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5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及银杏叶片,单用药组仅口服阿托伐他汀。持续6周后,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的血脂、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1-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结果两组外周血中血脂、PAI—1和t—PA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联合用药组的血脂、PAI-1和t-PA改善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用药组(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可以更全面地改善高脂血症患者异常的血脂和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48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晨起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对照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2.2%(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单用阿托伐他汀未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周后LDL-C未达标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单药组28例和联合组33例,分别单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再进行6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降幅、血脂达标率、C反应蛋白(CRP)和踝臂指数(ABI)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单药组的总胆固醇(TC)、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基线水平相比,联合组的TC、LDL-C、TG水平有显著的下降,同时伴HDL-C水平上升,但两组HDL-C的调脂幅度无统计学差异;LDL-C的调脂幅度和LDL-C的达标率均高于单药组。CRP和A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LDL-C未达标的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在改善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烟酸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d,n=50)、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mg/d+阿托伐他汀10mg/d,n=50),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mg/d)与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血脂各指标水平匹配的2组:治疗组46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加服非诺贝特0.25 g;对照组52例,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观察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不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TG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1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2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1例,未做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结论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用治疗安全有效,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1.8%,对照组6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降血脂药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123例混合性高脂血症,并用阿托伐他汀组94例、非诺贝特组86例作对照,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阿托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或非诺贝特相比,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混合性高脂血症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组60例,予阿托伐他汀10 mg,qoN和非洛贝特200 mg,qoN,共8周;阿托伐他汀组6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10 mg,qN, 共8周.结果 治疗4周两组TC、TG、LDL-ch均显著下降,HDL-ch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继续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TC、LDL-ch继续下降 (P〈0.01);TG继续下降、HDL-ch继续升高,联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变化(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8周联合组TG下降优于单用组 (P〈0.01);TC、LDL-ch降低单用组优于联合组 (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给药调脂作用确切,尤其对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与联用组,单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用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单药组相比,联用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脂显著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不影响治疗过程。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效果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何春  邰迎东  吴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52-135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低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联合用药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28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未规律服用降脂药超过6个月的病人纳入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40 mg)和合剂组(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对比各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血脂变化情况,统计各组2年内缺血性卒中终点事件、心血管意外、周围血管闭塞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治疗6个月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因缺血性卒中再次发作而住院治疗者均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合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尤其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安全有效地达到更佳的降脂效果,且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提供相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84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2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脂、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除改善血脂情况外,可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调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26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5.56%(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血脂改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比单纯降压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将体检发现的80例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12周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PAPP-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PAPP-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可以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及PAPP-A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片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脂、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变化,疼痛的评价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各治疗组腰部、大转子和尺骨远端BMD检测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组AK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片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阿托伐他汀,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与阿托伐他联合应用时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自愿来该院参加实验研究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药物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记录相关的实验指标。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有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合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有效改善病人的血压血脂水平,可以大力推广至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陈盼盼  李晓艳  刘杨  李君 《海南医学》2014,(22):3407-3411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Ovid、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l P)、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银杏叶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协同作用于高脂血症患者的研究,同时追索纳入其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根据GRADE分级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由于银杏叶制剂属于中成药,未搜到相关外文文献。故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798例患者。对照组单独服用他汀类药物,实验组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制剂。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0.39(-0.49,-0.29)、-0.06(-0.08,-0.05)、-0.26(-0.34,-0.17)、0.19(0.16,0.23)]。结论银杏叶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他汀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