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基于微课件的翻转课堂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入职的64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教学法进行技能培训;将2018年入职的67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课件的翻转课堂进行技能培训。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新护士对技能培训方法的满意度达77.61%~98.51%。结论基于微课件的翻转课堂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可培养新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3名新入职护士按入职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8月新入职护士95名为对照组,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108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培训模式基础上融入改良Mini-CEX的带教与考核。两组培训周期为1年,培训周期结束对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实验组理论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新护士对Mini-CEX培训模式的满意率为95.37%~99.07%。结论将改良Mini-CEX融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以评促学"的良好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 CEX)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3名新入职护士按入职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8月新入职护士95名为对照组,201 5年8月新入职护士108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培训模式基础上融入改良Mini-CEX的带教与考核.两组培训周期为1年,培训周期结束对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实验组理论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新护士对Mini-CEX培训模式的满意率为95.37%~99.07%.结论 将改良Mini CEX融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以评促学”的良好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低年资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名低年资护士按培训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组58名和PBL组60名,分别按照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后PBL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PBL组93.33%的低年资护士喜欢这种教学模式,96.67%认为该教学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结论在低年资护士急危重症护理培训中采用PBL教学法,能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案例题库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临床收集真实案例经过三轮审核组建护理案例题库,对35名工作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实施以案例题库为基础的多形式培训,培训前后评价其学习效果。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自评及他评得分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以案例题库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进院的22名手术室新护士为对照组,2015年进院的20名手术室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培训。结果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培训教学方法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2个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临床带教老师对观察组综合能力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增强对手术室工作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毕业后在急诊科工作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共37名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8名)和干预组(1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干预组参加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 客观评价中应对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主观评价中"在临床紧急情况下,能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工作中我能发现问题并在临床实践中,试图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我能胜任临床带教工作"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名新入职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3组为对照组(67名),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4组为观察组(65名),采用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培训2年后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沟通能力、临床评判思维、健康教育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是一种系统、有效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临床适应能力,使之尽快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求。方法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按入科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对照组,实施一站式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由1名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安排当班器械护士负责各专科手术配合带教,讲解该专科解剖知识及手术步骤配合要点等;2016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观察组,实施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轮转各专科时,各专科由同一名专科导师全程跟踪一对一专科手术配合观摩及手术配合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负责讲解该专科手术配合特点、专科手术知识要点,实时指导其解剖及手术步骤配合注意事项等。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为(90.16±3.19)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4.76±2.38)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6.66±1.18),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开展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有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可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手术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对28名低年资护士经自评及他评后定级为N1级,由N2级护士作为导师一对一负责带教,通过专科小讲课、护理查房、每季度专科轮转、每周自学的形式对低层级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消毒隔离、应急抢救、安全管理5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手术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对28名低年资护士经自评及他评后定级为N1级,由N2级护士作为导师一对一负责带教,通过专科小讲课、护理查房、每季度专科轮转、每周自学的形式对低层级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消毒隔离、应急抢救、安全管理5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ICU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方法将2016年新入职护士28人设为对照组,采取集中授课、实践一对一带教、阶段考核的培训方式;2017年度新入职护士30人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九宫格笔记的应用。培训结束后考核综合能力和调查培训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对本培训方式的认可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九宫格笔记应用于ICU新入职护士培训,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融入循证护理对其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将95名新入职护士以科室为单位分为对照组45名和干预组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课程培训,两组均培训1年。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评。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有所提高,干预组核心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入职护士培训融入循证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促进其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方法 将97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49人,在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常规培训组(48人,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均P<0.01),缺陷发生数相对降低.结论 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黄静  喻姣花  石雨  张迎红 《护理学杂志》2019,34(6):75-77+98
目的了解三级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方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98名新入职护士及35名护理管理人员对岗前培训的需求。结果三级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得分(4.44±0.45)分;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与护士长认为其应接受培训的需求程度比较,在护理安全、疾病知识、专业技能、医院文化、护士礼仪、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服务理念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职称、学历、职业发展需求是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程度较高,护士长更关注新入职护士的医院发展需求培训;低年龄、低职称、高学历及有职业发展规划的护士其培训需求更高。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与能级对应的分层次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以泰勒目标模式为基本框架,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选取低年资护士80名,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并于培训前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及动态追踪反馈。结果系统化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00%;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及知识、系统、技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培训后1年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低年资护士人数显著低于培训前1年(均P0.05),且临床带教老师、医生、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行为评价均4分(总评分5分)。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有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低年资护士学习效率。方法按时间段将2015年参加低年资护士培训的16人分为常规组,将2016年参加培训的28人分为观察组。常规组按常规方法由高年资护士及医生授课与示范操作;观察组将40%的基础护理内容交给低年资护士讲授与示范。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观察组对低年资护士参与小讲课培训方式认可度为60.7%~100%。结论低年资护士参与临床小讲课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低年资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规范其胰岛素注射行为。方法采用格林模式对93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胰岛素规范化系统培训。采用问卷、现场观察、深入访谈方式调查低年资护士对胰岛素认知和注射行为状况,分析影响低年资护士胰岛素规范化注射行为形成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相应给予规范化的胰岛素知识和技能培训;完善流程和制度、提供学习资源和技术的支持;采用自评、持续督导和及时反馈等一系措施。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胰岛素认知总分及胰岛素保存、胰岛素基本知识、注射知识和低血糖防治知识等各维度得分均提高(均P0.01);胰岛素保存、胰岛素注射步骤、注射部位规范检查、低血糖防治等胰岛素注射相关行为正确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格林模式指导下的培训能提高低年资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规范其胰岛素注射行为,提高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Kotter变革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2名新护士列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2016年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8名新护士列为Kotter组,引入Kotter变革模式,修订培训方案。培训24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及岗位胜任能力。结果 Kotter组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岗位胜任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将Kotter变革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新入职护士岗前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度新入职护士32人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度新入职护士30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观察组采用改良Peycon四步教学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结果 对照组护理操作考核成绩(90.63±1.27)分,观察组为(96.03±1.3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