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小腿乏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17例乏脂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每天两次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小腿患处,对照组每天两次外用凡士林乳膏封包小腿患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湿疹情况。结果治疗7 d和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和98.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4%和8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乏脂性湿疹疗效肯定,起效时间短,安全性好,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进入冬天,很多患者发现皮肤上突然多了很多小裂纹,周围还有细碎的脱屑,到了晚上会钻心的痒……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乏脂性湿疹,是一类冬季常见病,乏脂性湿疹又称裂纹性湿疹或冬令湿疹,主要见于老年人.由于皮肤表面水分脱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的皮肤鳞片状干裂,伴有瘙痒,其主要发病的部位是双下肢,尤其是小腿胫前最明显.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蛇脂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乏脂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93例乏脂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蛇脂乳膏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瘙痒程度、面积和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蛇脂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乏脂性湿疹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科从1995年7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德国路易坡大药厂生产的喜疗妥(Hirudoid)软膏与瑞士素高大药厂生产的素高捷疗(Solcoseryl)软膏对乏脂性湿疹、淤积性皮炎和寻常型鱼鳞病3种皮肤病作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次主要对多层CT用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患者共5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2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23例嫌色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给予多层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比较,女性的患病几率更高,P0.05,具有可比性;且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后两者要小,P0.05。当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CT值的临界值在41.2Hu时,其特异性为77.5%,敏感性为78.9%;而非透明细胞肾癌平扫CT值的临界值在23.5Hu时,其特异性为79.5%,敏感性为81.3%;当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廓清率在-7.3%时,其上述指标分别为84.3%与63.2%;非透明细胞肾癌廓清率在-8.6%时则为84.6%与70.5%;当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皮髓期H值在39.4Hu时,其上述指标为68.5%与78.9%,而非透明细胞肾癌皮髓期H值在27.1Hu时上述指标为70.4%、79.9%。结论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非透明细胞肾癌在多层CT中的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临床诊断中并不容易被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层CT用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日至2018年01月20日我院收治确诊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共19例,嫌色细胞癌患者21例,11例为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术前患者均接受了多层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关于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以及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析之中,女性患病几率明显更高,组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发病率明显低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非透明细胞肾癌应用多层CT进行诊断,CT表现有一定特征,但在临床诊断之中难以被鉴别。  相似文献   

7.
在本刊今年第七期的杂志上有一篇《诊断“皮炎”也要综合分析》的文章。文中提到了这样一位患者:全身皮肤干燥、瘙痒五六年,查体除皮肤干燥、少量脱屑外,无其他明显异常。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按照“乏脂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瘙痒症”、“干燥综合征”等多种诊断进行治疗,但疗效不显著。因为被冠以多种疾病的“帽子”,患者还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后经过该文作者的进一步询问,了解到患者的皮肤干燥可能与其洗澡太勤、水温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结果 15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血管平清肌脂肪瘤均为单发病灶,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3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仍较明显并见延迟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边界清晰,无包膜,在T2WI上呈低信号,DWI上扩散不受限。结论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为典型的CT、MRI表现,术前可以与肾癌作出鉴别,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9.
我出诊时曾接诊过一个外地病人,男性,30多岁,主诉:全身皮肤干燥、瘙痒5、6年。查体:全身未见明显的皮疹,主要表现为干燥、少量脱屑,尤其双手部、肘窝、下肢及胭窝处最明显。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曾就诊过多家医院,有过“乏脂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等多种诊断,甚至一家医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患者很恐惧,因为他听说这是不治之症,此次就诊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到底得的什么病,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Rad-score对鉴别肾上腺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行胸部或腹部CT平扫的150例肾上腺乏脂性腺瘤和130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并随机分成训练集(196例)和测试集(84例)。利用3D-slicer软件从CT平扫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和皮尔森相关系数检验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得到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风险因素构建Rad-score,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诊断效能。结果 共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降维并筛选出17个组学特征,后去掉强相关特征,得到10个影像组学参数。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4个风险因素并构建了Rad-score。在训练集中,Rad-score鉴别诊断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最佳临界值为0.552,AUC为0.934,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817、0.918和0.868;在测试集中,Ra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CT在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非透明细胞肾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诊治的85例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肾癌组)与42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瘤组)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与观察两组的多层CT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情况与特征。结果 肾癌组与脂肪瘤组的肿瘤最大径为(72.34±21.48)mm和(43.67±15.20)mm,肾癌组明显大于脂肪瘤组(P0.05)。肾癌组的钙化、杯口征、边界模糊、假包膜、延迟强化、肾外转移等CT特征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脂肪瘤组(P0.05)。肾癌组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的CT值分别为(40.82±2.91)Hu、(74.29±17.30)Hu和(76.20±13.30)Hu,都明显低于脂肪瘤组的(50.93±2.78)Hu、(123.95±17.20)Hu和(114.20±5.20)Hu(P0.05)。结论 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非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特征比较类似,从肿瘤最大径、CT特征与增强CT值能够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海普林软膏 (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是一种非激素类固醇类含肝素钠软膏 ,我科自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11月对 96例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1.1 入选标准 ①符合局限性慢性湿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平扫 CT 和门静脉期 CT 鉴别肾上腺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经临床随访证实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乏脂性腺瘤患者 42 例和肾上腺转移瘤患者 43 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肿瘤分布、形态、囊变、钙化进行分析,测量病灶的大小和 CT 值,计算绝对增强值和相对增强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组肿瘤中有统计学意义连续变量的诊断效能。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肿瘤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布、形态、囊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 CT 值、门静脉期 CT 值、绝对增强值、相对增强比,以及病灶的大小、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当相对增强比大于阈值 169% 时,其诊断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982、88% 和 98%。 结论 简化增强 CT(联合平扫 CT 及门静脉期 CT)的相对增强比阈值为 169% 时,可准确区分肾上腺乏脂性腺瘤和转移瘤,特别是平扫值在 10~30 HU 的病灶。  相似文献   

