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以65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的4~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13种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测定致敏变应原。结果 65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中451例(69.4%)符合条件的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测试有阳性反应。单种变应原阳性37例,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414例;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其中43例有哮喘病史。451例阳性病例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为390例(86.5%);其次是粉尘螨346例(76.7%)。血清IgE检测中阳性率达到83.3%,其中4~7岁组患儿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率达90.8%,血清IgE检测为87.3%,而且主要要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全蛋和牛奶的比例显著增加,8~14岁患儿分别为69.6%和78.1%。结论变应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屋尘螨、粉尘螨是深圳宝安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变应原,应作为该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湖北宜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常见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结果分析,为宜昌地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979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致敏变应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吸入变应原阳性率分布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结果:1 979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中1 545例(78.1%)呈阳性反应,男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未成年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成年组,1 545例阳性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粉尘螨1 242例(80.4%)、屋尘螨1 003例(64.9%)、蟑螂205例(13.3%)和蒿属花粉127例(8.2%)。结论:在宜昌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应作为宜昌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防治工作,尤其重视未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北京地区5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样本中81例4~18岁的患者设为儿童组,401例19~60岁的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前8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4。6%)、屋尘螨(64.3%)、花(28.7%)、杂草(26.5%)、藜(13。7%)、树Ⅱ(13.5%)、大豚草(12.5%)及树Ⅰ(12.5%)。儿童组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尘螨、夏秋花粉及杂草花粉是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北石家庄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种类,以及变应原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性,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99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NHD)皮肤点刺试验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合年龄及变应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本地区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和粉尘螨是最主要的变应原(43.46%、40.64%),其次分别为杂草(17.30%)、艾蒿(16.49%)和狗上皮(13.27%)。不同年龄人群中主要变应原并不完全一致。结论尘螨为本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梧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出该地区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 80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查找变应原。结果 受试患者中2 221例(79.32%)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粉尘螨2 040例(91.85%)、户尘螨1 960例(88.25%)、蟑螂1 056例(47.55%)。结论 在梧州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占据主要地位,应作为梧州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绵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混悬液对308例AR患者(男165例,女143例,年龄5~70岁)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各种变应原的阳性率。结果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前5位分别是蟑螂(42.20%,130例)、粉尘螨(38.64%,119例)、屋尘螨(35.06%,108例)、藜(9.09%,28例)和大豚草(7.46%,23例)。其中蟑螂、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阳性率远高于其他变应原(χ2=424.28,P<0.01)。结论蟑螂、粉尘螨、屋尘螨是绵阳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为本地区AR的防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具有变应性鼻炎症状、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分布特征。结果 ①2991例患者总阳性率为82.0%,主要变应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致敏原(χ2=2006.557,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双重过敏者为主;粉尘螨、屋尘螨反应强度均以(++++)为主,二者间反应强度差异无显著性(Z =-0.391,P =0.696)。②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254,P<0.01)。③不同病程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6.102,P =0.065)。④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23.317,P<0.01),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在10~12岁年龄段达高峰,之后减小。结论  尘螨为温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季节和年龄是影响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变应原,了解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61例经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诊断明确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对所测定的致敏变应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61例患者的SPT中,阳性率最高前5位为粉尘螨(76.55%)、屋尘螨(72.01%)、蟑螂(35.85%)、猫毛(11.35%)、狗毛(8.62%);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8,P=0.206);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中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占主导地位的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对于儿童的变应性鼻炎防控应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北荆门地区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患者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及主要变应原尘螨的致敏状况,为荆门地区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调查、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25例疑似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者,采用10种常见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行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比较2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和尘螨变应原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425例疑似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中298例为阳性反应,其中伴变应性哮喘89例。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92例、289例,其次分别为艾蒿45例、豚草31例、真菌Ⅰ19例、真菌Ⅱ15例、春季花粉Ⅱ14例、多价兽毛14例、春季花粉Ⅰ9例、多价羽毛3例。儿童组粉尘螨、屋尘螨皮肤试验和SIgE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其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结论:尘螨为湖北荆门地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最主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14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14种标准化变应原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并将患者按年龄分组,比较其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1408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粉尘螨78.20%(1101/1408)、屋尘螨74.01%(1042/1408)、艾蒿56.61%(797/1408);儿童组中常见变应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x2检验,P<0.05).