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9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下胫腓置钉组(23例)和下胫腓未置钉组(26例)。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角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3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部分病例可以免除下胫腓螺钉固定,支持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38例获得10个月以上时间随访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进行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并采用下胫腓螺钉对下胫腓联合进行规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术后4周去除石膏托循序功能锻练,术后10~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8±1.4)周;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患侧出现切口处浅表的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5%;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优良率为86.8%。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能够有效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踝关节功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5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4±4.37)个月。手术时间55~115(72.37±16.74)min,术中出血量15~45(33.06±12.73)ml。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无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深动脉等术中损伤;无拇趾屈曲异常、螺钉激惹、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8~16(11.8±3.2)周。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72~96(87.74±9.86)分,其中优41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4.6%(53/56);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5°~50°(39.4°±8.0°),背伸15°~25°(20.7°±4.6°)。结论 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易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踝关节...  相似文献   

4.
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中的下胫腓联合分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采用记忆合金弓齿钉固定治疗的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2周。术后AOFAS评分为(87.50±13.16)分。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临床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记忆合金弓齿钉处理踝关节骨折并发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不仅能保留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且负重前无须常规取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 AO-B 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AO-B型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42例,其中三踝骨折30例,外后踝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断裂6例,单纯内外踝骨折6例。术中为先行外踝、后踝内固定,再行内踝内固定或内侧三角韧带修复,最后行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4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3±0.5)个月(10~2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伤口延迟愈合1例,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及坏死。术后6、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7.1±2.16)分、(93.4±2.31)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26例(65.0%),良10例(25.0%),可6例(10.0%),优良率为90.0%。结论对于AO-B型踝关节骨折,术前及术中准确判断是否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并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及可靠内固定,可重建踝穴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Maisonneuve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例Maisonneuve损伤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61岁,平均45.3岁;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初始X线片表现为踝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后复查X线及CT显示复位良好无合并踝关节骨折,故急诊漏诊,门诊复查后显示下胫腓联合分离。所有患者均采用恢复腓骨长度、固定下胫腓联合及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12~1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10~185 d,平均149.3 d。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90.5分);其中优3例,良1例。结论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后脱位且不伴有明显踝关节骨折的Maisonneuve损伤临床上易漏诊,对单纯踝关节后脱位的患者复位后结合体格检查需要拍摄胫腓骨全长X线片明确诊断。一旦确诊,需行手术治疗。通过修复踝关节三角韧带及稳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优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3采用手术治疗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健侧卧位作腓骨后外侧切口行外踝和后踝骨折复位固定,取仰卧位作内踝弧形切口行内踝骨折复位固定,然后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固定损伤的下胫腓联合。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6(12~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切口感染或皮肤坏死,随访期间未出现复位丢失、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0.3~15.7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AOFAS评分:优8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86.1%。结论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能够在获得可靠固定的同时维持下胫腓联合微动关节的特性,避免术后早期取出下胫腓螺钉,使患者能够早期康复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断钉、胫腓联合再分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6~8周。末次随访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可3例。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的同时修补下胫腓联合韧带,可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稳定结构且不失微动,又减少了下胫腓螺钉的应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21例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骨折固定联合三角韧带修复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中青年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52(38.6±7.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3.8±1.5) d。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内踝间隙变化,并于术后18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26(21.7±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性愈合时间8~12(9.5±1.6)周。术后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内踝间隙(2.69±0.25) mm较术前(5.83±0.32) mm明显改善(P0.001)。术后18个月AOFAS评分(91.43±4.14)分,其中优14例,良6例,可1例。结论:在坚强固定骨折的同时,修复三角韧带能帮助中青年患者恢复踝关节内侧解剖结构,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3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和X线、CT检查明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摄X线片复查评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2年。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复位丢失、下胫腓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55~97(87. 5±5. 3)分,其中优41例,良55例,可7例,优良率为93. 2%。结论根据术前评估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及精准的骨折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提高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民  刘洋 《中国骨伤》2016,29(12):1084-1087
目的 :观察后踝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方双入路后踝关节镜治疗34例后踝撞击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9~62岁,平均42.2岁。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关节疼痛情况,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并发症。术中发现34例骨性撞击和19例软组织撞击。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5.6±5.2)min;术后2、6和12个月后踝撞击征呈阴性。术后12个月的VAS视觉模拟评分1.2±1.3明显优于术前的4.6±1.0(P0.05)。术后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84.7±6.5明显高于术前的62.7±8.9。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手术时间较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在腓骨下段骨折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的30例腓骨下段骨折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22~60岁,平均35.6岁;住院天数10~30d,平均15d。骨折类型:横行骨折20例,斜行10例。治疗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5.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感染,无腓浅神经损伤。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患者疼痛(39.0±4.0)分,踝关节功能(47.1±2.1)分,骨折力线(10.00±0.00)分,总分(96.1±4.3)分;优28例,良2例。结论: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及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和专家共识制定,为骨科医师提供AAD临床诊疗的学术性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AAD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临床分型、治疗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Maisonneuve骨折临床上十分少见,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0-68岁,平均42.2岁。骨折均为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其中Ⅱ度损伤5例,Ⅲ度损伤6例,Ⅳ度损伤8例。手术均采用2枚皮质骨位置螺钉,三层皮质平行踝关节面固定下胫腓联合韧带。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5个月,平均5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94.7分(75-97分),其中优15例,良4例。结论:M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由于其骨折的特殊性,易致误诊及漏诊。手术治疗可恢复下胫腓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以及踝穴的匹配,对预后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冰  闫硕  张浩  王源伟  田竞 《中国骨伤》2018,31(3):237-240
目的 :探讨带锁腓骨髓内钉固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22例老年糖尿病外踝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62~84(69.3±13.7)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A型2例,B型13例,C型5例,其他2例。均采用经微创入路带锁腓骨髓内钉(Acumed带锁腓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记录术后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复位丢失、内固定不适)和骨折愈合时间,并予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获术后随访,时间12~24(17.3±5.9)个月。患者术后外踝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坏死、血管神经及腓骨肌腱损伤发生。未发生复位丢失或内固定不适,所有外踝骨折获得愈合,时间8~14(10.3±3.9)周。术后1年随访时,AOFAS评分为87.4±5.2,其中优9例,良12例。结论:对于外踝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带锁腓骨髓内钉可以有效复位并固定骨折,骨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和经跟腱内侧辅助复位结合外后侧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52例,采用经腓骨骨折段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A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5.2±6.4)岁;经跟腱内侧入路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28例(B组),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2~62岁,平均(36.4±4.8)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AOF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3~55个月,平均(27.5±2.5)个月;B组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5±2.4)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B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螺钉松动;A组无切口感染发生,1例出现螺钉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跟腱内侧辅助复位相比,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特别在处理常规入路难以复位的嵌夹的后外侧关节面压缩骨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46(37.6±12.4)岁;左足15例,右足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8~47岁)。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2个月。围术期未出现医源性骨折及切口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膝部肌腱供区肌肉功能障碍。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1±6.8提高至术后的9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3±1.7提高至术后的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手术方式简便,术后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