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正> 1 临床资料本文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超重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0人,男5人、女5人。平均年龄52.75岁。平均病程3.92年。治疗前后指标:治疗前平均超重22.55%;平均空腹血糖11.94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7.71mmol/L。治疗后平均超重14.22%;平均空腹血糖8.63mmol/L;平均餐后1小时血糖12.58%mmol/L。通过秩和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消瘦型NIDDM20例,男11例,女9例。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与10年中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Y  Zhao D  Wang W  Liu J  Cheng J  Liu Q  Liu J  Jia YN  Sun JY  Qin LP  Wu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45-1248
目的分析基线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与10年中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1992年对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年龄范围在35~64岁的4154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对此人群进行随访复查,两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2740人,选择基线调查时未患糖尿病的2659人进行分析。结果(1)10年间新发糖尿病112例,总发病率为4.2%,男性为5.0%,女性为3.6%。(2)发生糖尿病的亚组人群代谢综合征各异常组份的患病率均比未发生糖尿病的亚组人群高;在发生糖尿病的亚组人群当中,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最高,为71.43%。(3)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除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腹部肥胖、高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异常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空腹血糖异常组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7.14(4.62~11.03)。(4)与无代谢综合征且空腹血糖正常者相比,有代谢综合征但空腹血糖正常的亚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RR为2.91(1.17,7.21)。结论代谢综合征对新发糖尿病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在代谢综合征各异常组份当中,对新发糖尿病预测作用最大的是空腹血糖异常,但代谢综合征对新发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不能全部被空腹血糖异常所解释,对于那些无空腹血糖异常但具有代谢综合征的亚组人群也应该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及方法 210例2型糖尿病均为男性(符合WHO诊断标准),年龄50~95岁,平均74.8岁,病程3~28年.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留晨尿化验尿常规,测血压,进行眼底、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详细记录既往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史.参照欧洲2型糖尿病研究政策组推荐的糖尿病控制标准,将空腹血糖>7.8 mmol*L-1或(和)餐后2 h血糖>10 mmol*L-1者定为不达标.  相似文献   

4.
木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52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阳性白蛋白尿占53.8%,其中微量白蛋白尿占46.2%,临床白蛋白尿占7.6%。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r=0.66,p<0.001)。空腹血糖以11.1mmol/L上、下分组相比阳性白蛋白尿发生率X~2=8.104,P<0.001,病程10年及10年以上与10年以下相比X~2=0.449,P>0.05,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相比X~2=2.807,P>0.05,空腹胰岛素5μu/ml上、下相比X~2=0.946,P>0.05,口服降糖药物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X~2=1.580,P>0.05。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美伦  刘集鸿 《医学综述》1998,4(3):F003-F003
<正>糖尿病患者常有胃肠激素分泌异常. 本文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与糖尿病患病时间、类型、血糖和肝肾功能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对照组:30例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24例,女6例,均排除胃肠疾病.糖尿病组:32例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4.3±14.3岁.糖尿病病程< 5年者22例,>5年者10例,I型糖尿病5例,其中4例并发酮症酸中毒,Ⅱ型糖尿病27例,存在肝和/或肾功能不全者15例(其中肝肾功能均不全3例,仅肝功能不全8例,肾功能不全4例),肝肾功能正常者17例,空腹血糖(FBG)>7.8mmol/L者19例,<7.8mmol/L者13例.均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胃泌素放免测定盒由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胃动素放免  相似文献   

6.
以往大多数的医生和病人只把空腹血糖作为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惟一指标。实际上 ,餐后 2小时血糖是诊断的金标准 ,是评估疗效的真正尺度。回顾我院诊治的 10 6例患者 ,研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取 10 6例全部空腹血糖≤ 14 0mg/dl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2小时血糖诊为糖尿病者 3 2例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者 74例。其中男 4 7例 ,女 5 9例 ;年龄 4 1~ 80岁 ;病程最长者 3 0多年 ;有并发症者 4 6例。研究方法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 74例患者酌情测餐后 2小时血糖 3~ 5次 ,取平均值 ,再按病程划分 5个阶段。结果 :见表表  1 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葡萄糖(Glu)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含量,观察二者的关系,以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对于评价近期(2-3周)糖尿病患者血糖在体内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观察。方法 血清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均采用酶法测定。结果178例糖尿病患者Glu、GSF,均正常者3l例占17.4%:Glu、GSP均增高者107例占60.1%;Glu正常、GSP增高者15例占8.43%:Glu增高、GSP正常者25例占14%。结论 糖化血清蛋白的含量不受即时血糖的影响,二者的变化不成比例性,对评价糖尿病患者2-3周病情的控制是一项灵敏可靠的指标,尤其对于住院病人的治疗与监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霉素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  张萍 《中原医刊》2000,27(2):25-26
糖尿病性胃轻瘫,又称糖尿病胃麻痹症。本病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缓,临床上可见厌食、饱胀、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愈长、血糖控制愈差以及伴有其他糖尿病合并症者,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亦愈高[1]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为我院1997年住院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型糖尿病( IDDM) 6例(占 33%),其中男2例,女4例;2型糖尿病12例(占37%),肥胖型7例,非肥胖型5例,男4例,女8例。年龄17~74岁,平均46.5岁,病程3~21年,平均12年,空腹血糖11.5~30.5mm…  相似文献   

