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患儿,女,12岁2个月,因"反复咳喘,间断发热22个月,左膝肿痛3 d,右足红肿痛2 d"于2007年8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2个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咳嗽剧烈时有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7℃,曾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此后约间隔1~2个月出现咳嗽、喘息、发热,均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14个月前,患儿出现左足红肿伴有明显疼痛,并出现出血点,当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当时伴有咳嗽、喘息,于外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应用泼尼松0.5 mg/kg治疗2周,逐渐减量,并换用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咳喘仍反复.2个月前患儿曾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引起过敏,从此患儿停用全部治疗药物.1个月前患儿咳喘加重,再次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及间断应用泼尼松治疗,夜间咳喘未能控制,严重时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2.
Xiao YY  Ma L  Li HM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45-546
患儿,女,12岁2个月,因"反复咳喘,间断发热22个月,左膝肿痛3 d,右足红肿痛2 d"于2007年8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2个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咳嗽剧烈时有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7℃,曾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此后约间隔1~2个月出现咳嗽、喘息、发热,均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14个月前,患儿出现左足红肿伴有明显疼痛,并出现出血点,当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当时伴有咳嗽、喘息,于外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应用泼尼松0.5 mg/kg治疗2周,逐渐减量,并换用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咳喘仍反复.2个月前患儿曾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引起过敏,从此患儿停用全部治疗药物.1个月前患儿咳喘加重,再次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及间断应用泼尼松治疗,夜间咳喘未能控制,严重时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2岁2个月,因"反复咳喘,间断发热22个月,左膝肿痛3 d,右足红肿痛2 d"于2007年8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2个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咳嗽剧烈时有喘息,并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7℃,曾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此后约间隔1~2个月出现咳嗽、喘息、发热,均应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缓解.14个月前,患儿出现左足红肿伴有明显疼痛,并出现出血点,当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当时伴有咳嗽、喘息,于外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显示"嗜酸细胞增多",应用泼尼松0.5 mg/kg治疗2周,逐渐减量,并换用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咳喘仍反复.2个月前患儿曾因腺样体肥大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引起过敏,从此患儿停用全部治疗药物.1个月前患儿咳喘加重,再次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及间断应用泼尼松治疗,夜间咳喘未能控制,严重时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4.
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年,进行性消瘦9个月,于1999年1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年因受凉后发热、咳嗽、流涕。抗感冒治疗5d后好转,仍有咳嗽,间断低热。入院前1年4个月,患儿咳嗽加重。在当地医院诊为“肺炎、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点滴“青霉素”2周及“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1支月,共4次,仍有间断低热、咳嗽。入院前11个月患儿出现双颊部口腔溃疡,直径约10cm×10cm,1个月愈合。入院前9个月患儿再次高热,咳嗽加重、无痰。在当地医院诊为“肺炎、败血症”,经抗感染治疗1个月略好转,进行性消瘦。此后,患儿体温波动于37~38℃,咳嗽较频…  相似文献   

5.
病例摘要 患儿女,3个月,因"间断咳嗽、憋气2个月"收治.2个多月前无诱因患儿出现憋气、咳嗽,于当地诊断为"肺炎",住院治疗,静点"头孢类"抗生素5天,症状好转出院.其后患儿反复出现憋气、咳嗽,当地医院均按"肺炎治疗".入院前3天,上述表现加重,并出现口周绀,恶心,伴发热半天,体温最高38.7℃,无呛、吐奶及咯血.病程中,患儿精神可,纳少,二便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4岁半,因“反复咳嗽伴发热2年4个月”入院。患儿于2年4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咳,黄痰,咯血丝痰少许。胸X线片示“双侧肺炎”,抗炎1周后症状消失,复查胸X线片示肺炎吸收。以后每2~3个月咳嗽1次,单声咳,夜间明显,有时伴有发热,多次胸X线片提示双侧肺炎,抗炎治疗1周后好转,肺炎吸收。入院前1个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胸X线片示肺间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9岁,发热伴腹痛、黑便5 d于2009年7月14日入院.无咳嗽、气急.既往史:G1P1,孕32周早产.患儿生后至今共患肺炎4次,均表现发热,无咳嗽和气喘,均经胸片诊断肺炎.出生4个月时患儿首次患肺炎合并胸膜炎,此后常出现反复发热,均需静脉用抗生素治疗6~7 d以上方好转.入院前2个月患儿曾再次出现发热,无咳嗽,当地胸片和胸部CT提示右下肺炎.2岁时患儿曾呕血1次,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4岁时曾因贫血待查住外院,经胃镜、骨穿等检查未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病例摘要患儿男 ,10岁。因咳嗽 2个月 ,间歇发热胸痛咯血 1月余入院。 2个月前患儿无诱因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 ,时有痰中带血丝 ,无喘息 ,予“止咳药”口服 ,症状无减轻 ,并逐渐加重。 1月余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39~ 4 0℃ ,伴左侧持续性胸痛 ,咳嗽和深吸气时加重 ,无放射痛。当地医院予红霉素抗炎治疗 1周 ,症状明显减轻 ,好转出院。 10天前 ,患儿又出现发热、咳嗽和胸痛 ,性质同前 ,胸痛转到右侧 ,仍有痰中带血丝 ,偶有心慌及胸闷 ,无呼吸困难。当地医院给予“头孢曲松”治疗 ,无效 ,以“肺炎性质待查”转入我院。患儿有“先天性心…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5个月。因咳嗽1周,口唇发绀4d,水肿2d于2009-03-10入上海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患儿1周前出现咳嗽,不伴发热、胸闷等不适,于当地医院静滴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治疗5d后咳嗽好转。4d前发现口唇发绀,2d前出现颜面部水肿,稍气促,遂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2岁3个月,因发热1个月,腹胀7d入院。患儿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最高时达40.8℃,伴咳嗽,给予感冒冲剂、中药、物理降温等治疗,体温下降,咳嗽好转。2周后出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6岁4个月。因“间断发热20d余,咳嗽2d”于2013年3月9日入院。入院前20d余无明显诱因天始出现间断发热,热型不定,初为低热,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4岁10个月,安徽人。以反复软组织感染及肺炎5年,发热、咳嗽及气促1周为主诉于2007年1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诊。2006年11月患儿(4岁8个月)出现发热、咳嗽和声音嘶哑,在当地诊断为肺炎和喉炎,给予先锋霉素V抗感染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治疗1个月余无效,并于半个月前出现口腔溃疡、口角糜烂,1周来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等来院接受住院治疗。患儿自出生后经常反复发热,平  相似文献   

