃肠道出血者2例,颅内出血者1例,抽搐者2例,昏迷者2例。血压140~1500/90~100者6例,150/110以上者6例。肌酐5~10mg/dl 8例,>10mg/dl 3例。本组病例在辐照前都应用利尿剂无效,后改用本法。 二、辐照方法:患者侧卧位,取双侧肾俞穴,辐照仪调制信息频率为100/min,辐照功率1~5.0mW/cm~2,照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年来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衰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4例患者中 ,男 68例 ,女 6例 ;年龄 2 1~65岁 ,以青壮年为多。入院时发热期患者 38例 ,体温38 0℃~ 39 8℃ ,低血压期 3例 ,少尿或无尿者 8例 ,2 4小时尿量均不足 40 0ml,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三痛 (头痛、眼眶痛、腰痛 )或三红 (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红 ) ,肾功能改变 ,尿中有红细胞及管型 ,蛋白 (+ +~ + + + + )其中 9例尿内有膜状物。1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川琥宁 60 0mg加入5 %葡萄糖液 2 5 0ml;丹参 2 0mg加…  相似文献   

7.
例1,男,38岁,河北省人。因发热3天,尿少6天。于1990年6月14日入院。当地有可疑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有与鼠类接触史。患者入院前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经抗休克治疗,血压回升,出现尿少100ml/日。查体:T 37℃,Bp 14/8.0kPa。神清,颜面及双下肢轻度水肿,针刺部位片状淤斑,结膜充血、水肿,心肺正常,肝肋下1.5 cm,质软。化验:Hb 98g/L,WBC 6×10~9/L,血小板12.5×10~9/L;尿蛋白(++++),尿中有膜状物,RBC 15~20/HPF,WBC 2~3/HPF;便潜血(+);SGPT 365U(正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分5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可随低血压休克期接通而来,也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发生。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约2~5d,短者仅1d,长者可达19d以上。尿中有血和膜状物者为重症。据统计在此期死亡于合并症的人数占57.5%。故加强少尿期护理颇为重要,本文报道22例HFKS少尿期护理的几个重要环节。1临床资料22例HFRS少尿期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7岁。少尿ldg例持续sd少尿1例,无尿4例,少尿30…  相似文献   

9.
EHF腹膜透析多尿期并发糖尿病而既往无糖尿病者,笔者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千某某,男,25岁,因发热、头痛、腰痛、呕吐、视物模糊4天入院。在院外按流行性出血热对症治疗3天效果欠佳。近2天尿量200毫升/日,且尿中有大量膜状物。查体:体温37.9摄氏度,血压170/90毫米汞柱,呈急危重病容,神志清楚,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同时并发胸腔积液、心脏扩大和房颤者尚属少见,我们于1986年4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李××,男性,53岁,住院号295229。因畏冷发热6天、少尿2天于1986年4月8日入院。患者于4月2日突起畏冷发热,周身酸痛,体温38—40℃,4月5日腰痛明显、小便出现膜状物,当日住县医院检查,尿蛋白(++++),红细胞1—3/高倍视野,血压90/70毫米汞柱,补液10小时后血压120/80毫米汞柱。4月6日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是流行性出血热 (EHF)疾病过程中的重要特征[1 ] ,是 EHF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1992年 8月~1999年 4月 ,我院收治重、危型 EHF、ARF患者 32例 ,在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的同时 ,全部均行腹膜透析 (PD)疗法。除 5例死亡 ,1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外 ,余 2 6例治愈出院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 ,男 2 4例 ,女 8例。年龄 2 2~ 73岁 ,平均 39.2岁。入院时休克 ,经抢救后进入少尿期 8例。尿蛋白 ( ~ ) ,均有膜状物。伴有腔道出血者 2 7例 ,其中 2 3例有血尿 ,4例有血便或柏油样便 ,6例呕血 ,4例鼻…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开展,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少尿期,依靠血液透析使之转危为安,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而如何做好血透后的护理相当重要,成为直接影响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我科从1992~1998年应用血液透析抢救出血热少尿期病例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诊断标准。2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36岁,2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发热、出血、少尿或无尿(无尿期平均4天)、BUN(417±1960)mmolL、Scr(1072±13020)μmmolL、血清K (4620…  相似文献   

13.
以导泻疗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以导泻疗法为主,对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7例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979年元月至1981年元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88例患者,有少尿期经过者67例,其中尿闭13例,采取以导泻疗法为主进行治疗。二、诊断依据:67例均系流行性出血热典型患者。24小时尿量在500毫升以下或发生尿闭者(24小时尿量在100毫升以下)。三、治疗方法: 1.口服甘露醇导泻:每次口服20%甘露  相似文献   

14.
49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少尿期13例,尿NAG活力比正常值增高3.6倍;多尿期28例,尿NAG活力增高1.8倍;恢复期8例,尿NAG活力正常。37例肺心病患者中急性加重期26例,尿NAG活力增高3.3倍,缓解期11例,尿NAG活力正常。提示测定尿NAG对上述两种疾病病程转归的监测有一定价值。妊娠中毒症和各类肾脏疾病患者的尿NAG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收集从1975年1月~1986年6月住院的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患者中资料较完整的中型病例180例(轻型住院日期短,多无少尿期,重及危重型病情多变,死亡病例较多,不易比较,故选用中型),应用速尿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综合出血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120例符合1986年全国HFRS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出血热少尿期患者,观察每例患者的病情变化,探讨肾综合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护理要点。结果:120例患者之中有104例治愈,16例死亡。结论:通过掌握病情特点,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病原疑为病毒,自40年代即开始提出,直至最近才分离成功。关于在出血热尸体解剖肾脏组织中检测抗原,及用阳性肾组织切片检测抗体,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我们所用1979年典型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并经用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人肺癌A_(540)细胞培养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鉴定过的IgG抗体阳性血清,用间接免疫萤光法,检测出血热新生儿尸解肾组织细胞浆内,见有明亮萤光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血清T3、T4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经免疫荧光抗体(IgM)检测确诊的4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了血清TT3、TT4水平的检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0.12±10.81岁.轻型5例、中型21例、重型12例、危重型4例.对照组20例,为体检健康者.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多尿期血清T3、T4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而且病情越重,血清T3、T4下降越明显,重型危重型患者少尿期血清T3、T4水平的变化较轻中型变化显著P<0.01.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出现血清T3、T4降低,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对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有严重出血者的治疗,尚无完善的方法。为此,我们于1981年11月至1982年1月对有明显出血及血、尿 FDP 增高的17例出血热患者进行了抗纤溶治疗,并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与检验结果:本组病例是根据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治疗组17例,其中发热期1例,低血压期4例,发热低血压两期  相似文献   

20.
<正> 鼠类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带病毒老鼠的粪、尿、唾液中,可随其粪、尿、唾液向外排出传播。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一、接触传染:带病毒的鼠或鼠排泄物污染伤口或直接被鼠咬伤受肤可引起感染。如鼠夹打伤或被鼠咬伤手指,掏鼠窝时感染等。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