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养生之道很多,也很重视心身并养。《内经》“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天真”,是喻上古之人大多具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亦是其长寿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不可能再保持上古之人的“天真”。某些老人对物质的攫取欲望,便成为养生的障碍。早在《论语·季氏》中就有“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记载,告诫老人没有必要再去为攫取更大的财富而丧失平静和谐的心理;对于财富的多寡,应顺其自然。正如宋代名医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所言:“人居富贵,有厚已而薄于亲者,人所不录,天所不容,虽处富  相似文献   

2.
三戒孔子在生活上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清楚地指出,人们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青少年时期,由于发育  相似文献   

3.
雷辉志 《现代养生》2014,(13):50-50
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很有道理。许多老年人,前两项都做得很到位,惟到了老年,“戒得”这一条却老也过不了关。  相似文献   

4.
古人将修身与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仍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说三”,即“三戒”论。孔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其中“老而戒得”的观点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老马 《现代养生》2003,(3):29-29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  相似文献   

6.
岳南 《食品与健康》2007,(11):29-29
成语"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在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气顺百病消     
<正>健康感悟在《论语·季氏》中有记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人的一生中要不断修身养性。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贯穿于通与不通之间,移  相似文献   

8.
古代儒家对养生之道亦甚重视,认为:“仁者故静,惟静者多寿考。”这一主张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之说十分相似,也与佛家的“禅定冥思”相近,同属于养生功中“静养”一派。《论语·季氏》一篇中,记载了孔子精辟的养生之道。他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养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缺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9.
三戒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生活上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他把“三戒”作为人生养生之道。在青少年时不要寻花问柳,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壮年时期要克服好胜善斗,以养成心平气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老年时身体衰弱,不要梦寐以求名誉地位金钱,如贪得无婪,身心俱伤,损命折寿。  相似文献   

10.
一是“说三”。其一是孔子的“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是说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早恋,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而戒得”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得”者,“获取、占有”利益之意也。老年人历经沧桑,深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的道理,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地位和金钱。如果贪婪无度,挖空心思地谋取个人利益,就会大伤元气,损身折寿。  相似文献   

11.
三戒 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令既衰,戒之在得。”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导致疾病滋生,寿命短夭。 三去 与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老子,在其所著《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散状态。要做到清心寡欲,不存私念。这既是做人的道德修养,也  相似文献   

12.
韩振奎 《长寿》2003,(10):30-30
我国自古就特别推崇养生之法,这在名人的著述之中颇多记载,特别是数字养生诀更利于人们记忆效仿: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五“知”。宋代周守忠…  相似文献   

13.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为养生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突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六节明代医学家江绮石…  相似文献   

14.
名人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名人养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名人养生“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名人养生“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名人养生“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  相似文献   

15.
《健康大视野》2009,(14):30-34
《黄帝内经&#183;素问&#183;上古天真论》中“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的养生观点广受重视,这里的“天真”与“真气”,均表达了人的本源之意,原文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养生,总结了许多规律和箴言,值得学习和借鉴。三戒孔子养生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它提醒人们,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生坎坷,然而却能年愈古稀,这与他精通养生之道是颇有关系的。从《论语》来看,孔子的养生秘诀主要有四:一豁达开朗面对战乱纷呈的环境,孔子总是保持非常宽广的胸襟和豁达大度的气质。有一回,叶公向孔子的得意弟子打听他的为人,子路有所难,觉得不好妄自评论尊师。孔子得知后曰:汝溪(同奚,何意)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豁达、开朗、乐观是孔子长寿的原因之一。二克己修身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喜胜好斗,易于激动,可导致内分泌…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上有三支点的稳固性,古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稳固性的三支点。"三戒"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导致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19.
曾闻 《药物与人》2012,(11):57-57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相似文献   

20.
庆萍 《医食参考》2020,(2):I0001-I0001
一者少言语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真气又叫“正气”,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有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