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旨在为癫痫患儿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58例癫痫患儿进行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同中国常模组儿童比较。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8例癫痫患儿及58名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评。结果 (1)癫痫组患儿与常模组儿童的气质类型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癫痫组患儿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及持久性气质维度得分与常模组儿童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癫痫纽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控制性得分与对照组儿童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癫痫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及拒绝因子得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癫痫组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不同,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治疗前后的认知行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各型癫痫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8个月分别进行测验井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癫痫儿童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刹验中译码、背数测验量表分癫痫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各项经抗癫痫治疗获控制18个月后均得到改善。癫痫组不同时段的CBC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癫痫惠儿的变往不良,抑郁、多动、攻击性、强迫性等5个行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癫痫治疗获得控制6个月及18个月后行为异常改善并不明显(P〉0.05)。结论癫痫惠儿在神经心理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坚持长时间的治疗可使认知功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配偶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峰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67-168
目的时乳腺癌患者配偶实施心理干预,探讨其时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2例住院准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时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时配偶实施心理干预,干预1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时2组患者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时照组与实验组SCL-90的总均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对照组总均分、躯体化症状、抑郁以及焦虑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躯体化症状、焦虑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照组总均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实验组,其中躯体化症状和焦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时配偶实施心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蔡翠娟 《大家健康》2016,(4):260-26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改善行为问题的效果。方法:将78例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39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躯体活动、精力、睡眠与情感、社会活动等;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患儿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组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行为问题各项评定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血液肿瘤患儿临床护理中,可显著减少患儿异常行为,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72例)、肝炎对照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心身状况,并随机72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只接受生物学治疗,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状评分、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P〈0.01);干预组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一般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干预组48例,除接受上述常规护理外,还进行系统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根据QLQ—C3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SCL-90评定总分、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语音训练和心理干预对福利院唇腭裂患儿语音康复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50名唇腭裂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分成两组,综合组在语音训练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及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1)语音清晰度:①治疗前后同组组内比较P〈0.01;②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2)生存质量:①治疗后组间比较,家长量表及儿童量表除生理功能外,其余均是P〈0.05;②治疗前后同组组内比较,综合组家长量表及儿童量表除生理功能外,其余均是P〈0.05,语音组家长量表学校表现P〈0.05,其余均是P〉0.05。结论对唇腭裂患儿给予语音训练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更有利于语音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异常的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对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 56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干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干预)各28例,在干预前、干预后2月、干预后12月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定、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在干预后12月研究组的BEHAVE-AD总分及妄想、攻击行为、行为紊乱、情感障碍、焦虑恐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研究组MMSE、ADL评分在干预后12月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对改善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及临床行为特点,为临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DHD儿童128例入组,相同年龄的正常儿童80例为对照组,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评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DHD组儿童总智商(FIQ)多在正常范围且低于正常对照组,操作智商(PIQ)高于言语智商(VIQ)(P〈0.01)。CBCL量表中ADHD儿童组的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学校情况分值均低于正常儿童组,行为问题总分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ADHD儿童智商较正常儿童低,且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言语能力落后于操作能力。对比正常儿童,社交能力差,行为问题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癫痫儿童的相关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1)对49例癫痫患儿进行评估。对49例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9个月分别进行生活质量量表-31的评估。结果 干预治疗后癫痫儿童的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综合干预治疗后癫痫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能促进癫痫儿童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名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0位亲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之后将心理干预前后对比。结果:SCL-90总分: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综合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卢幻真  刘秋华  关莹  唐阳  李桢丞  程涛 《广西医学》2011,33(11):1506-150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射波刀治疗脑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射波刀治疗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一般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两组于干预前后采用Karofsky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生存质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射波刀治疗脑肿瘤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为分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3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每周2次,6周为1疗程。于入组时、6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6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S:P〈0.01;SDS:P〈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为70.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4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表(QOHE-31)评价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采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护理6个月后综合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发作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癫痫对神经功能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韩峰群  毕彩琴  金艳  韩永升  韩咏竹 《安徽医学》2013,34(11):1591-159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豆状核变性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8周末,干预组SCL-90因子评分躯体化等全部9个因子评分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OQOL—BREF5种维度及总评分结果,干预组均较对照组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做其他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DLI-74)时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GQD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并建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心理护理方案。方法将60例在我院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和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另加支持性心理护理,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I-74)进行调查评定和干预前后自卑心理、紧张恐惧、自叹自怨、怨天尤人、混合型的心理表现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前两组GQOLI-74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评分则有明显的变化,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同样心理测试改善程度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行为改善(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利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行为改善,提高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首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老年抑郁量表(The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HAMD、GDS评分,评定显示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临床疗效及缩短疗程,维持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发的抑郁症状,并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4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66.7%,其中严重抑郁占36.1%。抑郁的发生与性别、病程、日常生活能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7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高且较严重,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