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二者互为表里,一纳一运,共司食物之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肤皮毛,皆赖其养.  相似文献   

2.
胡珂,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善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等范畴。吾师认为,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景岳全书》言:“胃主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盖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3.
一、脾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是贮藏谷米的屋子,以此比喻脾胃纳入饮食物质,经胃肠吸收变成营养物质供养全身的作用。这就说明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重要脏腑,它们的具体分工是“胃纳脾运”。胃纳主降,脾运主升,胃降脾升的矛盾运动,推动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脏腑娇嫩,易受外邪侵袭,六淫之邪,每多犯肺,使肺失治节。而抵御外邪的卫气的生成有赖于脾的运化。小儿肺脾不足,若喂养不当,或它病牵连,损伤脾胃,饮食停滞,可致脾失健运、土不生金;脾为肺之母,土不生金,可致肺金虚损,卫外功能下降,而招致六淫之邪侵袭。可见儿科呼吸疾病的病位在肺,但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肺脾失调易引发小儿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肺系疾病。病因病机脾胃为"后天之本"。古人在治疗儿科疾病时重视  相似文献   

5.
培土生金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位于五脏中央,是脏腑之气出入升降的枢纽;脾胃像土,万物皆生化于土,人身五脏六腑皆赖脾胃生化之水谷精微.脾胃与肺具有土金相生之母子关系,脾为肺之母,肺主气而脾益气,肺所主之气来源于脾.故前人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论.脾运的强弱就决定了肺气的盛衰,肺气不足亦多与脾气虚弱有关.如脾气虚导致肺气不足,而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易于感冒.脾虚失于健运,水湿聚为痰饮,贮肺而见咳喘痰多等症.凡此皆谓"母病及子",故临床久治不愈,多求之于脾.正如陈士铎<石室秘录>所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反之肺在生理与病理上亦可影响脾胃.如肺气升发,可布散脾胃水谷精微于周身,肺不布津,则脾运困顿;肺病咳喘不愈,久必耗伤脾胃之气,子资母气.从临床所见脾肺两虚证的形成,不外2种途径:一为脾胃俱虚,不能生金,谓之"母病及子";一为肺脏先病耗伤气津,累及脾胃,谓之"子盗母气".两者发病原因不同,但均可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以培土生金法治之.下面从培土生金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及方药、临床应用、机制探讨、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脾胃病的关系怎样?如何辨治脾胃病? 脾和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器,以经脉络属,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气的输布,为后天之本。脾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变上也相互影响。胃消化功能异常,就会  相似文献   

7.
提出郁证脾胃病的新概念。临床上部分患者看似脾胃病,实际乃是郁证的表现。脾胃病的病因有外邪、饮食、劳倦,病位在脾胃,治需调理脾胃为主;郁证性脾胃病的病因为七情不遂,病位在肝、心、脾,治需从郁论治为主。单纯肝病、心病、脾病郁证均可出现脾胃病类症状。郁证性脾胃病有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两种形态,后者具有郁证与非郁证脾胃病相混杂的因机证治。郁证性脾胃病的临床特征为具有情志类、脾胃病类以及脾胃病以外广泛、纷繁而多彩的躯体表现。其诊断需要根据以下几项作出综合判断:脾胃病类症状因情志致病因素引起并兼有情志类临床表现;无器质性胃肠病或无法合理解释病情;症状夸张怪异不合常理;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郁证脾胃病学说的提出远早于现代医学《罗马Ⅳ》中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功能性胃肠病的“肠-脑互动异常”学说。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腹泻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失常。胃主受纳饮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脾胃升降失职,则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而成腹泻。小儿脾胃娇嫩,功能更易受损,若喂养不当损伤脾胃,或感受外邪,热寒与湿相结合损伤脾胃,均可导致清浊停留于肠胃,升降功能失常而成为腹泻。  相似文献   

9.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且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主中焦之运化,其功能失常与不孕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导师认为,脾胃功能失常处于不孕症发病中的核心地位,故调养脾胃可使气血平和、气机通畅而胞宫充养、冲任带通调,治疗重点在于调补脾胃.治以补益脾胃、疏肝理脾、健脾化湿、健脾生津等.另外,无论补益、理气通络或是化湿、生津,皆应辅以顾护脾胃、健运脾胃之品,既助补益之功效,亦防止因补益太过滋腻碍胃,可指导不孕症的治疗.故从脾胃着手论治不孕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慢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或“湿温”或“胁痛”范畴,其急性期多为外感湿热,困遏脾胃,影响肝胆疏泄所致;或因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引起。其受病的脏腑主要是脾、胃、肝、胆。由于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则可转为慢性。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11.
屠老临证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对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变等病的证治有独到见解和较好的疗效。屠老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是因湿邪或湿热邪毒侵扰阳明胃经,从胃入脾,再由牌逆传肝。初病以中焦症状为主,常见纳减乏力,苔厚腻,脉濡等湿困脾胃见证及湿热俱重,邪毒蕴蒸于脾胃见证。邪毒愈重,黄疸愈明显,邪毒之最重者,  相似文献   

