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Objective: MicroRNAs (miRNAs) are important regulators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is involved i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many tumor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icroRNAs (miRNA) profiles altered by TGF-β1 in gastric cancer (GC) cells. Methods: We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miRNA by miRNA microarray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wound-healing assay, prediction of miRNA targets, Western blot and qRT-PCR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one selected miRNA, namely miR-193b, in affect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GC BGC823 cells. Results: Among 847 human miRNAs in the microarray, three miRNAs (miR-27a, miR-29b-1 and miR-194) were up-regulated and three (miR-574-3p, miR-193b and miR-130b) were down-regulated in BGC823 cells treated with TGF-β1 compared with control. miR-193b suppressed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C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down-regulated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protein in GC cells. Conclusions: TGF-β1 altered miRNA expression profile in BGC823 cells. Among the altered miRNAs, TGF-β1 induc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miR-193b, which inhibited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down-regulated uPA protein in GC cells.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进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重要存在,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和人体其他系统协调,一起维护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完善的人体依旧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提示人们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监视,具有免疫逃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0例肺鳞癌术后患者的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GFR1、IGF1R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FGFR1、IGF1R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2%(135/260)、55.4%(144/26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2.5%(13/40)、3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吸烟、淋巴结转移有关,IGF1R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5)。FGFR1、IGF1R蛋白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分别为38.21个月、38.48个月,均低于阴性表达者的42.55个月、42.51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GFR1、IGF1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为肺鳞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FGFR1、IGF1R均参与了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二者均为肺鳞癌的不良预后指标,并有望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VEGF和cyclinD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MP1、VEGF及cyclinD1的表达率分别为17.8%(19/107)、85.0% (91/107)和64.5% (69/107);LMP1和cyclin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两者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组织学类型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LMP1的表达与VEGF和cyclinD1均明显相关(P<0.05),同时,VEGF与cyclinD1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LMP1可能直接上调VEGF的表达,或者LMP1通过促进cyclinD1的表达来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对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及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正常骨组织及不同骨肿瘤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骨肉瘤标本30例,骨巨细胞瘤标本15例,骨样骨瘤标本10例及正常骨组织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LUT-1的分布。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临床骨肉瘤细胞、临床骨巨细胞瘤细胞及成骨细胞,RT-PCR检测GLUT-1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骨肉瘤标本GLUT-1染色强阳性占总例数的53%;骨巨细胞瘤切片GLUT-1染色,阳性占总例数的60%;骨样骨瘤标本多为阴性,阴性占总例数的80%;正常骨组织中未见GLUT-1阳性表达。骨肉瘤明显高于与其余3组标本(χ^2=1.622,P=0.009;χ^2=34.667,P〈0.001,χ^2=40.000,P〈0.001)。RT-PCR显示,GLUT-1基因表达存在于MG63细胞、临床骨肉瘤细胞及骨巨细胞瘤中,而正常成骨细胞内并无GLUT-1表达。结论骨肿瘤中存在GLUT-1表达,且GLUT—1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GLUT-1有可能作为判断骨肿瘤恶性程度参考指标及骨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受体Ⅰ型(MTR1)在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组织样本,分为2组,乳腺癌组、正常乳腺组,每组7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2组MTR1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强度综合评分分别为4.26±1.82,1.80±1.19(P=0.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64.3%(χ2=5.201,P=0.023),MT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MTR1表达水平乳腺癌组(2.81±0.44)高于正常乳腺组(1.11±0.1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结论:MTR1在正常和病理的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MT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MTR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之一和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Cp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CD86。收获DC按如下分组:A:DC;B:DC+CpG;C:DC+MUC1;D:DC+CpG+MUC1;E:CpG+MUC1,分别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与DC联合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CpG+DC组和MUC1+DC组,分别较单纯DC组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明显增强(P<0.01),DC+CpG+MUC1组又明显高于单用MUC1或CpG+DC组,差别显著(P<0.01),单纯加CpG和MUC1(无DC组)则基本无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CpG联合MUC1能明显提高DC促T细胞增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EGFR 19-Del)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经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法筛选出125例EGFR 19 Del的NSCLC组织并收集30例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组织样本中Fn14、p-JAK1和p-STAT1的表达,统计分析3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胞质,p-JAK1、p-STAT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胞核。EGFR 19-Del的NSCLC组织中Fn14、p-JAK1、p-STA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25/125)、83.2%(104/125)和100.0%(125/125),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方面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4与p-JAK1、p-STAT1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pTNM分期方面表达均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r>0.3)。结论 Fn14、p-JAK1、p-STAT1在EGFR 19-Del的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Fn14、p-JAK1、p-STAT1很可能与EGFR 19-Del 的NSCLC发生、发展有关;且Fn14可能促进p-JAK1、p-STAT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n14在EGFR 19-Del的NSCLC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GM(1,1)灰色模型在全国及分性别、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可行性,为制定措施预防甲状腺癌发病提供参考.