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91-2494
目的:探讨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多态性在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中表达分布。方法:将IgA肾病病例分为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4型。采用PCR-rRFLP检测IgA肾病组86例和正常对照组59例MBL基因+230位点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规律;分析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IgA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分布规律。结果:1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两组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频率均具有群体代表性;2MBL基因+230位点存在基因型GG型、GA型、AA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检出G、A两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3 IgA肾病组各中医证型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关系:正常对照组除与肝肾阴虚证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证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IgA肾病各中医证型之间,风湿热毒证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之间基因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证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IgA肾病组G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gA肾病组中医证型GA基因型频率,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结论: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和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BL基因+230位点基因型GA型可能是IgA肾病脾肾气虚证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Ig A肾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确定证候类型,分析313例Ig 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西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尿检异常型以气阴两虚证较多;肾病综合征型以气虚证最多;慢性肾炎型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证、阳虚证居多。阴虚证高血压发生率最高;气阴两虚证重度血尿发生率较高。气虚证和阳虚证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血肌酐明显高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胆固醇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证、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其他3证。气虚证慢性肾脏病(CKD)1~2期居多,气阴两虚证CKD1期、3期较多,阴虚证CKD4期最多,阳虚证CKD4~5期较多。结论 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指标对弥补中医"四诊"信息不足,提高辨证准确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I~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最重,以Ⅳ~V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 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候谱分布及其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探讨本病证候分布规律,为提高IgA肾病的辨证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主、次症定证候法确定证候类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指标及肾功能的关系。结果: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居多,兼证以湿热候多见。气阴两虚证多见慢性肾炎型,脾肾阳虚证多呈大量蛋白尿型。肾小球滤过功能由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其证候呈现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的演变规律。当本虚证兼瘀血候时肾功能损害较重,兼湿热候时尿蛋白排泄量较多。结论:IgA肾病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证候变化与病情轻重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既病防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及中医辨证施治在蛋白尿患儿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符合脾气亏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4种本虚中医证型的56例蛋白尿患儿,比较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所有病例再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观察两组蛋白尿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型转变情况。结果:在符合要求的56例病例中,气阴两虚型最多,共28例占50%;肝肾阴虚型19例,占33.9%;脾气亏虚型7例,占12.5%;脾肾阳虚型仅有2例,占3.6%。在疾病分布上,儿童蛋白尿则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其次为过敏性紫癜肾炎,二者证型在儿童同样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有9例患儿的虚损证型消失,肝肾阴虚型病例较前稍增,但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西医组肝肾阴虚型增多,脾气亏虚型及气阴两虚型稍减少,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蛋白尿患儿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脾肾阳虚型少见;中药辨证施治则对蛋白尿患儿的虚损证候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与细胞因子病毒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及病毒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10、12(IL-2、IL-10、IL-12)、HBV-DNA、HBV标志物。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IL-2、IL-10、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组HBV-DNA定量>1.0×105cop ies/mL、HBVeAg及抗K-HbcIgM(+)均高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P<0.01或P<0.05)。结论:细胞因子、病毒指标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生化、氧化损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生化及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结果:①AST、ALT、GGT、NO、MDA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证中较其它证型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GLO、LPO、aPOA-1/aPOB在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证中高于其它证型而ALB、A/G比值较低(P0.01);③TBA、CHE、aPOA-1、aPOB在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中明显低(P0.01)。结论: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有关辨证分型近10年的文献进行研究,了解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获得目标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9篇,涉及证型39种,总病例数5197例,经归纳后得出证型27种,分布较多的是气阴两虚证(29.36%),血瘀证(13.10%),脾肾气(阳)虚(11.14%),阴阳两虚(7.43%)。结论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基本代表了糖尿病肾病本虚的主要临床特征,血瘀证是诸多标实证候中最重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抗原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5.
张智  王济生 《光明中医》2014,(10):2082-208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分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踝臂指数( ABI)的相关性。方法11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分型。测定所有人血清hs-CRP和ABI。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ABI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气阴两虚、肾阳亏虚、阴阳两虚与阴虚热盛患者血清hs-CRP,ABI均有明显差异( P<0.05,P<0.01);气阴两虚、肾阳亏虚之间的hs-CRP,ABI无明显差异(P>0.05);气阴两虚与阴阳两虚之间hs-CRP、ABI有明显差异(P<0.05);肾阳亏虚与阴阳两虚之间hs-CRP,AB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和ABI可以指导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的基本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38例CFC患者,设计临床病例观察表,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Epidata 3.0建立原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CFC的基本证型分布特点,并对基本证型的可能相关因素(年龄、从事工种、睡眠状况、情志不畅、精神紧张、人际关系、工作疲劳、刺激性饮料、运动情况、西医便秘类型等)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FC中医证型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型[380(70.6%)]、气滞型[337(62.6%)]、血虚型[234(43.5%)]、阴虚型[220(40.9%)]、阳虚型[197(36.6%)]、其他[58(10.8%)]。患者均兼顾多种证型,其中气虚气滞型[275(51.1%)]、气虚血虚型[222(41.3%)]为最常见复合证型。年龄、工作疲劳、运动情况为气虚型主要相关因素(P〈0.05);情志不畅(抑郁焦虑倾向)、精神紧张、人际关系、排便障碍型便秘为气滞型主要相关因素(P〈0.01);睡眠状况、情志不畅(抑郁焦虑倾向)为血虚证型主要相关因素(P〈0.01,P〈0.05);刺激性饮料为阴虚型主要相关因素(P〈0.05);从事脑力工种、慢传输型便秘为阳虚型主要相关因素(P〈0.01,P〈0.05)。结论 CFC证型以多种证型复合为特点,其中气虚型兼气滞型、气虚型兼血虚型较为常见。年龄、从事工种、睡眠状况、情志不畅(抑郁及焦虑倾向)、精神紧张、人际关系、工作疲劳、西医便秘类型等因素与CFC证型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脉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FR)四证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脉图参数的变化,建立各证型判别式,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ZM-Ⅲ型智能脉象仪分别检测CRF患者四型脉图参数。结果:脉图参数h1、h3、h3/h1、w/t及As值肝肾阴虚型最高,脾肾气虚型最低,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介于二者之间;并建立了四证型函数判别式;将所测数据进行组内回代检验,脾肾气虚判别正确率为70%,脾肾阳虚为66.81%,肝肾阴虚为69.18%,阴阳两虚为61.91%。结论:提示脉图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型与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患者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和血瘀肠络证等6个证型,检测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及血栓烷B2(TXB2)水平,比较各证型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证、血瘀肠络证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X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肠络证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XB2水平均高于各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的纤维蛋白原和TXB2,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X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升高趋势。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在传统的辨证论治基础上,酌情加入活血祛瘀之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肾阴虚型与非肝肾阴虚型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患者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NMO患者的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并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肝肾阴虚组和非肝肾阴虚组。将两组性别比例、发病年龄、年复发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肝肾阴虚组NMO患者49例,非肝肾阴虚组24例。肝肾阴虚组患者均兼夹痰热瘀,非肝肾阴虚组证型以气虚、气血亏虚、痰瘀为主。与非肝肾阴虚组相比,肝肾阴虚组患者女性多,年复发率较高(P〈0.05),首次发病累及视力或视力、脊髓同时受累者居多(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NMO患者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