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心电图(EC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82例中并发心肌损害66例,血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异常48例。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ECG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心电图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窒息新生儿74例,其中轻度窒息29例,重度窒息45例,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果窒息组血清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与32例无窒息新生儿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包括AST、LDH、CK-MB、α-HBDH,对比检测结果,评价心肌损害程度。结果: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不同程度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窒息后新生儿52例血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52例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患者(心肌损害组)与5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酸(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测定的血清AST、CK、LDH及α-HBDH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K—MB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中CK—MB明显增高,治疗1周后CK—MB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定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90例及对照组20例于入院后1~7d内测定血清水平。结果: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入院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窒息后因脏器的缺氧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指标,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酶谱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窒息程度和心肌损害情况。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愈后评价的手段之一。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浓度变化与窒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浓度。结果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窒息的新生儿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能及早发现心肌损害,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陈学高 《临床医学》2012,32(7):87-8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高胆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高胆组分成高胆Ⅰ组和高胆Ⅱ两组。高胆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和心肌酶,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高胆组新生儿心肌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组Ⅱ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也无心肌受损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无损害,而且无需常规保心肌治疗;临床上诊断新生儿心肌损伤仅依据心肌酶活性增高是不够的,应结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袁华  张景中 《临床医学》2011,31(5):108-109
新生儿窒息系指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而严重缺氧、严重的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抑制等可发展为多脏器损害,尤其是窒息后所致心肌损害,为探讨血清心肌酶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和程度评估的临床价值,本文检测分析了80例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45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0天测定心肌酶值,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1)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败血症患儿应重视测定心肌酶活性,维护心功,营养心肌。(2)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值下降,心电图恢复正常,考虑心肌损害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HIE)伴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与HIE分度的相互关系 ,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 16 5例HIE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出生后 4 8h以内的血清LDH(乳酸脱氢酶 )、CK (肌酶激酶 )、CK -MB (肌酶激酶同功酶 )、HBDH (a -羟丁酸脱氢酶 )的含量进行测定 ,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83例 (83/16 5 )患儿心电图出现改变 ,重度组改变分别大于轻、中度组 ,轻度组大于中度组。经方差分析显示 :心肌酶中CK、CK -MB变化与HIE的分度呈正相关性 ,差异显著 (P <0 0 5 ) ;12例 (12 /16 5 )病人于出生后 12h内出现心肌酶谱变化 ,而其中 8例的酶谱变化出现于生后 6h内。结论 :心肌损害和窒息恢复时间密切相关 ,常规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对HIE伴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判断 ,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参考价值 ;生后 12小时内即可监测心肌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中的缺血修饰蛋白(IMA)、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探讨窒息患儿心肌损伤诊断中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6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心肌损伤的136例,对照组30例。研究对象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1h后抽血进行GPBB和IMA的检测。结果非心肌损伤组、轻度窒息组GPB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BB诊断窒息患儿心肌损伤的灵敏度高于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血清中IMA、GPBB水平密切相关,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临床诊断指标灵敏度方面,GPBB指标优于I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心肌营养素-1(cardio trophin-1,CT-1)以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合并心肌损伤窒息新生儿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组)],3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CT-1水平,并分析血浆GPBB、CT-1水平与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血浆GPBB、C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5);重度窒息组血浆GPBB、CT-1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均P<O.05);血浆GPBB水平、CT-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9、r=-0.527,P<O.05);血浆GPBB水平与CT-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7,P<O.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提示与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13例)。以40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结果窒息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窒息新生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NT-proBNP和CTnI均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水平对于早期发现窒息合并心肌损伤、判断病情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各项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酶谱等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99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54例,重度窒息45例;心肌损伤47例,非心肌损伤52例),以45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X线胸片等。结果心肌损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1);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显示,窒息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窒息合并心肌损伤、判断病情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MB)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定量检测窒息患儿血清cTnI、Mb、CK-MB。结果窒息患者心肌损害病例的cTnI、Mb、CK-MB阳性率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cTnI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最特异的指标,但做为早期诊断指标不够灵敏;Mb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较差;CK-MB虽较灵敏,但特异性较差,完全可以用cTnI和Mb取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86例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组(治疗组)和1,6-二磷酸果糖组(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与FDP相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在窒息后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40例,按照窒息程度分为2组分别于生后24h内和生后第3d、第7d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并将同期住院的非缺氧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出生后24h内及生后第3d的CK、CK-MB、LDH、α-HBDH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之间CK、CK-MB、LDH和α-HBDH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2)24小时内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CK-MB升高最为明显;生后第3天,CK和LDH、α-HBDH逐渐达高峰;第7d轻度窒息组CK、CK。MB、α-HBDH呈下降趋势,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而LDH仍呈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新生儿窒息早期即有心肌酶的改变,表现缺氧程度与心肌酶水平升高呈正相关;(2)缺氧性心肌损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有相关性;(3)心肌酶谱检测对进一步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重要价值;(4)新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8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CK-MB、cTnT和Mb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CK-MB、cTnT和Mb值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肌产生损伤,CK-MB、Mb和cTnT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50例MPP患儿(观察组)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并在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1例患儿的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3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48例、重度窒息35例)与3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干化学分析法,进行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检测.结果 对照组cTnⅠ和CK-MB平均水平分别为(0.03±0.02)ng/mL、(37.0±12.3)U/L;轻度窒息组cTnⅠ和CK-MB平均水平分别为(0.12±0.05)ng/mL、(71.0±19.3)U/L;重度窒息组cTnⅠ和CK-MB平均水平分别为(0.19±0.14)ng/mL、(92.0±25.4)U/L.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可明显升高,通过检测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不仅可用来判断窒息对患儿心肌损害的程度,亦可间接反映患儿窒息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