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在小儿骨科手术中降低麻醉成本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 A、B两个骨科手术间(A组和B组),1~12岁,ASA分级为Ⅱ~Ⅲ级的全麻插管麻醉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儿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及丙泊酚静注,插管后打开七氟烷挥发罐至3%,调整氧流量,使A组(23例)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 ,B组(109例)氧流量控制在0.5 L/min。同时术中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监测所有患者的心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氧饱和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手术患者术后d2复查肝肾功能。分别记录并累计两组七氟烷的使用时间,对比当七氟烷消耗1000 m L时两组的七氟烷麻醉维持总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及氧饱和度及肝肾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 A、B两组消耗1000 mL七氟烷时的麻醉维持总时间分别为2405 min及11821 min。【结论】七氟烷低流量新鲜气体麻醉维持方案可有效减少七氟烷在相同时间麻醉中的用量,且未发现明显肝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在低体质量患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本院拟进行腹部手术的低体质量患儿9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氯胺酮组,每组各46例。七氟烷组采用3%七氟烷吸入麻醉,患儿每呼吸3次增加吸入浓度1%,最高控制在5%;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5mg/kg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七氟烷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清醒时间、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氯胺酮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麻醉中、术后,氯胺酮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波动较七氟烷组更加显著,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七氟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46),显著低于氯胺酮组的21.74%(10/46)(P〈0.05)。【结论】七氟烷在低体质量患儿手术中具有麻醉起效快、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0PD)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3例肺癌合并中度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吸氧、平喘及呼吸物理学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个时期肺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大通气量(MW),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动脉氧分压(Pa02)平均值分别为(40.76±4.87)L,(61.9±9.7)%和(76土8)mmHg,术后分别为(39.5±4.24)L,(59.8±8.9)%和(78±7)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力肺活量(FVC%)略有下降,但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度COPD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对行择期开腹手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与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20例,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岁,随机分为A(低氧流量组)、B(高氧流量组)两组,每组10例。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七氟烷挥发罐调至2%,A组氧流量调至0.5L/min,B组氧流量调至4L/min,同时予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监测并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后10min(T0)、术中1h(T1)、术中2h(T2)、术毕(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血氧饱和度(SpO2)及吸入氧浓度(FiO2),并抽取各时点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术前及术后24h抽血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A、B两组患者组间和组内各监测点的HR、MAP、Pe—CO2、SpO2、FiO2及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术前与术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组内比较患者术后ALT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ALT均未超过正常上限2倍。【结论】0.5L/min低氧流量七氟烷维持麻醉方案对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血流动力学平稳,动脉血气指标监测在正常范围,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开腹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张学峰  唐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4,(3):522-523,526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状况与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状况的相关联系。【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肺叶切除病例68例,其中48人行单纯肺叶切除、20人全肺切除。根据肺最大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将术前肺功能分为好、中、差三组。分别讨论和比较术后恢复时间(吸氧、IC U、拔管),然后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治疗效果佳。术前肺功能状态与术后各恢复时间各项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肺功能评估与肺叶切除后恢复状况关系密切;术前肺功能评估好者,肺叶切除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浓度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肛肠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需择期进行肛肠手术的患儿80例,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行传统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5min(T2)、手术开始(L)、手术结束(T4)、苏醒时(T5)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次数(RR)、脑电双频指数(BIS),同时记录患儿诱导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儿心率增快(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睁眼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肛肠手术血液动力学指标较稳定,和氯胺酮麻醉比较具有诱导迅速和苏醒快而完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教育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根据是否给予规范化管理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教育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总控制率分别为67.35%、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5.83%、81.25%(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 FEV1/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教育管理能促进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恢复,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接受脊柱椎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脊柱椎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86例。应用双盲法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清醒后,对照组患者FVC为(3.2±0.3)L,明显低于观察组的(3.6±0.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VC、FEV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脊柱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全凭静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开腹手术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术中维持 BIS 值40~49,对照组术中维持 BIS 值30~39,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其他情况。【结果】两组组间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 S100β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组内手术2 h 、术后24 h CD3+、CD4+、NK 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 P <0.05),且观察组 CD4+、NK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与术后1 d 比较,两组术后3 d 、7 d POCD 发生率显著下降( P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BIS 监测下全凭静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相比 BIS 值30~39,BIS 值40~49对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二氧化碳(CO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疼痛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50名拟做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体温组(21℃)和等体温组(CO2加温至37℃,WOLF加温气腹机)。测定不同温度CO2气腹LC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2)、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FEV1/FVC比值,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测定结果均有下降,等体温组术后肺功能的测定结果高于低体温组(P〈0.05);等体温组术后的疼痛程度较低体温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为了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手术应采用加温CO2建立气腹。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5例。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麻醉诱导后10min(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及术毕30min(T4)五个时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于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无创动脉血压(NIBP)。[结果]①各时点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T1~4时,S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P〈0.01);T4时S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P组低(P〈0.01)。[结论]七氟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的抑制老年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并能更有效的抑制机体由于过度刺激所造成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Ⅱ组(2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芬太尼,依托咪酯.手术开始后Ⅰ组吸入1%~2%七氟...  相似文献   

13.
