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带菌状况和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06-2008年流脑监测资料,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 2006-2008年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仅为0.14%,为C群脑膜炎奈瑟双球菌。A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7.69%(473/705),C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4.54%(314/705),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年龄组(χ2=10.572,P0.01)。2006-200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结论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很低,3岁以下儿童的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祁东县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流脑监测工作,采集<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 祁东县健康人群检测出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简称Nm)1株,总带菌率为0.42%(1/240).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93.64%(206/220),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82.73%(182/220). 结论 祁东县健康人群Nm带菌率较低,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出现A群或C群流脑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小于3岁年龄组健康人群C群抗体阳性率低,提示今后祁东县应提高A+C群流脑结合疫苗的接种率,以达到保护小于3岁年龄组人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及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率,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苏南、苏北地区各选择1个县(市)作为监测点,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集苏南地区同一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流脑A群、C群抗体,咽拭子用于Nm的分离。结果检测流脑A群抗体917人,A群抗体阳性者736人,阳性率为80.26%,GMT为1∶4.05;检测流脑C群抗体932人,C群抗体阳性者536人,阳性率为57.51%,GMT为1∶2.68。A群与C群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女性为85.04%,高于男性的75.69%(P<0.05);流脑A群抗体GMT、C群抗体阳性率、C群抗体GMT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健康人群470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8例,总带菌率为1.70%。8例阳性者中,B群5例,C群3例,带菌率分别为1.06%、0.64%。结论近期内江苏省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局部暴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加强流脑监测,大力推广A 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逐渐将其纳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涟水县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及免疫水平,了解本地区菌群变迁趋势,评价流脑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乡镇、不同年龄人群411人,采集监测对象鼻咽拭子标本和血样,分别进行脑膜炎病原学分离鉴定和血清抗体检测,使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样标本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IgG抗体水平.结果 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总带菌率为1.70%(7/411),各菌群带菌率分别为:A群0.24%(1/411)、B群0.49%(2/411)、W135群0.24%(1/411)、未分型0.73%(3/411).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61.56%,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59.37%.不同流脑疫苗免疫史人群A群、C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13.047,P=0.001;x2C = 8.812,P= 0.012).结论 涟水县人群流脑免疫水平总体偏低,且发现B群流脑带菌者,存在流脑疫情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山西省选择方山县、襄汾县、寿阳县、晋城市城区、大同市南郊区,采集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培养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919人,咽拭子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的11份,带菌率为1.20%.其中,A群菌阳性带菌率为0.65%,B群菌带菌率为0.54%;血清抗体阳性率,A群为23.39%,C群为10.34%.[结论]山西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不高,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夹江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及免疫水平,为预测流脑发病趋势、合理制定流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四川省流脑监测方案,2006-2008年采集6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与静脉血,咽拭子接种双抗巧克力琼脂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血清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采集540份健康人群咽拭子,分离出1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2.4%(13/540);健康人群A群抗体平均保护率为75.4%,2006-2007年各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8年C群抗体总保护率为27.2%,各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江县健康人群带菌均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较低;A群抗体保护率维持在中等水平,C群抗体保护率处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C群抗体水平及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分布情况,评价江苏省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状况、工作质量,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流脑A群、C群血清抗体水平和流脑免疫成功率,咽拭子用于脑膜炎奈瑟菌(Nm)的分离。结果检测流脑A群抗体1964人,抗体阳性率为86.56%,GMT为1∶5.84;检测流脑C群抗体932人,抗体阳性率为57.51%,GMT为1∶2.68;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χ2=222.51,P<0.05),GMT(F=39.44,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χ2=194.12,P<0.05)、GMT(F=42.86,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健康人群A群、C群流脑带菌率<1%。A群流脑多糖菌苗基础免疫成功率为88.98%,GMT为1∶5.58,抗体4倍增长率为71.65%。结论近期内江苏省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暴发或散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加强流脑监测,大力推广A 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逐渐将其纳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三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了解我市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耐药特性和免疫抗体水平等情况,从而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梅列区作为监测点.收集流脑发病疫情资料,采集各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接种含双抗的巧克力色血琼脂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流脑A群和C群抗体。结果:发现C群流脑病人1例(男,13岁),发病率为0.61/10万;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0.55%(2/360),均为c群Nm;健康人群流脑A群抗体的总阳性率60.00%,GMT为1:5.90,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的差异非常显著(X^2=65.57,P〈0.01),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的总阳性率25.00%,GMT为1:1.60,两种抗体GMT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t=9.48.P〈0.01)。其中有3名15岁以上检测对象的C群抗体滴度≥1:32,提示可能存在C群Nm的自然感染。结论:流脑的发病率和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大部分人对A群流脑有免疫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低,有必要加强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同时应密切注视流脑菌群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州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抗体水平状况,并制定防制策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7个年龄组,在湖州市的南浔区、长兴县和安吉县三个监测县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群、C群Nm抗体(IgG)含量,抗体含量≥2mg/L为阳性水平。