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薇  何书英  杨鹏辉  张霞  丁峰 《药学进展》2009,33(12):559-563
目的:制备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胶囊,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胶囊中维生素B6和叶酸的含量.结果: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胶囊由微丸A、B、C灌装而成,其中微丸A、B采用粉末上药法制备,最佳工艺为:主机转速200~350 r·min-1、喷浆泵速20~40 r·min-1、供粉速度40~60 r·min-1、喷雾压力0.1~0.3 Mpa;微丸C采用溶液上药法制备,最佳工艺为:流化温度40~60 ℃、雾化压力0.1~0.3 Mpa、蠕动泵速10~20 mL·min-1、沸腾负压0.2~0.5 Mpa.测得所制备胶囊中维生素B6和叶酸分别在74.20~593.6 mg·L-1 (r=0.999.9)和1.022~8.162 mg·L-1 (r=0.999 8)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3%(RSD=0.44%)和98.38%(RSD=0.87%)(n=3).3批样品中维生素B6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9.68%、98.53%和98.98%,叶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8.54%、 98.63%和99.04%.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且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维生素B6缓释微丸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茜素红荷移分光光度法改进阿奇霉素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 C溶出度测定方法项下二法,以600 mL 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1.经45 min取样,以茜素红荷移分光光度法在524 nm处测定阿奇霉素胶囊的溶出度,限度为75%.结果:阿奇霉素在12.5~6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1 3),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阿奇霉素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益胃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益胃微丸,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微丸收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和筛分法对影响微丸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优化。结果在微丸起模过程中,主机转速、黏合剂的加入速度和加入量及喷枪喷雾条件对起模微丸的收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经正交设计试验和筛分法优化得微丸起模的最佳处方和工艺参数为:提取物与淀粉比例为1:2,黏合剂为3%聚乙稀吡咯烷酮无水乙醇(PVP),主机转速为200r.min-1,鼓风流量为10×20L.min-1,喷气流量为15L.min-1,喷气压力为0.5mPa,喷浆泵转速为20r.min-1。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得表面较为光滑、圆整度较高的益胃微丸,1000~400μm微丸的收率达87.1%。  相似文献   

4.
离心造粒法制备中药益脂微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益脂微丸制备工艺参数,解决微丸制备中难题。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中药益脂微丸,以收率和微丸中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优化了影响成丸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结果丹皮酚和中药浸膏等原料分别经粉碎过筛160目以上,再加30%微晶纤维素混匀,以水作为润湿剂,主机转速200r.min-1,喷浆泵转速5r.min-1制备微丸。结论所得产品外形美观,稳定性好,有效成分含量均匀并且合格。  相似文献   

5.
李琴  张玉芝 《医药导报》2011,30(10):1347-1348
目的 确定阿奇霉素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降低工业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的 方法 确定阿奇霉素软胶囊的最佳工艺. 结果 阿奇霉素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阿奇霉素:聚乙二醇600=1:3,囊壳的最佳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1.5,溶胶温度为60 ℃. 相对湿度在30%~45%的环境下,并在35 ℃时鼓风干燥6~8 h. 结论 该方法制备的阿奇霉素软胶囊工艺操作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6.