路璐  曾征兵  张振华  周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32-2134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七氟醚的浓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ASA Ⅰ~Ⅲ级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人,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七氟醚吸入,调节吸入浓度使四组患者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7(A组)、1.0(B组)、1.3(C组)、1.6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D组...  相似文献   

14.
于菲  陈卫民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66-667,67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2~5岁实施腺样体切除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凭静脉组(P 组)、七氟醚组(S组)、静吸复合组(R 组),术后送入术后复苏室(PACU).观察各组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结果]P组和R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S 组(20%和35% vs 70%,P〈0.01).与R组比较,P组、S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PACU停留时间亦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可有效的抑制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但是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得到更好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烷低流量维持麻醉对行择期手术儿童的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与血气指标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在全麻插管下行择期手术(手术时间2~4 h)的3~12岁儿童40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 A(低流量组)、B(中等流量组)两组(n=20)。两组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氧流量2 L/min,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后七氟烷挥发罐调至3%,A 组氧流量调至0.5 L/min,B 组氧流量调至2.5 L/min。监测所有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插管后10 min(T0)、插管后1 h(T1)、插管后2 h(T2)及术毕(T3)的 HR、MAP、PETCO2及SpO2,并抽取各时点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术前及术后24 h抽静脉血监测肝肾功能。【结果】A、B两组患者组间和组内各监测点的 HR、MAP、PETCO2、SpO2及动脉血气指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组间及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结论】七氟烷低流量新鲜气体使用0.5 L/min氧流量麻醉维持方案对3~12岁行择期手术儿童肝肾的功能无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指标监测在正常范围,可安全用于儿童的择期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俯卧位及斜侧卧位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对椎管内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均行PCNL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俯卧位组(Ⅰ组)和斜侧卧位组(Ⅱ组).两组均选择椎管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灌洗液总量及穿刺成功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俯卧位及斜侧卧位后(T1),PCNL灌流开始后15 min(T2),45 min(T3)至术毕(T4)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在T1时MBP均有所下降,而在T2~4各时点MBP又逐渐回升,其中Ⅰ组T1与T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Ⅰ组RR、HR均高于麻醉前,T3、T4各时点与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Ⅱ组HR略有增快,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对于行PCNL手术患者,采取斜侧卧位较俯卧位术中患者不良反应要相对好且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P组)与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RS组).RP组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RS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和测定麻醉前10 min(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及停气腹后15 min(T3)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BG)、皮质醇(Co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 随访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有无术中知晓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4个时间点的MAP、HR、Cor、B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MAP、HR在T1、T2两时点与T0比较均下降(P〈0.05),两组Cor在T2、T3与T0时点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RS组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RP组(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均为100%.[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较好的抑制插管和气腹造成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迅速,尽管RS组术后恶心、呕吐多于RP组,但两种方法均能被病人较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等时长的低流量七氟醚麻醉和全静脉麻醉(TIVA)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预期手术时长120~240 min择期行腰椎间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TIVA组(T组),各50例。测定术前和术后24h4、8 h、72 h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24 h尿糖、尿蛋白和尿肌酐(Ucr)水平。结果 2组患者血清AST、ALT和LDH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变化。S组患者术后48 h的血清BUN,24 h和48 h的尿糖均较术前有所升高,而术后24 h和48 h的Scr较术前显著升高,但均与T组无显著差异。2组术后U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中等时长的低流量七氟醚麻醉与TIVA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影响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缺矫治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每组各20例。七氟醚组患儿以七氟醚吸入诱导,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为七氟醚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组患儿肌注氯胺酮后,以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诱导,维持使用丙泊酚持续泵入+芬太尼、维库溴铵。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麻醉时间与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维持比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七氟醚组芬太尼与维库溴铵用量明显低于TIVA组,呼吸支持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低于TIVA组。七氟醚组2例术后发生躁动,3例发生恶心,稍高于TIVA组。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先心房室缺矫治术,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降低芬太尼与肌松剂用量,实现术后早拔管、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前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对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拟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房间隔缺损和空间隔缺损缺惠儿随机分为激素吸入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吸入组惠儿术前给予普米克令舒lmg/2ml雾化吸入,对照组则雾化吸入等容积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手术前(吸入前)、开胸前(吸入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停机后和关闭胸腔后的肺顺应性(Compl)、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平均压(Pmean)。【结果】普米克令舒吸入组患儿术后的Compl、Raw、Ppeak、Pplat和Pmean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短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对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术期肺功能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