方法:甲状腺癌发病数据来源于2008至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通过建立模型评价其预测效果并预测未来5年的发病率.结果:全国及分性别(男、女)、地区(城市、农村)甲状腺癌发病率预测模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相关因子(XAF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在临床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85例ALL患者骨髓标本中XIAP及XAF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XIAP mRNA表达水平初诊ALL组高于CR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于复发组(P<0.05),CR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XAF1在ALL时呈低表达或不表达,CR组表达高于ALL其它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及XAF1二基因表达水平在T系ALL与B系ALL,成人与儿童,男女性别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XAF1比值在ALL患者中初诊组和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缓解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L患者XIAP基因高表达,而XAF1呈现低表达或不表达,提示XIAP可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参与了ALL的发生发展,并与预后不良及治疗反应相关。ALL中XIAP与XAF1表达水平的不平衡,可能是ALL预后不良及复发的一项重要因素之一。抑制XIAP及上调XAF1基因来治疗ALL,将为ALL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PIKK)家族成员生殖器形成抑制基因1(SMG 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mTOR调节相关蛋白(Rap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乳腺癌组织68例及配对癌旁组织40例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SMG 1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TOR和Raptor的表达水平,分析3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3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MG 1的阳性表达率为27.9%(19/68),低于癌旁组织的77.5%(31/40)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mTOR和Raptor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54±0.213和4.137±0.626,均高于癌旁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SMG 1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mTOR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Raptor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SMG 1表达与mTOR和Raptor表达呈负相关(r=-0.547、r=-0.415, P<0.05),mTOR和Raptor表达呈正相关(r=0.664, 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mTOR、Raptor呈高表达而SMG 1呈低表达,3者表达均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提示PIKK家族成员SMG 1、mTOR和Raptor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使用特异的靶向作用HIF-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作用于宫颈癌细胞株SiHa,以了解siRNA对HIF-1基因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IF-1的四个siRNA,鉴定无误后均借助脂质体转染宫颈癌细胞株SiHa.检测转染前后常氧和低氧培养的SiHa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siRNA.用筛选出的siRNA转染SiHa细胞,检测转染前后常氧和低氧培养的SiHa细胞中不同时间点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验证RNAi作用的特异性及时效性.结果:H2siRNA引起常氧和低氧培养的SiHa细胞中HIF-1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最显著(P<0.05);将H2siRNA转染常氧和低氧培养的SiHa细胞,转染后24、48、72及96h均可观察到HIF-1基因的显著降低,均以48h时靶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最显著(P<0.05),对应的非靶基因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针对HIF-1构建的四个siRNA对HIF-1基因的干扰效率不同.本实验中,常氧及低氧培养SiHa细胞均以H2siRNA对HIF-1表达水平的降低作用最明显.将H2siRNA作用于SiHa细胞,可引起靶基因特异、高效性抑制,常氧及低氧条件下至少维持到转染后96h,且均以48h时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最显著.在SiHa细胞株,HIF-1 siRNA通过下调HIF-1发挥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的作用,RNAi技术可望为宫颈癌提供一种新的特异性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RNA 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LncRNA-CCAT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PCR法检测CCAT1在4种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3B、Hub7和HepG2)、正常肝细胞株LO2和42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CCAT1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性别、年龄、甲胎蛋白、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株LO2相比,CCAT1在SMMC-7721、Hep3B、Hub7和HepG2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P<0.05),其中在HepG2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CCAT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CA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数量无关(P>0.05)。结论 LncRNA-CCAT1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Neuropilin-1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Neuropilin-1及其mRNA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1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Neuropilin-1均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RT-PCR检测rn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4例胰腺癌组织中有9例表达,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Panc-1、Asps-1、Bxp-3细胞系中均表达。结论 Neuropilin-1表达于大多数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提示Neuropilin-1的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四川北部地区肺癌病人125例和健康对照组125例中GSTM1(-)和GSTT1(-)的频率,评价两基因型及两基因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GSTM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8.4%和56.8%,单因素回归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OR=1.06,95%CI:0.639-1.757,P=0.822);GSTT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5.6%和44.8%,单因素回归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OR=0.968,95%CI:0.588-1.593,P=0.899),GSTM1(-)和GSTT1(-)联合并未增加肺癌风险(OR=1.084,95%CI:0.536-2.192,P=0.823)。结论:GSTM1及GSTT1各基因型单独或联合作用都不是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25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K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lated antigen,SCC-Ag)、肿瘤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浓度,并对TK1与SCC-Ag、CA125作为宫颈癌诊断指标的相关参数进行评估。[结果]TK1浓度与细胞分化程度、FIGO分期明显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术前TK1浓度增高约4.8倍,SCC-Ag增高约4.2倍,CA125浓度增高约2.1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切除肿瘤后,TK1浓度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清TK1浓度的假阳性率低于CA125,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A12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CC-Ag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低于TK1,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K1,而有统计学意义的是假阴性率和敏感性(P<0.05)。在125例宫颈癌中,SCC-Ag诊断为假阴性的24例病例中14例为TK1阳性。[结论]TK1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肿瘤标志物,与SCC-Ag、CA125等指标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指标,在宫颈癌诊断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