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急诊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到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多数病情紧急、危重,在传统医学模式中,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主要针对病人的躯体疾病而言,如分诊,各种注射治疗及病人的抢救配合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重病人最集中,病情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危重病人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一种未知的高风险服务,面对急、危、重症病人,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和实施正确救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在临床治疗中急诊科具有其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因此,我院结合医院具体条件,对工作满5年以上的急诊护师进行半年系统的专科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诊ICU经皮穿刺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诊ICU经皮穿刺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陈懿平,杨涵铭,李谋秋股静脉留置针为深静脉置管的一种方法,以其安全、操作简易、病人痛苦较小及使用方便而取代了静脉切开术。自1991年4月至1993年8月,我院急诊科对34...  相似文献   

4.
急重症护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护理工作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是急重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内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科设有内、外、妇、五官、儿科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多专科诊室的特色并融入了急诊病人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急诊科工作任务和设施1.1急诊科的设置及要求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病人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健康教育模式探讨:健康教育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芳 《天津护理》2000,8(1):38-39
我院急诊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向急诊预检、候诊、抢救、留观病人(或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熟悉、了解所患急症的相关知识,掌握应急处理及自护方法;亚急诊病人感觉上缩短了候诊时间,改善了急诊科秩序;扩大医院及专家知名度,增加门诊就诊率,深受急诊病员及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探讨观看病人教育录像对急诊科等待接受治疗的急诊病人的影响 ,美国 Loma Linda大学附属医疗中心急诊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人员选择 1 997年 1 1月至 1 998年 2月期间在该中心急诊科就诊的部分能行走的非重型病人为对象 ,需立即治疗的病人不包括在内。如病人幼小 ,则由其陪伴的家长参加。将1 98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98例 ,在等待治疗期间观看 6 min的病人教育录像节目 ,内容包括从进入急诊科到离去连续的过程 ;伤员鉴别分类原则及程序 ;分诊、检查、…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护理工作5急诊科的健康教育急诊科健康教育是指对病人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进行的宣传教育。医院急诊科的特点是病人和陪人集散性强、流动性大、且病情急重,难以进行系统的、集中的教育。此外,由于急诊科病人变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暂,不可能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因此,急诊科健康教育要针对急诊病人的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5.1随诊教育随诊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在给病人检查诊疗救治护理过程中和病人个别谈话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医护人员根据病人所患的疾病,抓住他们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拓宽整体护理内涵,提高急诊住院病人满意度。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5月急诊入院、在急诊科诊治后转入各住院科室的病人l562例,将2004年4-12月开展访视工作之前的769例病人作为未访视组,分析此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有:节假日、中班、夜班存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接待病人有怠慢现象;对健康教育的指导不具体,个别护理人员温馨护理服务不到位,态度冷漠等;针对此类问题,对2005年1月-2006年5月由急诊科收治、转入各科室的793例病人进行访视护理,作为访视组,对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急诊住院病人访视工作,提高了病人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加强了急诊住院接口流程管理;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士沟通能力;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急诊科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作者有 2 3年护龄 ,近 1 0年在一个小的社区医院急诊科工作。过去该急诊科只有 1 4张床位 ,每天接诊 80~ 90个病人 ;现在床位扩增为 35张 ,每天接诊 1 75个病人。近年来 ,作者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及自己工作中的体会 ,对 2 1世纪急诊科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设想。急诊科布局 急诊科理想的位置应在一楼 ,与之相邻的科室包括检验科、保卫处、放射科。科内应配备放射设备、计算机和图像处理系统、超声室等。病人分诊区由救护车入口通道、候诊室、 5个分诊站组成。每个分诊站内有一张办公桌和计算机终端。救护车入口设在急诊科主体的后面。急诊科主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简版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识别急诊科抢救室老年病人入院30 d内死亡风险的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1 184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老年病人入急诊科抢救室时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数据及入急诊科抢救室的主要诊断、入院30 d内的预后结局,通过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分析简版NEWS在识别急诊科抢救室老年人入院30 d内死亡的效能。结果:简版NEWS、NEWS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预测急诊科抢救室老年人入院30 d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2及0.793,Brier评分分别为0.045 0,0.045 5及0.047 8。当简版NEWS得分>3.5分时,病人30 d内死亡风险为13.7%;当简版NEWS得分<3.5分,病人30 d内死亡风险为1.5%。结论:简版NEWS的操作更简捷,在急诊科抢救室老年病人入院30 d内死亡风险评估中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  相似文献   

11.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急诊科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重新修订规章制度,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结果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急诊科连续2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模拟在急诊科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模拟这一技术已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作者介绍了在急诊科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分析科室工作运行方式和决策过程的经验。模拟模型的建立与数据选择 急诊科(ED)模拟模型软件需要使用急诊科专用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楼房的建筑方案、病人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分类、处置步骤及时间、工作人员类别、信息流动及设备使用情况。模型的设计要显示出急诊科的真实情况并模拟科室的各种现状,此模型用于检验并确保模拟系统准确无误的预示本科的工作方式。许多模拟软件用图表真实地再现了工作人员、病人及仪器在科室的活动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167例急诊科昏迷病人的诊疗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急诊科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初步检查及病情判断,一般护理措施,特殊护理措施及后继护理措施等。认为针对昏迷病人,要仔细观察,寻找病因,对症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急性危重病人是指因急性病、急性中毒和意外损伤等,需立刻明确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指征不平稳,直接威胁生命,需立即抢救的病人。作为其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多,是病人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严重打击,在毫无思想准备下易产生一种危机状况。根据危机理论,在危机状况下,严重地影响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而传统上,急诊科护士总是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对病人的抢救中,忽视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帮助。为了能更加顺利地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整体化护理质量,对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223例急性危重病人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最前沿,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病人病情急、危、重、难且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加之病人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因而急诊护士在病人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出现不良事件,极易引发各种护患冲突与护理纠纷,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现将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急诊科病人及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整、分、合”及“文、声、形”的方式,提高了病人及陪护者的自护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态度的认知现状,为医院加强安全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对武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97名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的认知态度较为积极。不同工龄、学历、职称、性别及是否受过安全文化培训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的态度在相应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对急诊科工作1~5年的护理人员、男性护理人员及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的积极性,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建立护理安全小组后与2006年10月~2008年9月未建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及排名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1%降低至0.1%;满意度由89.7%提高至97.8%;病人投诉次数为零,两年内季度检查多次获得院内前三名。结论急诊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防范急诊急救病人的护理风险,为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且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能否对各类危重病人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直接影响其救治的成功率。日常医疗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类危重病的院内转运问题。国外自1990年始开始有人注重此问题。我院急危重救治中心由急诊科及危重病房(ICU)组成,于2000年开始由急诊科实施完成院内危重病人转运的专职工作,并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办法。现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甘日金 《家庭护士》2006,(10Z):39-40
我院将5年以下工龄的护士称为低年资护士,200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低年资护士走上了急诊科护理岗位,但急诊科是医院接治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窗口,面对的人群和病种复杂且专科性强。因此,要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队伍,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为此,2004年以来,我院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