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转移和其发生一样受到基因的调控,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包括肿瘤转移基因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喉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的11.6%~22%,占全身肿瘤的2%.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喉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喉癌转移的一个早期事件和独立预后因素.喉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涉及到许多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包括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因相关蛋白、细胞因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本文综述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nm23基因是1988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人首先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系中分离出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cDNA克隆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与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nm2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头颈肿瘤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细胞因子,其调控机制复杂,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被称为转移相关基因.本文主要阐述OPN与头颈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机体对缺氧状态适应性反应的一种转录因子,它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就HIF-1的结构、调节、相关靶基因及在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NGX6基因是一种新的与鼻咽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被认为通过调节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及多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从调控细胞周期、调节细胞黏附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方面在抑制鼻咽痛等肿瘤的增殖、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其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NGX6蛋白在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NGX6蛋白抑制鼻咽癌恶性乍物学行为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CD44v6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方法对 5 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存档标本进行 CD44v6表达测定。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 2 6例 CD44v6阳性表达率为 76 .9% (2 0 /2 6 ) ,颈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2 4例中阳性率为 5 0 .0 % (1 2 /2 4) ,二者比较 P <0 .0 5 ;CD44v6表达阳性率与病人临床 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CD44v6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对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突变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基因,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喉癌中p53 mRNA表达,分析这种表达与喉癌临床分型。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喉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其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综述与之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及其研究进展可对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和寻找新的抗肿瘤靶点提供依据.本文就喉癌侵袭和转移机制方面部分相关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P16抑癌基因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和恶性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P16蛋白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与癌组织恶性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颈淋巴结进行了P1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喉癌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4.9%;其中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8.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62.2%;高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1.7%,差异显著(P<0.05).高度恶性及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阴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81.0%;低度恶性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阳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33.3%,转移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P16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喉癌的恶性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倾向.结论:临床检测P16蛋白表达对判定喉癌组织的恶性度及推测颈淋巴结潜在性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成为后基因时代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发展,综述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及预测转移和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PCNA、P1 6、P2 7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 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CNA和 P1 6、P2 7基因蛋白的表达 ,使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NA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表达程度在组织类型、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P<0 .0 5 ) ,而在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2 7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34.5 % ,其表达程度在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在组织类型、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1 6 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 5 .5 % ,其表达程度在所有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CNA和 P2 7基因作为评估该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成为后基因时代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发展,综述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及预测转移和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转移相关基因 CD44 V6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方法测定4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 ,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 V6 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 (85 .0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48.0 % ) (P<0 .0 5 ) ;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 75 .0 % ,滤泡腺癌组为 6 8.8% ,在髓样癌中及未化分癌中未见阳性表达 ;45~ 6 0岁病人组 CD44 V6 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分析 CD44 V6 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发现随分期增加而增加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在 、 、 期分别为 6 4.3% ,77.8% ,10 0 .0 % ;死亡的 8例中有 6例 CD44 V6 表达阳性。结论 :CD44 V6 表达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与临床分期、年龄、预后及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结果 远处转移是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了解远处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是多因素突变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 2表达与喉癌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步酶法测定血清中 MMP-2的表达量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MMP- 2在实体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喉癌组患者血清中 MMP- 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 ,颈淋巴结转移者血清中 MMP- 2的表达水平高于非转移组 ,通过对血清中 MMP- 2的浓度和免疫组化 MMP- 2表达的灰度值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两者在表达程度上明显相关。结论 :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的 MMP- 2水平可以在术前判定肿瘤的侵袭程度和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RECK基因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K是新发现的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抑制剂和肿瘤抑制基因,它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研究发现此作用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密切相关.现就RECK与ECM、MMPs、TIMP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做一综述,以期为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生长相关性癌基因(growth-regulated oncogene-1,GRO-1)是一种具有多种能的趋化因子。它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恶性肿瘤演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通过自分泌直接作用以及通过旁分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白细胞浸润从而推动肿瘤的生长,转移。研究GRO-1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系,将为肿瘤基因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肿瘤的研究,学者们一直试图阐明肿瘤细胞如何接受特异的增殖信号而无限增殖的机制.但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细胞凋亡概念的确立、细胞凋亡现象又广泛存在于个体发生、免疫过程及肿瘤形成中,因而细胞凋亡的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正逐渐深入.本文就抑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研究进展及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MTA1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转移相关基因功能丧失是肿瘤细胞由非转移型发展为转移型的一个重要事件。MTA1基因作为一个肿瘤转移促进基因已越来越被关注,研究发现MTA1基因在乳腺癌、食管癌、胃肠癌、前列腺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发生发展尤其是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