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养神四方     
杨力 《科学养生》2012,(2):17-18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2.
远离疑病症     
杨力 《科学养生》2012,(10):26-26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3.
杨力 《科学养生》2007,(3):20-20
本栏目撰稿人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近几年来陆续出版了八部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并且已成为品牌著作而深受读者好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杨力 《科学养生》2007,(4):19-20
本栏目撰稿人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近几年来陆续出版了八部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并且已成为品牌著作而深受读者好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杨力 《科学养生》2009,(7):12-12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近几年来陆续出版了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并且已成为品牌著作而深受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6.
杨力 《科学养生》2010,(2):40-41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7.
杨力 《科学养生》2012,(7):26-27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8.
杨力 《科学养生》2010,(4):22-22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9.
杨力 《科学养生》2011,(5):15-16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吏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时骏 《科学养生》2007,(1):28-29
家庭环境和启蒙老师的熏陶对于杨力来说特别重要。杨力说,小时候.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父亲经常给她讲人文历史故事,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母亲和哥哥则教她背诵《诗经》、读《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
翟兴红 《河北中医》2010,32(9):1414-1415,14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养生保健已成为人们有效防病健身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成为延年益寿的新途径。中医养生学说可以追溯至《黄帝内经》时代,《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而且第一次从医学角度系统归纳总结前代诸家之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养生防病理论体系,创立了中医学特有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的养生学说。  相似文献   

12.
陈涤平 《世界中医药》2009,4(4):240-240
己丑初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有度教授寄赠《奇妙中医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一书于余,欣然略翻数页,目光即被吸引。《奇妙中医药》全书分4大部分——养生诀窍、保健阶梯、中药奇妙、中医奥妙,总计34万字,采用书信体裁写作。该书文笔活泼流畅,医理哲理并谈,在轻松阅读之中,让人不知不觉汲取养生保健的知识,知晓中医药的奇妙。《奇妙中医药》中将“养生诀窍”列为第1部分,其下又分智慧养生、动静养生、怡情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5大门类。在“智慧养生”门中,马教授首先提出了人贵、命贵、智贵的观点。人贵乃“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3.
孙晓生 《新中医》2011,(9):115-116
养生概念首载道家,道家与养生关系密切,道教食养三大来源中金石类矿物已极少使用,流行至今的草木类植物和动物类大多数已收入《中药学》教科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抱朴子·内篇》中的仙药。  相似文献   

14.
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养生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周易》《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摄生保养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收有养生专篇;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有关养生的就占了7种之多。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朝,曾流传过一大批养生学专著。此外,在我国医学史上,还产生过华佗、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许多著名的养生学家。他们的养生理论和实践,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养生学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发掘。  相似文献   

15.
熊和 《养生月刊》2007,28(1):79-79
我从2002年开始订阅《养生月刊》,现已连续订阅5年。我不仅认真阅读其中的每篇文章,而且年终把她装订成集。《养生月刊》是指导我科学养生,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好刊物。  相似文献   

16.
在单位阅览室的书架上,陈放着10多种杂志,然而,最受职工青睐的就是《养生月刊》。一位老读者毫不夸张地说:《养生月刊》犹如一朵绚丽的鲜花,以她特有的芬芳、馨香,赢得了众多喜爱她的读者的心,可谓是人看人爱。  相似文献   

17.
秦文军 《养生月刊》2009,30(8):685-687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在深悟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他又撰写了《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葛洪的养生之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秦文军 《气功》2009,(8):685-687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在深悟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他又撰写了《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葛洪的养生之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解读     
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杰出的医学家。他生于公元150年,活了70多岁。虽然官作到长沙太守,但一生嗜好医学,钻研养生,经几十年奋斗写成《伤寒杂病论》,宋代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解读     
鲁湾 《科学养生》2007,(11):1-1
王充生于公元27年,约卒于公元97年。他一生坎坷。只做过几任郡县僚禹。但他的《论衡》却奠定他东汉杰出恩想家地位。他在书中许多篇章论及养生,晚年写的《养性书》16篇,更专门论述养生。可惜已失传。他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人生皆受天长命。”他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之气有关系,即著名的“气寿”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