游本刚  唐丽华  刘扬  孙雄华 《中国药房》2009,(16):1237-1239
目的:对影响尼群地平缓释微丸中药物体外释放的制备工艺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尼群地平缓释微丸,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对影响缓释微丸中药物释放的润湿剂乙醇浓度及用量、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及滚圆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润湿剂用量及乙醇浓度对药物体外释放影响显著,乙醇浓度应在35%以下,用量宜控制在44mL左右。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及滚圆时间等对药物体外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分别以48r.min-1、1400r.min-1、5min为宜。结论: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可制得释药速度符合要求的尼群地平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胶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萍  柯鹏颉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4):95-96,12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胶囊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4.6×250 mm);流动相为0.067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为3.5)-乙腈(70∶3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5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阿奇霉素在进样量2.5~5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8%,RSD为0.91%。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阿奇霉素胶囊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挤出-滚圆的工艺参数对番泻苷微丸性质的影响,优化番泻苷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挤出速度、滚圆速度、滚圆时间为自变量,得丸率、圆整度、归一化总值为因变量,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进行试验,借助Minitab 14拟合评价指标对自变量的效应面,分析工艺参数对微丸性质的影响,优化微丸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工艺参数:挤出速度为17 r·min-1,滚圆速度为740 r·min-1,滚圆时间为3 min。该工艺制备的微丸得丸率(84.71±2.38)%,水平面临界角(9.38±0.60)°,总分(0.90±0.04),实测值与预测值(0.86)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能够快速得到番泻苷微丸制备工艺的优化模型,实现了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格列齐特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方瑜  曹德英 《中国药业》2006,15(10):27-29
目的对格列齐特缓释微丸胶囊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微丸成球性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结果格列齐特缓释微丸的最优处方为格列齐特15g,微晶纤维素25g,乙基纤维素3g,硬脂酸6g;最佳工艺为以水作黏合剂,用量35%,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挤出转速30r/min,50r/min高速剪切1min,30r/min滚圆5min。所制微丸圆整度好,平面临界角12.1°,收率94.8%;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格列齐特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盐酸坦索罗辛微丸。通过考察主机转速、喷浆泵转速、供粉速度、喷枪雾化条件、抛光时间、包衣增重对微囊收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较佳水平;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和盐酸坦索罗辛含药微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对包衣微丸的释药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微丸成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主机转速200r·min-1,喷浆泵转速20r·min-1,供粉速度50r·min-1,喷气压力0.5MPa,喷气流量10~15L·min-1,抛光时间5min,包衣增重11%。3批样品经放大试验,测得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含药微丸、包衣微丸的收率分别是97.5%、95.4%、96.8%。缓释微丸胶囊体外释药行为较好地符合零级方程。结论:采用离心造粒法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符合要求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处方中的辅料及工艺对瑞舒伐他汀钙片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处方中乳糖的型号、微晶纤维素的型号、乳糖与微晶纤维素的比例、钙盐的种类及交联聚维酮用量对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的影响;同时研究混合工艺对混合均匀度及压片工艺对含量均匀度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乳糖型号(T80、PW80、315)、微晶纤维素型号(PH102、M102、102)、乳糖与微晶纤维素的比例(1:1、3:1、1:3)、钙盐的种类(磷酸钙(细颗粒)、无水磷酸氢钙(细颗粒、细粉)、碳酸钙(细粉))的处方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良好,磷酸钙(粗颗粒)的处方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较差。在混合容器中加入50%的乳糖,之后加入原料药、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和磷酸钙,以10 r·min-1混合20~25 min;再加入剩余的乳糖,以10 r·min-1混合15~25 min,物料混合均匀度良好。重力加料器及压片速度(10~20 r·min-1)的含量均匀度良好;强制加料器及压片速度(30 r·min-1)的含量均匀度较差。结论:通过研究筛选出了适合粉末直压工艺的乳糖型号、微晶纤维素型号、乳糖与微晶纤维素比例、钙盐种类及交联聚维酮用量。考察了混合工艺参数范围,优选了重力加料器及压片速度(10~20 r·min-1),获得了良好的混合均匀度和含量均匀度。  相似文献   

12.
曹淑忠  陈美丽  李美 《齐鲁药事》2013,32(3):162-164