14.
裂纹湿疹(或缺脂性湿疹)与恶性淋巴瘤有关,但罕见。自1986年至今,已观察到7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1.5岁(极差43~86岁),患有系统性淋巴瘤,并发裂纹湿疹。5例为T细胞淋巴瘤,1例为B细胞淋巴瘤,1例为霍奇金病。所有患者都有共同的特征:①裂纹湿疹和淋巴瘤同时发生,②泛发性湿疹,③无其他可引起裂纹湿疹的疾病,④湿疹对局部外用皮质激素和润滑剂耐受,但随淋巴瘤的消退而消退,常随淋巴瘤的复发而复发。除1例外,其他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多为活动性淋巴瘤。出现顽固性、泛发性裂纹湿疹时,应及时检查是否有淋巴瘤,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男性…  相似文献   

15.
李小敏  窦晓晖 《广东医学》2005,26(2):262-262
外耳湿疹是一种发生在外耳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其主要特征是瘙痒、多形性皮疹、局部渗液、痂皮,易反复发作。我科2002-2004年使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外用涂搽治疗外耳湿疹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例429] 患者19岁,男,学生,初诊于1972年2月。病历:患者消瘦,从脸部到前膊、下腿、对称性地出现湿疹。出现痂皮、湿润而瘙痒。这种状态从小就有,属于先天性渗出性体质的特异反应性皮炎。此患者还患喘息。但出现湿疹时却没有喘息发作。注射西药后湿疹一消失,喘息就发作起来。喘息比湿疹更难受。患者的湿疹在夏天症状减轻,冬天严重。  相似文献   

17.
湿疹是婴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Ⅳ型变态反应.婴儿的皮肤发育尚不健全,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毛细血管网丰富,皮肤内的钠和水的含量比较丰富,容易发生过敏反应[1] .湿疹的特点为不规则皮疹,可出现小水疱,水疱破溃后有渗出,渗出液逐渐结成黄色痂皮,痂皮脱落后形成潮红的水肿型糜烂面,水肿消退后糜烂面消失,皮肤干燥,可出现少量薄痂或鳞屑,最后湿疹消失.如果继发感染,婴儿还会出现全身症状[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CT在肺癌患者中鉴别诊断肾上腺转移瘤和乏脂性腺瘤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8例(转移瘤组67例;乏脂性腺瘤组51例)伴有单侧肾上腺实性结节、且行胸部或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肺癌临床分期、肾上腺结节的大小、位置、平扫和双期增强CT值、囊变/坏死及强化峰值期。利用单变量分析筛选出在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后,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评价各特征参数及诊断模型的效能。结果 转移瘤组的平扫CT值高于腺瘤组(P<0.001),且其男性、形态不规则、囊变/坏死以及Ⅲ/Ⅳ肺癌临床分期的比例均高于腺瘤组(均P<0.05)。与转移瘤比较,乏脂性腺瘤呈相对更快的“快进快出”强化模式(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AUC=0.672)、平扫CT值(AUC=0.776)、囊变/坏死(AUC=0.580)、肺癌临床分期(AUC=0.671)和强化峰值期(AUC=0.671)是预测肺癌肾上腺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乏脂性腺瘤(Lp-AA)与嗜铬细胞瘤(AP)在多期CT检查中CT值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5月期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15例)和乏脂性腺瘤(1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变最大径、形态、边界、环形/弧线样强化、坏死囊变、钙化、各期平均CT值及廓清率等指标绘制ROC曲线,同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得出各组变量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P与Lp-AA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形态、边界、钙化及动静脉期CT值、绝对廓清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组相比,Lp-AA组的病变最大径、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以及相对廓清率均呈现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平扫CT值、延迟期CT值、最大径、相对廓清率分别达到36.2 HU、56.7 HU、39.8 mm、19%,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694、0.894、0.792,敏感度分别为73.3%、93.3%、80%、86.7%,特异度分别为82.4%、47.1%、78.2%、64.7%。结论 通过比较病灶坏死囊变、环形/弧线样强化、最大径、平扫及延迟期CT值和相对廓清率,有助于临床鉴别乏脂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1下肢慢性静脉病概况 下肢慢性静脉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 of the lowerlimbs)主要包括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下肢浅静脉曲张和静脉性溃疡,其次包括下肢水肿、足靴区色素沉着、静脉性湿疹、白色萎缩症(白色瘢痕组织)和脂性硬皮病(皮下脂肪组织引起的硬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