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身体哲学视域下修身理论价值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哲学是从人的身体出发研究引发社会伦理、企求精神超越和构造世界图式的理论和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从身体哲学的视野研究修身理论的现代价值,有助于人们追求健康的身体素质、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并在规范自我行为中寻求身心关系的平衡,促进人的"自由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明修身是人们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恩想和吸取西方道德教育精华的基础上,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行为方式科学化的一种内求诸己的自我实现活动过程,以及人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社会转型和生活“意义范式”的转变,造成时代性的意义危机,人们必须寻求新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修身不仅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人们进行现代文明修身的过程就是生活意义的追寻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礼乐教化为主干的儒家文化贯穿其中,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以“序天地”为核心的儒家礼教在政治与伦理道德方面形成君臣尊卑、长幼有序的等级伦理关系;以“和天地”为目的的儒家乐教强调人与自然之和以及人与社会之和;以“修身”为目标的儒家礼乐教化从外在“礼”之约束内化为内在“乐”之协调统一,是古代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传承与发扬中华礼乐文化之精义,是在当今社会中寻求稳定和谐的发展之道,使中华民族在“和而不同”中海纳百川、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 ,形成了天文、地理、历史、军事、医学、艺术和法家、墨家、儒家等诸子百家学说 ,而其中的儒家学说对我国传统道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中庸》一书提出了修身的基本原则是“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 :尊重道德理性 ,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即能达到深广的认识又能体察入微 ,具备高超的见识 ,而行动适中。修身之道在于“诚意、正心”。诚意就是心地纯善 ,无瑕不恶 ,正心…  相似文献   

5.
简析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黄明理,蒋建民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发挥了政治和法律都无可比拟的社会功能,而在这一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儒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无疑起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辩护和支持的作用。一、传统义利观...  相似文献   

6.
实现馆员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马林芳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它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进程,影响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高校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7.
使者 《大家健康》2012,(8):54-54
儒家养生重在修身,其修身思想是同其人世精神紧密相结合的。儒家实践的八个步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儒又多吸收医学养生法,使儒医兼通,逐步形成了儒家系统的养生流派。儒家养生主要在于修身,其修身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儒家传统思想特别重视修身,并且围绕个体修身的主观意志力、主体能动性、修身方法以及持久性等方面,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修身理论体系。认真总结并借鉴儒家修身思想在这些方面的有益思考,对于引导医学生充分认识医德修身的重要性,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改善修身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那么,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呢?我们应该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修身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人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取得空前成绩的时代,同时也是文明流弊充分暴露的时代.文明发展的双刃剑在使人类的物质需求得以前所未有满足的同时,也使人类的精神与心灵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伤.人类的精神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重建精神家园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西去东来,在建筑能够长久滋润我们精神绿洲的源泉的时候,东西方人的目光超越岁月,突破地域,集中到了中国古代的圣哲——孔子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于是,用“生生和谐”贯通的精神与物质、人与人、身与心的普遍和谐观——这一闪烁不朽精神智慧的理论便传出了悠扬的现代回声.厚德载物——生生和谐的健康人生观“和谐”是在儒家以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极为重要的范畴,《周易》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这就是“太和”.认为天道的大化流行,万物各得其正,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才能顺利发展.这种和谐观是中国人对世界的特殊贡献.现代人对“生生和谐”智慧的关注,根植于现代人的存在境遇.  相似文献   

11.
汉唐儒学由于缺乏精神超越层面的范式和系统的理论论证,以致儒学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日渐式微。宋明新儒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兼采释道的出世精神,提出“孔颜乐处”这一精神超越层面的儒学新范式,并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证。“孔颜乐处”实质上是一种“见大心态”和“道充身安”的身心和谐状态。它的人性论基础是“诚无为,几善恶”,实现途径是“无欲故静”,社会功用是“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即以“身心和谐”去实现其时的“社会和谐”。“孔颜乐处”倡导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明儒在对隋唐佛道兴盛、儒学衰微之因做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道教的心性论、本体论、生成论、修养论并将之融入儒学,使儒学更加精致和完满,促进了儒学复兴并重拾思想主导地位。与此相反,道家道教之地位却日益旁落,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做出理论调适,从宋明理学之性善论、修身论、伦理观、治世观等吸取养分,对道家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结果是道教走出山林,走向民间,更具普适性,但也因此渐失本真,渐趋衰微。总而言之,宋明理学与道家道教既为维护各自的道脉和学统而对抗斗争,又为发展自身理论而相互融摄,表现为互融互摄、相资为用的特点,但殊途而同归,共同推动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51位中医药名家成才规律,为中青年中医药学者提供学习参考。[方法]通过亲访、整理、分析51位中医药名家成才经历,寻找中医药名家的成长共性,作出相应总结。[结果]中医药名家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都能跟名师学医,亲见中医疗效;中医药名家习医时熟读经典,热爱中医传统文化;中医药名家勤学苦读,善于总结;中医药名家重视医德修养。[结论]要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当首先培养其习医兴趣,在院校教育模式下,尤其要重视经典,注重名师教育,以“读书-临证-再读书”的方式多做总结,重视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构的差别,使中医理论实验课开出率较低,影响其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现代科学技术用于实验课教学中,解决中医理论课难以开设实验课问题,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不失为提高中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6.
儒医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崇尚天人合一、主张仁爱济世、强调自我完善等,这些因素对教育当代中医学子追求真理、关爱生命、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修养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医学长短脉的诸家学说及长短脉的临床意义,认为长短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长短脉的现代研究中,应精研脉意、确定域值参数,从而进一步发挥长短脉在辨证论治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过去我们对儒学批评过多,以至学生对儒学知之甚少,有很多误解。其实孔孟儒学与现代文化并不相悖,相反,其所蕴含的精华恰可解决现今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道德问题。在青年学生中开设儒学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设儒学课程应注意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精选授课内容;方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