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25-29
目的探讨马齿苋生物碱对乳腺癌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高、低转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细胞,并将两组癌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于裸鼠体内,观察马齿苋生物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率。比较各组肿瘤组织瘤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肿瘤组织对马齿苋生物碱的亲和力。利用ELISA检测方法分析肿瘤局部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马齿苋MDA-MB-231组和马齿苋MCF-7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MCF-7组和MDA-MB-231组肿瘤体积较马齿苋干预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马齿苋生物碱干预乳腺癌裸鼠后,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减少,并伴有肿瘤坏死和调亡。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对马齿苋生物碱有较高的亲和力。同时研究还显示马齿苋生物碱对肿瘤的VEGF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0)。结论马齿苋生物碱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调控肿瘤细胞代谢,可能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人参皂甙Rg3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对裸鼠的体质量及肿瘤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人参皂甙Rg3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P<0.05),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明显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P<0.05),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人参皂甙Rg3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甙Rg3各浓度组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在体内和体外均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机制认为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和Caspase-3,Caspase-9活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45-144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作用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h、48h、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时间的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作用后的凋亡率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阿帕替尼可以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的作用与其对细胞周期的相关性作用不明显。结论阿帕替尼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壮骨镇痛胶囊对高转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制备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浆对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法测定其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当正常大鼠血浆浓度≤15.0%时,对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浓度在5.0%~15.0%范围内,对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该药对MDA-MB-231细胞的最高非毒性浓度为2.5%:当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浓度为5.0%和1.25%时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含药血浆浓度为0.63%时对细胞迁移无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15.0%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且其作用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寄生生物碱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 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槲寄生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抑癌基因P53 mRNA表达变化。结果:槲寄生生物碱作用后SMMC-7721细胞出现显著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中P53 mRNA表达的相对强度,发现0.100mg/mL的槲寄生生物碱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小时后,P53 mRNA表达的相对强度增高(P〈0.01)。结论:擗寄生生物碱对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生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和MDA-MB-231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益气活血方对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釆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等观察益气活血方对MDA-MB-435S细胞和MDA-MB-231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益气活血方对MDA-MB-435S细胞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结果:益气活血方对MDA-MB-435S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益气活血方对MDA-MB-435S和MDA-MB-231细胞体外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80mg·L-1时,对MDA-MB-435S细胞体外黏附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P0.05);益气活血方对MDA-MB-231细胞体外黏附的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益气活血方对MDA-MB-435S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以通过抑制影响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黏附和侵袭,达到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from pinellia ternate,TATP)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il tetracolium,MTT)比色法以及集落形成率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TATP对MDA-MB-435S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检测TATP导致MDA-MB-435S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经TATP处理后,其体外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且与药物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经TATP作用24、48、72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8.37μg/ml、52.16μg/ml、33.63μg/ml。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中,TATP组细胞尾DNA含量、尾长及尾动量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TATP能明显抑制MDA-MB-435S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DNA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置溶剂对照及沙立度胺不同浓度组、时间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分析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结果①在(10~200)mg/L浓度范围,沙立度胺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48h后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均达到高峰,其中又以100mg/L浓度组抑制率最高。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沙立度胺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碱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槲寄生碱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接种96孔板,待细胞生长良好后加入含不同浓度槲寄生碱培养液,取3个时间点(作用24h、48h、72h)采用MTT比色法观察槲寄生碱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孔A值)×100%.结果:0.1mg/mL和0.2mg/mL浓度组在24h、48h、72h均表现出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作用,且作用强于5-Fu.0.05mg/mL组在3个时间点也表现出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作用,但作用弱于5-Fu.0.025mg/mL组在作用48h后才表现出对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槲寄生碱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腺病毒rAd-MK-TNFα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转染系列重组腺病毒,观察rAd-MK-TNFα在乳腺癌细胞Bcap37中TNFα的表达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对照病毒对乳腺癌细胞及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不同。结果 rAd-MK-TNFα感染Bcap37细胞后,可检测到TNFα的表达;rAd-MK-TNFα对Bcap37乳腺癌细胞存在生长抑制作用,且与其病毒浓度呈正相关;rAd-MK-TNFα对人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小于非靶向腺病毒(rAd-CMV-TNFα)。结论rAd-MK-TNFα可能通过靶向表达TNFα对乳腺癌细胞产生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疫苗是利用肿瘤抗原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近来肿瘤疫苗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治疗手段本文根据肿瘤疫苗的常见种类,从细胞载体肿瘤疫苗、肿瘤多肽疫苗、肿瘤基因疫苗以及抗独特型抗体肿瘤疫苗等方面对肿瘤疫苗的设计原理、增强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龙  刘璐 《现代医学》2002,30(1):68-70
放射免疫治疗 (RIT)实体性、非实体性肿瘤具有独到优势 ,许多新的核素和抗肿瘤导向载体被用于制备肿瘤RIT药物。高能 β射线发射体和α粒子发射体 ,采用噬菌体展现、转基因小鼠技术制备人源单抗 (McAb)及抗体功能片段的应用带来了RIT药物的革新。反义寡核苷酸和基因片段作为新型的抗肿瘤导向载体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芒果甙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作用,近期的研究报道芒果甙具有抗肿瘤作用。芒果甙抗肿瘤作用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NF-κB信号途径激活、影响E-cad介导的细胞黏附及信号转导、干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及与化疗药物发挥联合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西罗莫司(Sirolomus)原称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是新型强效亲脂性三烯含氮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免疫抑制剂。它在抗移植排斥反应、预防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等方面均有作用。近年来发现它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西罗英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态水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正态水为溶剂配制的培养液培养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黑色素瘤等细胞系的肿瘤细胞,观察正态水对肿瘤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同时,观察正态水对阿霉素敏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采用正态水配制的培养液培养多种肿瘤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均有所下降;用正态水配制的培养液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传代22代后,生长速度下降;正态水增加了低浓度阿霉素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系由肿瘤细胞凋亡所致。结论正态水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可增加阿霉素抗肿瘤敏感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ODNs)在放、化疗及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简单介绍CpG-ODN的基本概念、结构、作用途径及其抗肿瘤免疫活性,重点介绍近几年来CpG-ODN作为一种新的抗...  相似文献   

17.
华蟾素为我国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二类新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镇痛等药理作用,可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华蟾素对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初步认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其独特疗效,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仍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随着华蟾素在临床抗肿瘤中的广泛应用,现就华蟾素抗恶性肿瘤的机制、毒副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鬼臼毒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因毒性强、副作用大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由鬼臼毒素结构改造所得的衍生物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已成为应用于临床的抗癌代表药物。它们对小细胞肺癌、睾丸癌、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均有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诸如抗癌谱较窄、水溶性差,以及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芩素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清除活性氧自由,预防肿瘤发生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文章就黄芩素以上几方面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罗丹宁衍生物WL-276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的罗丹宁衍生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以氨基酸为原料,经环合和缩合反应,合成了化合物Ⅱ1-4,然后分别与硫化氢供体ADT-OH偶联得到化合物Ⅲ1-4,共合成了8个目标化合物,其中4个未见报道,其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确证。然后用MTT法筛选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Ⅱ1,3,4和Ⅲ1-4对HepG2肿瘤细胞和DU145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Ⅲ的活性比Ⅱ强;化合物Ⅲ2,4对HepG2细胞和化合物Ⅲ1,2,4对DU145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