结论 尘螨是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最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了解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对AR患儿进行SPT,描述变应原的分布特征,根据年龄和季节分层分析,同时对尘螨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74.67%患儿对2~4种变应原过敏。阳性率前三位的变应原分别是屋尘螨(93.16%)、粉尘螨(86.23%)、热带螨(40.73%)。屋尘螨、猫毛和德国小蠊在学龄组和学龄前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德国小蠊在春、夏、秋、冬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尘螨强阳性率在学龄组、学龄前组及春、夏、秋、冬季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尘螨是广州地区AR患儿的主要变应原。屋尘螨、猫毛和德国小镰在学龄组阳性率较高。德国小蠊为常年致敏变应原。尘螨过敏有强阳性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变应原,谱及标准化变应原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用阿罗格吸入性过敏原14类57种对2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阿罗格脱敏试剂进行脱敏治疗;类固醇药喷鼻治疗做为治疗对照组。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59.7%)、粉尘螨(54.1%)、禾本科草(27.4%)、花(24.9%)、杂草(20.9%)、霉菌I(20.9%),其中屋尘螨和粉尘螨占72.0%。145例皮肤点刺试验典型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76例完成71周的疗程,疗程结束时显效28例(36.8%),有效42例(55.3%),总有效率为92.1%,无效6例(7.9%);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76例共行2872次脱敏治疗,21例(27.6%)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0次(3.8%)局部反应;4例(5.3%)发生全身反应,共5次(0.2%)。结论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过敏原,其次为禾本科草和花粉。阿罗格变应原脱敏疗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高于类固醇药喷鼻,但需注意在实践中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建漳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1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漳州地区917例拟诊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test,SPT)。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SPT阳性率前4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7.0%)、粉尘螨(64.9%)、蟑螂(32.6%)、艾蒿(20.9%)。未成年组中尘螨和艾蒿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不同性别之间变应原分布无差异。结论尘螨、蟑螂和艾蒿是福建漳州地区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致敏变应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用11种变应原对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疑诊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详细采集病史资料。结果 710例(87%)患者变应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无爪热带螨、德国小蠊及狗毛皮屑,单一的变应原反应阳性者少,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发生变应原阳性反应,其中大多数是螨类,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与成人组变应原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为螨类,男女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儿童阳性率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试结果,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3 000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用点刺原液进行变应原测试,分析其结果,并探讨阳性病例在性别方面的多项差异性。结果3 0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阳性者2 631例,阳性率87.70%。其中粉尘螨阳性者2 463例,阳性率82.10%;屋尘螨阳性者2 235例,阳性率74.50%;蟑螂阳性者1 250例,阳性率42%。其中粉尘螨(+)351例,(++++)932例;屋尘螨(+)250例,(++++)837例;蟑螂(+)1 003例,(++++)39例。其中女性患者1 500例,阳性1 269例,阳性率84.60%;300例单一阳性变应原中,蟑螂131例,尘螨120例。男性患者1 500例,阳性1362例,阳性率90.08%;300例单一阳性变应原中,蟑螂162例,尘螨126例。结论点刺原液检出9种变应原阳性结果主要是粉尘螨和屋尘螨,蟑螂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仅次之;3种主要变应原中阳性强度最高的主要是粉尘螨和屋尘螨;女性患者阳性率较男性低,另单一阳性变应原中,女性对尘螨阳性率最高,男性对蟑螂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庆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该地区AR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8种变应原对576例疑似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在变应原阳性率方面的差异。结果:480例(83.3%)患者变应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艾蒿(73.3%)、大豚草(55.7%)、树Ⅱ(51.7%)、树I(48.3%)、粉尘螨(43.3%)及屋尘螨(36.7%),并且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性别组问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艾蒿、大豚草、树Ⅱ是庆阳地区最主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常见吸人性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1376例确诊为AR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并根据年龄分为2~7岁组、8~12岁组、13~18岁组和19~70岁组;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各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1376例AR患者,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两广交界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致敏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1124例AR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资料,统计各种变应原点刺阳性率并分析有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点刺时间及性别对各种变应原点刺阳性率及对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的影响。结果:吸入组变应原点刺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为户尘螨(77.0%)、粉尘螨(77.1%)、蟑螂(42.3%);食入组阳性率最高的为海蟹(39.5%)、海虾(31.1%)、带鱼(10.8%),总体样本的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为(3.6±2.7)分。各种变应原阳性率以及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随着患者年龄、点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变化趋势相同。吸入组中户尘螨、粉尘螨与猫毛阳性率在男性组与女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螨类是该地区AR患者的主要致敏原,患者年龄、点刺时间以及性别对AR患者致敏原的检出率与多重致敏程度均有一定影响,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可用来作为衡量患者致敏水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家居环境尘螨及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相关性,为小儿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出生于芜 湖市第二人民医院,3~4周岁时,对患有变应性鼻炎儿童进行家庭内随访,评估患儿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采集患儿家居环境灰尘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尘样中屋尘螨第1组分变应原(Der p1)和粉尘螨第1组分变应原(Der f1)含量,并对患儿进行血清尘螨sIgE水平检测。结果 对采集的64份尘螨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之间有正相关性(P <0.05);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Der p1 和Der f1 之间有正相关性(P <0.05)。患儿居室内Der p1 和Der f1 暴露水平与屋尘螨sIgE及粉尘螨sIgE相互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 >0.05)。结论 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家居环境尘螨含量及尘螨sIgE呈正相关,给临床科研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提示可通过检测sIgE水平初步预测变应性鼻炎症状严重性,通过加强尘螨健康教育及降低居室环境尘螨含量来防治过敏性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