目的制备盐酸索他洛尔骨架缓释微丸,研制盐酸索他洛尔新剂型。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盐酸索他洛尔骨架缓释微丸,考察润湿剂用量、挤出速度及滚圆速度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120 mL 3%PVP K30水溶液作为润湿剂(物料固定为400 g),以挤出速度35 r.min-1,滚圆速度500 r.min-1(1 min)进行盐酸索他洛尔缓释微丸的制备,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制备盐酸索他洛尔骨架缓释微丸工艺可靠,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延缓洛索洛芬钠在局部的作用时间,了解洛索洛芬钠缓释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明胶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缓释微球;采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明胶微球最优处方和工艺为:洛索洛芬钠5.0 g,质量分数为20%的明胶溶液100 mL作为水相,含质量分数0.5%Span 80的液体石蜡混合液400 mL作为油相,55℃搅拌下将水相缓缓加入至油相中,500 r.min-1乳化20 min,冰水浴20 min,加入戊二醛使体积分数为50%,交联90 min,4000 r.min-1离心分离10 min,用丙酮、乙醚交替洗涤3次,40℃真空干燥12 h;制备的明胶微球平均粒径为18.25μm,载药量为19.37%,包封率为87.72%,包衣后质量增加25%;洛索洛芬钠缓释微球体外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洛索洛芬钠缓释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LC/MS法测定犬血浆中的水飞蓟宾浓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犬血浆中水飞蓟宾浓度的LC-MS测定方法。方法取犬血浆400μl,加200μl磷酸氢二钠(0.1mol.L-1)和50μl内标萘酚(10mg·mL-1),3ml乙醚萃取后取上清液挥干,100μl甲醇复溶,离心并取10μl进行LC-MS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DS-C18柱(2.1mm×150mm,5μm,Phenomenex,USA),流动相为甲醇:2%乙酸水=55∶45,流速为0.2ml.min-1;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以选择性负离子方式检测,水飞蓟宾和内标萘酚的选择检测离子质荷比分别为m/z481.00([M-H]-)和m/z142.92([M-H]-)。结果水飞蓟宾的线性范围为25~8000μg.L-1,定量下限(LOQ)为25μg.L-1。准确度、精密度及回收率均符合有关要求。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简便快捷、经济,适用于水飞蓟宾药代及毒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用固定化氧化葡萄糖酸菌转化6-(N-羟乙基)胺基-6-脱氧-L-山梨呋喃糖的最优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把氧化葡萄糖酸菌固定化,考察固定化细胞在不同转化条件时对底物的转化率。结果通过条件优化,确定固定化细胞转化时间为24 h,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1,采用的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40g.L-1,菌体包埋量为每g凝胶包埋3.1 g菌体,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8℃,摇床转速要求高于100r.min-1;用60mmol.L-1的MnCl2替代原转化液中20mmol.L-1的MgSO4;固定化细胞与原游离细胞工艺相比,24h内底物转化率由原来的47%上升到93%,连续转化10次后,转化率仍为38%。结论用固定化氧化葡萄糖酸菌转化6-(N-羟乙基)胺基-6-脱氧-L-山梨呋喃糖,转化率提高46%并能连续转化约10次。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莫达非尼分散片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芳  金描真  易军 《中国药房》2007,18(22):1729-1730
目的:建立测定莫达非尼分散片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盐酸溶液(9→1000)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取样时间为45min,采用桨法测定莫达非尼分散片的溶出度。结果:莫达非尼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5~0.25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3%(RSD=0.88%);3批样品45min平均溶出度均在90%以上。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筛选脑脉Ⅱ号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芝  周莉玲 《中国药房》2007,18(21):1628-1630
目的:制备脑脉Ⅱ号微丸并研究明胶法制备中药复方微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得率、药物溶出速率、主要有效成分包封率为指标,考察明胶用量、搅拌速率、乳化剂用量、脱水剂用量等因素对微丸成型的影响。结果:脱水剂用量对微丸得率影响不大,但影响脂溶性成分的收率;明胶用量10g、搅拌速率400r·min~(-1)、乳化剂用量3g时,微丸得率及大黄素收率均较好,体外溶出可达到缓释。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复方制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维胺酯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水-异丙醇(75∶25)(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5%、聚山梨酯80为1.0%)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维胺酯在1.61~4.84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品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赤子爱胜蚓脱氧核糖核酸酶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赤子爱胜蚓中一组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EWDs)进行酶动力学研究。方法运用单相酶扩散法(SRED)、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林-贝氏(Lineweaver-Burk)作图法。结果EWDs的最适温度均为37℃。EWD1的最适pH为5.2,Km为1.58mg/ml,Vmax为5.36mg·ml-1·min-1;EWD2的最适pH为4.4,Km值是3.95mg/ml,Vmax值为2.87mg·ml-1·min-1;EWD3的最适pH为4.8,Km值是1.52mg/ml,Vmax值为4.89mg·ml-1·min-1。Mn2+和Ca2+是EWDs的抑制剂,Mg2+仅抑制EWD3的活性。结论蚯蚓组织中发现的此组脱氧核糖核酸酶具有特殊的酶学性质,区别于已知的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相似文献   

20.
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洛伐他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洛伐他汀,提高洛伐他汀成品收率,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方法采用6种非极性树脂进行静态、动态筛选试验,确定分离纯化洛伐他汀的吸附剂,进一步优化分离纯化洛伐他汀的最佳条件。结果洛伐他汀从发酵液中溶出最佳pH为11;国产HZ-818作为分离纯化洛伐他汀的吸附剂;最佳树脂吸附流速为每min 1/40树脂床体积;解析采用含质量分数1%氢氧化钠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流速为每min 1/100树脂床体积。结论用上述方法纯化洛伐他汀成品收率质量分数可达70%以上,产品质量符合《美国药典》(27版)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