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在全球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位,占新诊断癌症的10%[1],也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居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40余万,占全球胃癌总发病人数的42%.  相似文献   

2.
陆惠霞 《华夏医学》2007,20(5):1001-1002
在我国常见的癌症中,胃癌的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肠癌居于第4位。胃癌患者中以男性为多。近年发现胃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在40岁以下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1]。低龄胃癌的特点:①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引起癌症死亡原因中胃癌位居第二[1]。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是危及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胃癌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峰  陈铖 《重庆医学》2017,(30):4295-4297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目前最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是第四位常见的癌症,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1].大部分胃癌患者一经诊断,就已发展为进展期胃癌,中期生存率不足1年[2].而早期胃癌的预后却明显增加,其5年生存率超过了90%[3].因此,对高危人群早期进行检测并行相应干预,对于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君辅  李红浪  谢勇 《广东医学》2012,33(24):3828-3831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全球癌症评估显示,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其中有一半的胃癌发生在中国[1]。我国胃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当前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胃癌的发病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其早期诊断缺乏敏感的非侵入性诊断标记物,而癌胚抗原(CEA)和糖  相似文献   

6.
<正>胃癌是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全球47%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且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较弱,全身常规化疗耐受性差。近些年来,抗肿瘤血管新生的节拍化疗越来越受到重视[2]。另外,传统的中医药在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减轻疼痛、促进骨髓造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联合西药化疗有增效、减毒等作用。本文应用斑蝥酸钠及康艾注射液联合节拍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64例,并与常规化疗相对照,对近期疗效、不  相似文献   

7.
2018年我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肿瘤中居第2位。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2018年新发病例超过1 000 000例,其中估计有783 000例死亡(相当于全球每12例胃癌病例就有1例死亡),居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1]。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病理过程,是人口、生活饮食、遗传、感染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尽管本病的全球发病率在下降,但近90%胃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是进展期,使患者错失最佳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刘霞  李春鸣  梁娜 《四川医学》2021,42(12):1260-1263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乃至全球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五位[1]。根据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分析,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高达1930万,且死于癌症的病例数接近1000万人[1]。在我国,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仅次于大肠癌和肝癌,均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2]。近年来,尽管胃癌患者在临床治疗及预后方面较以往有所改善,但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其中,胃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也是最致命和最普遍的因素。上皮-间质转化(EMT)不仅在胚胎发生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密不可分的作用,也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8年我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肿瘤中居第2位。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2018年新发病例超过1000000例,其中估计有783000例死亡(相当于全球每12例胃癌病例就有1例死亡),居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1]。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病理过程,是人口、生活饮食、遗传、感染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尽管本病的全球发病率在下降,但近90%胃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是进展期,使患者错失最佳手术期。即使患者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预防控制、早期筛查诊断和早期精准治疗是降低癌症发病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因此,筛选早期胃癌特有分子靶点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是细胞核受体之一,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其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影响胃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正逐渐受到重视,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靶点之一。本文就HNF-4α与胃癌致病因素、癌前病变、病情进展、侵袭转移及诊断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等资料[1-2]显示,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名第5位,病死率排名第4位,在中国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排名第3位。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67.9万例,死亡人数高达49.8万例。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增加社会的医疗负担[3]。目前国内仍缺乏有效的胃癌普查手段,导致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约占90%[4]。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胃癌高发病率的国家之一,全球40%以上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1]。据我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发生率仅次于肺癌,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大病因[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提高,在大型医院,胃癌的5年生存率从40.1%提高到57.6%[3]。近年来,人们对胃癌的研究逐渐深入,胃癌的治疗模式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进入多学科团队的新治疗模式[4]。新辅助化疗具有降低肿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胃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64.7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癌症死因第二位[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发胃癌病例数呈逐年增加,目前胃癌在我国已居各种恶性肿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许多工业化国家胃癌的发生率已经显著下降,但胃癌死亡率仍然是世界上死于癌症的第二高死亡率。而我国胃癌死亡数居癌症之首,并且近20%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胃癌,对于这些中晚期胃癌,单纯的手术化疗疗效并不理想。尽管早期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多数中晚期、年高体弱、不能手术、不能放化疗的广泛转移的病人,没有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目前寻找有效的治疗胃癌的药物和方法是抗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发现中医药在防治胃癌发病及患者生存率劈面有其独特的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甲状腺癌(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迅速上升,据统计,女性的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明显高于男性的相关数据[1]。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估计,2022年,TC将成为我国新增癌症发病率排名第7的癌症类型,占据年度新增癌症患者总人数的4.7%,同时为女性新增癌症发病率排名第4的癌症类型,占据年度新增癌症患者总数的7.8%[2]。  相似文献   

15.
<正>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五位的恶性肿瘤,致死率排名世界第三位[1]。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大约为26.71/10万,死亡率为26.04/10万,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排在第二位[2]。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患者积极治疗的预后明显比大肝癌  相似文献   

16.
郝家琦  王瑞  张玉洁  张敬麟  朱莉莉  何凤君  王默进  庄文   《四川医学》2023,44(12):1322-1325
<正>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东亚国家长期居高不下[1]。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我国2020年胃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在所有癌症中均位列第3位[2]。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近端胃癌的发病率正不断增加[3]。既往考虑到全胃切除术(TG)对根治远端胃周可能存在转移的淋巴结以及避免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等方面的效果,其长期成为医学上治疗近端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术式也使患者完全丧失了胃的储存、碾磨、分泌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位[1],可发生于唇、舌、鼻咽、口腔、甲状腺和喉等多个部位[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最高,且由于口腔癌起病隐匿,早期发现和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3]。目前,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由于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化学治疗仍然是大多数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胃癌(GC)是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每年新发胃癌90余万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的9%,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居第4位,每年约有70余万人因胃癌死亡,居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1-2]。胃癌在中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其死亡率最高[3]。总体5年生存率<20%,大部分的初治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并出现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4]。目前,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近年来,尽管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即使是根治性切除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的仍可达到35.0%[5]。因此,寻找判断胃癌浸润与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不仅可以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而且对判断患者的预后,筛选出具有高转移危险的患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VEGF、NRP2、MVD、LN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浸润、转移、复发及生存期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1996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占死亡原因第二位,胃癌已居我国癌症的首位,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有一定的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胃癌约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数中胃癌位居第四位,在癌症病死率中排列第二位。2000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876341例,病死人数646567例。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该病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1]。胃癌严重威胁着全世界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确切的病因和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人群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与其不良预后有关。近年的研究指出,骨桥蛋白(OP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本文就二者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