在监测的635人中,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阳性率为81.89%(520/635),平均含量为6.31mg/L,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61.73%(392/635),平均含量为2.74mg/L,不同年龄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年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其中A群流脑以7~14岁组为最高,C群高峰则在3~4岁组。0~4岁年龄组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及以上年龄段抗体阳性率A群明显高于C群(P0.01)。不同性别间以及城镇、农村人群间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湖州市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有发生疾病流行的血清学基础。建议使用A群C群流脑结合疫苗代替2岁以内接种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并加强人群流脑带菌率监测和流动儿童流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德惠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21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咽拭子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210份血清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67.6%,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44.3%;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全部阴性。结论德惠市健康人群虽然未分离培养和鉴定出脑膜炎奈瑟菌,但是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来宾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带菌状况,揭示优势菌群,评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风险,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200人。每个调查对象采集1份咽拭子,共采集1311份咽拭子进行Nm分离培养和血清群鉴定。结果2011年,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8.54%,其中B群占31.25%,W135群占15.18%,C群占1.79%,A群、X群、Y群各占0.89%,不可分群占49.11%;青年人带菌率高于少年儿童,男性带菌率高于女性。同年来宾市发生的3例流脑均为W135群。结论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以不可分群菌株为主,可分群菌株中以B群和W135群为优势菌群;W135群为来宾市流脑的主要流行菌群,应在继续推行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une,MenV)接种的同时,加强W135群MenV的接种,以期有效预防控制流脑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血清杀菌力试验,监测辽宁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杀菌力水平,以评价健康人群对C群Nm的抗体保护水平。方法随机抽取8个年龄组共240份健康人群血清样品,试验菌株为C群Nm疫苗株(C11)和目前我国C群Nm流行株(053442)。结果240份健康人群血清中,48.33%C群Nm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2)。对疫苗菌株C11的总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35.83%,其中≤6岁仅为13.33%,7~19岁61.67%,20~39岁46.67%,≥40岁63.33%。≥15岁健康人群血清对C群流行菌株(053442)的杀菌力低于对C11疫苗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省≤6岁健康人群对C群Nm血清杀菌力水平较低,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3岁儿童仍需采取措施提高C群Nm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大连市防疫站站志、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脑个案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对1996-2010年流脑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96-2010年大连市流脑报告发病162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 方法 2013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萝岗区8个不同龄组健康人群血清学进行抗体检测。 结果 萝岗区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杀菌抗体阳性率为60.30%(161/267),保护率为55.43%(148/267)。7~14岁最高,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高达94.59%和89.19%,其次是3~6岁,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为75.32%,3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最低,仅有26.23%和22.95%。 结论 萝岗区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防控要求;3岁以下散居儿童是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北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和菌株特征,为预防控制(防控)流脑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方法,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分型和耐药性方面,分析病例和菌株的特征。结果2005.-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C群流脑21例,占全部报告流脑病例的5.13%,其中2012年报告14例,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的66.67%。病例分布在6个设区市的13个县(区、市,下同),占全省县总数的7.56%。除1个县发生9例外,其余县仅发生1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3.2岁(6日龄~72.7岁),其中〈15岁儿童16例,占76.19%。男女性别比为1.33:1;学生发病15例,占71.43%。冬春为高发季节。病例均无明确的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GroupCMeningococcalVaccine,MenV.C)接种史。多数病例起病急,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高热占28.57%;〉50%病例出现颈项强直和意识障碍,〉60%病例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病例全部住院,其中2例〈1岁病例在发病2~3d死亡。对2012年5例C群流脑病例标本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Typing,MLST)分析,全部为ST.4821克隆群。对3株菌株做耐药性检测显示,对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青霉素类敏感性降低。结论河北省c群流脑病例以散发为主,但己出现局部爆发;冬春季节高发,中小学生为高危人群;流行菌株为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且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提示应加强对c群流脑的监测,特别在冬春季节,重点加强寄宿制中小学流脑防控工作,防止出现爆发疫情;加强MenV接种,提高人群抗体水平;临床上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对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济南市1991-201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趋势。方法 收集济南市1991-2018年疫情资料、2007-2016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监测数据和2008-2018年健康人群带菌状况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8年济南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22例,年均发病率为0.07/10万;发病季节高峰期在1-5月(占80.32%);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3.11%),15岁以上病例构成逐年增加;职业构成主要为学生、散居儿童和农民。2007-2016年AMES监测系统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共33例,占报告病例的1.17%,其中B群20例,C群10例,W群1例,不可分群(NG)2例。2008-2018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调查,共检出34株流脑菌株,A群流脑菌株6株,B群5例株,C群8株,X群2株,Y群1株,W135群5株,NG7株,平均阳性率为0.89%。结论 济南市流脑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脑优势菌群已发生变迁,现阶段控制以B群为主的发病流行,成为流脑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带菌状况,为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流脑流行前期对西安地区489名健康人群开展调查,采集不同年龄人群咽拭子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 健康人群带菌率为4.50%(22/489)。菌株A群1例(4.54%)、B群3例(13.64%)、C群4例(18.18%)其余皆为不可分群14例(63.64%)。45岁以上年龄组带菌率最高(9.57%),0~2岁年龄组带菌率为0,各年龄组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784,P = 0.029)。男性带菌率4.30%,女性带菌率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人群带菌率4.13%,农村人群带菌率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安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相对较低,人群带菌以不可分群为主,其次是C群、B群和A群,未发现其他菌群流脑带菌者。建议高危人群尽早接种AC流脑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全市四县四区一市,采集6个年龄组健康人群666人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培养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666人咽拭子Nm阳性31份,带菌率为4.7%,其中A群为2.1%,B群为1.8%,C群为0.5%,X群为0.2%,D群为0.2%,其它菌群未检出;血清抗体阳性率,A群阳性率为93.9%,C群阳性率为92.7%。结论合肥市人群流脑免疫处于较高水平,流脑流行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