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28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2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2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sFas的水平。结果以上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水平分别为(49.6±10.8)%、(43.0±9.1)%、(70.4±7.02)%和(59.9±4.02)%,Fa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2±0.19、1.20±0.16、1.74±0.17和1.50±0.10,肝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乙肝和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sFas水平分别为(2.06±0.98)μg/L、(3.18±1.60)μg/L、(2.23±1.12)μg/L和(1.11±0.49)μg/L,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水平的高低和血清中sFas水平的变化可能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瘦素水平(3.80±0.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9±0.76)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6.39±1.23)μ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3.80±0.85)μg/L(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组血清leptin水平逐渐升高,A级与C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癌患者30例,采用GP73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GP73分别为(101.11±35.60)ng/mL、(81.87±30.54)ng/mL和(60.45±12.24)ng/mL,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血清GP73与ALT、AST、TBIL成正相关(r=0.451、0.406和0.357,P<0.05),与ALB成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国泰 《四川医学》2008,29(7):914-9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硬化,71例病毒性肝炎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达(3542.3±5647.4)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15.3±218.4)μg/L,病毒性肝炎组争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6.4±52.6)μg/L和(26.9±79.4)μg/L;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75.6±162.1)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F=10.97,P<0.01).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扶正化淤胶囊)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β(赛若金)4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治疗组肝功能显著好转.治疗组ALT为(58.8±26.4)U/L,高于对照组(129.6±36.9)U/L(P<0.01);治疗组BⅡ为(31.0±17.9)μmol/L,低于对照组(49.3±19.6)μmol/L(P<0.01);治疗组ALB(40.5±6.6)g/L,高于对照组(32.1±6.1)g/L(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如血清ChE治疗组(3 919±101)U/L、对照组(2 289±191)U/L(P<0.01);TGF-β1治疗组(101±31)μg/L、对照组(144±19)μg/L(P<0.01);HA治疗组(91.6±36.2)μg/L、对照组(149.1±30.9)μg/L(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及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脾肿大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结论 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恢复并缓解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PCⅢ及Ⅳ-C升高在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的方法检测76例肝硬化及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的PCⅢ及Ⅳ-C。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CⅢ126.09(±46.36)μg/L;Ⅳ-C61.09(±28.50)μg/L。与对照组相比P<0.001。单纯型原发性肝癌PCⅢ128.67(±38.25)μg/L;Ⅳ-C69.47(±24.61)μg/L,与对照组相比P<0.001。硬化型原发性肝癌PCⅢ146.4(±45.88)μg/L;Ⅳ-C107.50(±73.39)与对照组相比P<0.001。结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CⅢ、Ⅳ-C在患者血清中升高。这两个指标分别与AFP联用诊断原发必肝癌,其敏感性优于单用AFP,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 AFU)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G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显色多肽基质检测法和放免法对71例原发性肝癌、28例其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75例良性肝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FP水平和AFU活性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U、AFP水平分别为(678.6±154.5)nmol/(mL.h)和(506.7±183.2)μ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384.8±240.3)nmol/(mL·h),(54.5±21.4)μg/L、肝炎组(332.4±129.3)nmol/(mL·h),(47.3±12.6)μg/L、消化道肿瘤组(275.4±182.1)nmol/(mL·h),(54.1±12.3)μg/L和正常对照组(205.4±108.5)nmol/(mL·h),(6.19±2.3)μg/L.原发性肝癌组中AFU、AFP的敏感性分别为76%、74.5%.联合检测AFU、AFP,其诊断的敏感性可提高到93.0%.结论:AFU、AFP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和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及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健康人100例与肝病患者(乙肝、肝硬化、肝癌)129例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胆红素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肝脏病组血清apoA1及apoB平均浓度(0.84±0.69)g/L及(0.86±0.16)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0.18)g/L及(0.86±0.16)g/L,差异显著(P<0.05),其中肝癌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清apoA1与胆红素的浓度上升呈负相关(r=-0.543),与白蛋白浓度下降呈正相关(r=0.513).结论血清apoA1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功能和肝病的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