13.
Lü HT  Han XH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7):555-556
患儿男,辽宁锦州人,就诊年龄15个月,因"咳嗽伴间断发热18 d"入院.18 d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声咳,无痰,伴发热,38.7℃,在当地医院静滴头孢呋辛5 d,红霉素2 d后热退,仍咳嗽,入院前2 d再次发热,38.4℃,持续不退,人住我院.病来无呕吐,无喘息,无皮疹,饮食及睡眠差,二便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2岁,因"咳嗽1个月,发热3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个月受凉后出现咳嗽,阵发性,较剧烈,痰不多,无气促发绀,多次来我院门诊拟以"急性支气管炎"予口服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物治疗,咳嗽时轻时重.3 d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肛温),咳嗽较前加重,无气促发绀,无寒战、惊厥.在我院门诊杏胸x线片异常,拟诊"肺炎"收住.患儿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无产伤、窒息史.既往体健,无反复咳嗽、发热史.否认病前异物吸入史,否认肺炎史,否认结核接触史,已接种卡介苗.生长发育正常.其母31岁,父32岁,均体健.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5个月,以"反复咳喘2个月,加重4~5 d"为主诉入院.息儿于入院前2个月出现咳喘,病初伴有中等程度发热,于当地静脉滴注抗生素14 d后好转,后一直在家中口服药物,但未痊愈.于入院前4~5 d咳嗽加重,有痰,同时伴有喘促、轻度喘憋,无发热.曾于家中口服止咳、平喘、抗炎等药物,因病情好转不明显而入我院.既往患儿未接种卡介苗.其祖母的妹妹患有结核病,与该患儿无密切接触史.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11岁。因发热2个月,咳嗽1个月,喘息进行性加重12d急诊入院。2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漫38.3℃左右,伴阵发性胸骨后疼痛。当地按“肺炎”治疗,体温稍降。1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咏,予阿齐霉素,阿米卡星霉素5d无效。  相似文献   

17.
1 病史简介 男,1岁9个月.因发热、咳嗽2个月,发现淋巴结、肝脾肿大1个月入院.人院前2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间断发热伴轻咳,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每次持续4~5 d,体温正常3~5 d再次发热.入院前1个月发热较前加重,体温持续不退,维持在38~40.5℃之间,咳嗽无痰.收住当地医院发现淋巴结、肝脾肿大,于人院第3天出现疱疹,分布于颜面、上肢及躯干部,少量伴搔痒,皮疹破溃后有结痂,逐渐出现消瘦、无力、面色苍白.查血常规,WBC 25×109/L,Hb 83 g/L.胸片提示两肺间质性肺炎.骨穿:骨髓增生活跃,嗜酸细胞比值增高.诊断为"粟粒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5 d,热未退.复查血常规,WBC 35.2×109g/L,末梢血发现幼稚细胞,疑为"白血病"收入院.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结核接触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11岁。因发热2个月、咳嗽1个月、喘息进行性加重12d急诊入院。2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8.3℃左右,伴阵发性胸骨后疼痛。当地按“肺炎”治疗,体温稍降。1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予阿齐霉素、阿米卡星霉素5d无效。PPD( ),拟诊肺结核。予链霉素等治疗12d,无改善。12  相似文献   

19.
Xu BP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8):631-634
病例摘要 患儿男,8岁3个月,主因"持续咳嗽7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7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咳嗽,咯白黏痰,量较多,伴有气促,偶有喘息发作,夜间平卧时加重,当时无咯血、发热,无腹痛、腹泻,无皮疹.当地医院先后按"哮喘、肺炎"治疗,给予抗生素2个月及激素1周,气促、喘息好转,但咳嗽、咯痰无好转.入院前5个月、4个月分别做胸X线片和胸CT检查,考虑支气管炎,间断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治疗3个月,患儿咳嗽好转,咯痰消失.入院前20d患儿咳嗽再次加重,又出现咯痰,曾咯出1次灰黄色黏痰,无咯血,血常规检查大致正常,间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十余天,病情无好转,并出现低热,最高体温37.8℃,午后及夜间为著,无盗汗、乏力.入院前3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胸X线片提示肺内病变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4岁,主因“出皮疹伴进行性运动障碍1.5个月,发热1d”,于2006-07-05收入我院儿科病房。患儿1.5个月前四肢、躯干部皮肤分批出现红色丘疹,不伴发热、咳嗽、腹痛和腹泻,此后患儿逐渐出现嗜睡,四肢无力,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肌电图:神经源性损伤。血肌酶正常,诊断为“脊肌萎缩症”,1周前患儿四肢无力症状加重,并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发直、四肢发软,持续约1min自行缓解,不伴发热。3d前患儿出现小便失禁,1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2℃,呕吐,非喷射状,2~3次/日,不伴咳嗽、流涕,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体格检查:T39.2℃,R2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