12.
脾胃位于中焦,气机以此为升降之枢纽。气机随脾升而胃降,升降相协调,各脏腑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行也有赖于气机的升降,气机的升降失调影响脾胃升降运行,是脾胃系疾病的基本病机,故论治脾胃病常常以恢复气机正常升降为立足点,以升降相因作为脾胃病的治法大要。反流性食管炎作为脾胃病的常见病,其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胃气上逆,现大多以降逆和胃为主要治法。但责之根本,其病机仍是以脾胃升降失调为本,故治疗不应只局限与降逆治法,因以升降相因为治法,以恢复脾胃升降之职,使脾健胃顺,气机调达,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13.
<正>唐容川乃一代治血大家,其论著《血证论》更是把治血之病因病机、禁忌、预后贯穿于五脏六腑疾病之中,尤其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对后世医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脾胃系疾病如吐血、呕血、便血、便秘、泄泻、痞满、腹痛均有较为详述的记载。现笔者就以《血证论》思想在脾胃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在此简要概述呕血、便血、便秘的治疗。1吐血吐血皆因胃火炽盛,灼伤胃络,导致胃失和降,血逆妄行,气血冲逆,从口中不循常道而出[1]。唐氏认为,吐血之病家,其证属实证,"血入胃中则胃家  相似文献   

14.
郁证性脾病是指思虑伤脾所引起的郁证。本文从脾藏意智、思虑伤脾生理病理,从归脾汤类方与类归脾汤方的主治、适应症及组成药物性能,从其他治疗脾病方药的功能等几个方面论证了郁证性脾病的客观存在;并从心脾同病、肝脾同病、脾胃同病讨论了郁证性脾病与心病、肝病及胃病的关系。郁证性脾病的临床特征为:具有情志致病因素及其情志类临床表现,具有脾胃病类甚至脾胃病类以外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广泛多样的躯体症状,具有心脾气血两虚的证候病机特点而需要同时治以益气健脾和养血安神者。  相似文献   

15.
脾胃病的病理脾胃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其原因有多种,除“六淫之邪”、“精神因素”(七情)外,还有“饮食”、“劳逸”和“虫积”几种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又能产生“病理产物”,后者可加重功能的紊乱而导致病理机制的复杂化。下面分为“脾胃病的病因”和“脾胃病的病理产物”两部分来进行讨论: 阴胃病的病因一、六淫之邪:“六淫”之中,“燥”与“湿”最易亲和“脾胃”。“脾为湿土”最易病“湿”,“胃为燥土”最易病“燥”,故有“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湿)而恶燥。”之说。“燥湿”尚可出现兼  相似文献   

16.
泄泻临床上大致分为两个类别,即暴泄和久泄。暴泄多为时令之邪,或饮食所伤,发干夏季者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久泄则有暴泄失治而致的,亦有属于内伤脾肾者,例如慢性肠炎的泄泻,更为常见,这些病发作无季节性,一遇起居、精神等不适,便易发病。泄泻责之于脾胃,因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  相似文献   

17.
人至老年 ,各个脏器的功能逐渐趋于衰退 ,脾胃功能亦然。脾胃功能失常 ,则纳运不健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湿蕴液燥 ,导致诸多脾胃疾病的发生。老年人脾胃病基本在于脾胃功能低下 ,一般虚多实少 ,以虚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调治脾胃疾病 ,使其纳运正常 ,对于老年人则有益寿延年之效。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借鉴前人经验 ,结合个人临证体会 ,对老年人脾胃病的调治作一归纳 ,临证时根据病情需要 ,可一法独行 ,亦可数法并用。1 健脾益气法人至老年 ,脏腑功能低下 ,或多劳或多思 ,而致脾气虚弱 ,运化失职 ,症见 :面黄肌瘦、困…  相似文献   

18.
<正>脾胃气机升降运动特点脾胃居中央,是人体脏腑活动的中心,上焦心火与下焦肾水通过中焦脾胃才能相济相交;肺主肃降于右,肝主升发于左,通过中轴脾胃才能升降有序,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李东垣说:"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1]脾胃相合于中焦,一阴一阳、一升一降、通上彻下、互根互用。胃主受纳、降浊,喜阴而主降;脾主运化、升  相似文献   

1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胃痛发生的原因较多,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劳累受寒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在脾胃功能减退、抗病能力降低时,乘虚侵入人体,正邪相争,遂发生胃痛。其中由于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恣食生冷之物,中阳暴遏,导致脾不能运,湿从内生,津液内停,气机受阻,胃失和降所致胃痛属里实症。病在脾胃,水湿为患,因阻滞气机,故见胃脘作痛,水湿中阻,胃失和降,兼见胃脘胀闷,胃中有振水声,口不渴,食少,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弦之症。  相似文献   

20.
胃下垂是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或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从而出现以上腹部隐痛或胀痛,并伴有腹胀、恶心、暧气、头晕、乏力等为特点的疾患。目前治疗尚无特殊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且远期疗效巩固。兹根据笔者临床体会,就胃下垂辨证治疗六法介绍于下: 一、升阳举陷法:是指用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之法。适用于劳倦伤脾,脾阳下陷的证候。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宜降,共同完成饮食物之消化与输布。若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调,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久则脾气不升反降,发为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脘腹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