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65-96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是随着信息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这一新问题并呈日趋严重之势。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网络成瘾比例为14.8%(2005年为13.2%)。网络成瘾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精神障碍、退学、自杀、犯罪等,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针对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率普遍不高的问题,采用实证方法,证实社会影响因素对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率的正向积极作用,深入分析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主观规范等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和连动效应,以期理性设计医疗健康类App的社会化发展策略,为m-Health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户培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抑郁症健康信息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健康信息需求特点,为优化服务提供支持。方法:以抑郁症为例,从物理需求、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3个层面对用户健康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根据用户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描述,进一步细化健康信息需求类型。结果:健康信息消费者的认知需求最广泛,社会角色对健康信息需求的干扰较多,用户对抑郁症健康信息最大的关注点是社会生活以及症状,对预防的关注较为缺乏。结论:社会化问答社区主要满足健康信息消费者的认知需求,不同健康信息需求所受干扰因素不同,社会化问答社区应增加对健康信息消费者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及网络对医科大学生思想理状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网民与日俱增 ,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增长迅速 ,为了了解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对 2 0 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认为丰富大学生与外界沟通途径者占 74.1 1 % ,给学生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者占 1 6.7% ,为求学、求职、科学研究提供方便者占 5.58%。结论 :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是积极向上的 ,上网是当前一大趋势 ,网上学习有关知识 ,了解信息 ,主流是好的。但网上无海关 ,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 ,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法规教育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杜绝网络中不健康东西对大学生的影响 ,保证高科技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起因的心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IA,intemet addiction)、网络成瘾障碍(IAD,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强迫性网络使用(compulsive intemet use),最近被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V,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其实,每个术语均反映了对过度上网(excessive intemet use)性质的不同理解。网络成瘾障碍(IAD)是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是用以描述那些整天只盯住电脑屏幕上网,而不顾家庭等社会责任的网民;而青少年则是以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为主的学生,他们因上网而妨碍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对社交不感兴趣,注意力沉浸在上网,而形成人格孤僻,对社会认知一行为障碍,甚至产生精神障碍^[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积极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患者积极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量表对青岛市4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纳入自我效能后,积极度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直接作用仍然显著(β=0.751,P<0.001),且自我效能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430,P<0.001),中介效应值为21.4%。纳入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发现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060,P<0.001)。结论:自我效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积极度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即积极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翟倩  丰雷  张国富  刘敏  王晶晶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87-169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物,普及率逐年递增。个体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单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在带来前所未有便利的同时,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成瘾现象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广大青少年人群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时期,同时也是对文化知识进行选择的一个关键性阶段,心理和生理状态尚未成熟和稳定,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数量在网民年龄结构比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况从多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网络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关系,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对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推断相结合,调查其社会网络状况;根据其身心健康状况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比较两组的社会网络状况。对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病组与健康组的社会网络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1),健康组明显优于患病组;社会网络与人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性(b=0.053,P<0.01)。多元回归也表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孩子数、是否获助情况、紧急时能否借到钱等。结论社会网络能影响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社会支持度高者患病率低,健康水平高。应采取措施鼓励人们建立健全社会网络,形成好的社会支持,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危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本文概述了网络成瘾对人格、人的社会化过程、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动机以及生理健康的影响,揭示了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自2008年起稳居世界第一且每日都在大幅度增长,其年龄结构表现出鲜明的年轻化特征,学生网民规模更是达到网民总数的30%左右.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在网络世界也开始延伸和拓展,这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化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及准入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探讨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 ent,HTA)与卫生技术准入的对象、HTA方法学及HTA对卫生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视对医疗行为主体与客体的评估、加强HTA优先顺序的确定和社会适应性的评估、加大HTA对卫生决策的影响力度等对策,以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的HTA和卫生技术准入制度,推动卫生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刍议现代健康概念的分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亨贞  谢旭  王怡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32-133,135
现代社会过于完满的健康观使得健康成为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柏拉图式"的图景。如何解决新时代健康观的完整性与其过于完满引起的健康目标理想化的矛盾,如何兼顾健康的完整性和可实现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启发,本文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由低向高将健康划分为四个层次:生理健康—生理、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3.
梳理我国卫生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从政策、规划,专业教育宣教机构,学术期刊和科普出版物等方面加以介绍,阐述公众对健康素养的认知以及我国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视和发展。提出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健康事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医疗卫生领域分配的基本原则。中国的卫生公平排在世界倒数第四位,这是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卫生分配和利用的不公平导致基层卫生服务萎缩,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加之国家医药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责任不到位,使得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居民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差距拉大。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的实现。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不良的现状,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围绕科学发展、机制保障、构建整体、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的核心,才能有效改善公平,使群众分享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卫生资源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而公共卫生学专家的任务是提供技术支持和教育民众.总结了在云南省防治SARS的斗争中,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配合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积极应对SARS疫情,撰写各种防控方案、实施健康教育、对医学生进行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等工作的经验,论述了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必须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们的心态正常,想法和观念中没有扭曲,是一种理性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个人能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待人接物,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失败和挫折,也包含成功和喜悦。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这都必须保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近年来政府正积极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模式,但是不同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尚不明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目的 探究当前不同形式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完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提供思路。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截面数据,共纳入8 860例有效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社区提供的起居照料、心理健康支持、上门看病和送药及健康宣教四类健康支持服务的提供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使用核匹配方法进行处理组(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健康支持服务)与对照组(老年人所在社区未提供健康支持服务)的匹配,默认使用二次核,带宽设定为0.06,应用K近邻匹配和半径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8 860例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3.43±0.90)分,处于一般水平。4类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供给情况:887例(10.01%)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起居照料服务,3 111例(35.11%)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上门看病和送药服务,1 271例(14.35%)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3 824例(43.16%)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保健知识。不同现居地类别(城乡)、所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4类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供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分析显示,社区是否提供起居照料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关,处理组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比对照组高出0.123分(ATT=0.123,P<0.05),社区是否提供上门看病和送药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无相关性(ATT=0.012,P>0.05),社区是否提供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相关(ATT=0.083,P<0.05),社区是否提供保健知识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无相关性(ATT=-0.017,P>0.05)。异质性检验发现,4类健康支持服务与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等各亚组老年群体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相比于其他群体,东部城市社区、家庭年收入越高、学历越高的老年人越容易在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中获益。结论 参与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比被动接受式服务更有利于保持或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社区应进一步丰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模式,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加速融合;推动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从“大水漫灌”式逐渐走向精准化。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国家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并给世界各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与挑战-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国家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信息网络也成为了敌对国家、势力获取我国信息,渗透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破坏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各个领域的条件下,网络信息安全已经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将围绕当前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中可能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卫生研究是促进卫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战略性措施,研究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卫生研究水平的高低,而且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卫生研究能力的工作中,要注重加强“硬科学”与“软科学”的有机结合,既要培养二者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又要建设二者结合的复合型队伍,更要创造二者结合的研究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控制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使卫生决策更加科学化,卫生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从而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环境为中介分析了城市化与人口健康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文章定性分析了环境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对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水平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健康城市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