9.
我们随机抽样36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经活血化瘀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糖等指标变化。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经临床确诊,并经饮食控制与西药治疗3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37岁~75岁,平均59.9岁;病程6个月~28年.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神经炎等血管和神经并发症者25例,占69.4%.晨空腹采血、测定全血  相似文献   

10.
2000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糖尿病患者250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38例(15.2%),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20岁1例,20~29岁2例,30 ~39岁2例,40 ~49岁9例,50~ 59岁11例,>60岁13例.糖尿病病程<5年的130例中发生DN 12例(9.23%);5~ 10年65例中有12例(18.46%);11~ 19年45例中有10例(22.22%);20年以上10例中有4例(40%).病情为轻度的(空腹血糖8.32~ 13.87mmol/L) 14例中发生DN 1例(7.14%);中度(空腹血糖≤8.32mmol/L)116例中有14例(12.07%);重度(空腹血糖≥13.87mmol/L)120例中有23例(19.17%).由此表明,糖尿病病程愈长,病情愈重,发生DN愈多.  相似文献   

11.
检测3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2例(占70.33%)。并对神经传导速度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示MCV、SCV与早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黄静  赵辉  刘凤月  李燕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25-112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糖尿病已诊断1年以上,空腹血糖≥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 mmol/L、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不同病程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C肽、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无论病程长短,治疗前后HbA1C,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均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程小于或等于5年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病程大于5年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病程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与病程有关,病程越短者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少东  陈霞 《广西医学》2009,31(10):1463-146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81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头颅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分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SCI组)和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非SCI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控制血糖的疗效、合并症等情况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SCI组年龄≥70岁者占80.5%,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80.5%,血糖控制差者占39.0%,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占分别占82.9%、70.7%,多种疾病叠加者占87.8%~95.1%。与非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程长、高血糖和控制不良、高血压、高血脂及多种与中风有关的疾病叠加均是导致SCI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对阻止SCI演变为症状性脑卒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Vit D)水平的差异,分析25-羟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血糖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 Vit D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血清25-OH Vit D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25-OH Vit D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 Vit D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于血糖正常者。且血清25-OH Vit D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即空腹血糖越高,血清25-OH Vit D越低。  相似文献   

15.
作者测定了66名受试者的空腹血糖,餐后1、2、3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其中糖尿病患者34例,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者的正常人32名。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1、2、3小时血糖、血糖面积、GHb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所有受试者的GHb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说明GHb诊断糖尿病的相对敏感性为88%,相对特异性为93.7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发病早期血糖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影响。作者对 1989~ 1999年入院的AMI合并早期高血糖患者 5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各项指标与同期血糖正常的AMI患者进行对照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AMI患者 172例 ,其中合并早期血糖升高者 5 8例 ,血糖正常者 114例。AMI的诊断根据病史、心电图动态演变及酶学检查确诊。早期高血糖以空腹血糖为标准 ,空腹血糖 6 1~ 7 0mmol L者 18例 ,>7 0mmol L者4 0例 ,其中有明确糖尿病病史者 19例。1 2 方法 :入院后 2 4~ 4 8小时采集空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水区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三水区抽取43个调查点,对≥6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2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8.67%,占所有受检者的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后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是DR的保护性因素(P<0.01);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长(P<0.01)及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P<0.01)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水平是DR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月  王银玲  杜姝  梁娟  刘璐  孔雪  朱琳玲 《广西医学》2022,(20):2353-2357+2396
目的 基于血清外异蛋白A(EDA)水平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模型。方法 纳入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检查情况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107例和DR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血脂、肝酶、EDA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R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建立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正曲线分别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与NDR组相比,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每周体力活动量更少,腰臀比、体质指数、HOMA-IR指数及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AST、EDA水平均更高,HDL-C水平更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腰臀比、空腹血糖及EDA水平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R的影响因素(均P<0.05)。建立诊断模型:logit P=0.316×糖尿病病程+0.066×腰臀比+0.195×空腹血糖+0.011×EDA-13.7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本市综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病人100例,均查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腰穿61例。结果 1.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分别为59%和31%;2.基底节、丘脑、小脑、蛛网膜下腔等部位出血占死亡病例71.4%,继发性脑室出血占33.3%;3.有心电图改变、肺炎、胃肠出血、肾功损害者,其病死率分别为34.1%、57.1%、59.0%和21.7%。结论有高血压史或合并糖尿病史是诱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基底节、脑叶、丘脑、小脑、继发性脑室出血是主要死因。肺炎、胃肠出血是诱发死亡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单纯2型糖尿病组56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50例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病程、甘油三酯较单纯糖尿病组升高、而HBC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病程、甘油三酯、HBCI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多元性回归分析提示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HBCI呈负相关,餐后2 h血糖对HbA1c的贡献比空腹血糖大.结论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以餐后高血糖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