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荪托盖液对IL-2、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竹荪托盖液对辐射损伤大鼠IL-2、NK的影响。方法:SD大鼠以60Co-γ线一次性全身照射造成辐射损伤。灌服竹荪托盖液30天采血作IL-2、NK细胞指数检测,解剖取胸腺、脾脏作指数测定。结果:竹荪托盖液组胸腺、脾脏指数明显增加,IL-2、NK提高。结论:竹荪托盖液能增加胸腺、脾脏指数,增加IL-2、NK细胞指数。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蜜环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蜜环菌菌丝体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测定菌丝体生物量的方法,利用液体摇瓶培养方式,筛选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的最适浓度,最终确定蜜环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碳源的最适种类为糊精,氮源最适种类为豆饼粉提取液,玉米浆、硫胺素都有促生长作用,乙醇作为小分子碳源对蜜环菌菌体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铵和硝酸钠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添加磷酸二氢钾促进菌体生长。结论:通过对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蜜环菌液体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如下:25%的豆饼粉提取液,2%的玉米浆,2.5%的糊精,0.06%的硫胺素,1.0%的乙醇,0.3%的磷酸二氢钾,pH值6.0。以此培养基培养蜜环菌,最终菌丝体收率可达到1.9 g/100m 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灌喂竹荪托盖液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以最大体积的竹荪托盖液掺饲法喂饲小白鼠,测定日累积最大耐受量,以大、中、小3个剂量组喂饲小鼠3个月,观察小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小鼠1d内累积口服竹荪托盖液的最大耐受量≥9000g/kg,相当于成人拟用量的450倍,连续3月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毒性。结论:竹荪托盖液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竹荪,又名竹参、竹笮、僧笠蕈等,为担子菌纲鬼笔科真菌植物,系我国特产,属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裙组成.菌柄白色或灰白色.菌盖较小,钟形,表面有网格式络膜,具有微臭和暗绿色粘液.菌裙白色,从菌盖处下垂,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眼.菌托为白色或淡紫色.竹荪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竹林下生长的竹荪种类也不同,其中以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美味红菇菌丝体的最适培养条件并测定其成分。方法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美味红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国家标准测定法测定菌丝体成分。结果葡萄糖是最适碳源、酵母膏是最适氮源、硫酸锌是最适无机盐;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5 g·L-1、酵母膏13.0 g·L-1、硫酸锌0.20 g·L-1、氯化钙0.20 g·L-1、磷酸二氢钾1.0 g·L-1、硫酸镁0.50 g·L-1、培养液80 ml/250ml三角瓶、28℃、160 r·min-1、140 h;菌丝体成分含量分别为水分93.24%、粗蛋白2.53%、碳水化合物2.10%、粗纤维1.67%、粗脂肪0.26%和灰分0.20%。结论液体培养法制备美味红菇菌丝体最大产量为17.83 g·L-1,其成分含量与子实体相近。  相似文献   

6.
沃野 《气功》2010,(10):918-919
竹荪,又名竹参、竹笙、僧笠蕈等,为担子菌纲鬼笔科真菌植物,系我国特产,属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裙组成。菌柄白色或灰白色。菌盖较小,钟形,表面有网格式络膜,具有微臭和暗绿色粘液。  相似文献   

7.
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培养方式、碳源、氮源对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宜的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基.方法 以B号山药试管苗为材料,运用一步培养法和两步培养法筛选最佳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氮源和碳源进行诱导培养,定期对微型块茎的诱导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两步培养法、60g/L的碳源(白砂糖或蔗糖)、[NO3-]/[NH4 ]为3:1、总氮量为30 mmol/L时有利于山药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结论 首次建立了两步培养法诱导山药微型块茎形成的培养模式,筛选出了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为微型块茎的离体诱导形成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稳定大田产量、降低菇农的栽培风险。方法:对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野生羊肚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环境因素(温度、光照、pH值)和营养因素(碳源、氮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最佳生长条件。结果:羊肚菌丝分支较多,不同菌丝产生的分支有接合现象;平板培养条件下,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钾,pH值7.0,温度25℃~26℃,黑暗培养条件下羊肚菌菌落生长旺盛,产生较多气生菌丝和菌核。结论:安徽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在温度25℃~26℃,pH值7.0,黑暗条件下平板培养时,长势最好,菌丝淡黄色,生长最快、气生菌丝最多且有菌核产生;最适合羊肚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  相似文献   

9.
竹荪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及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然竹荪中经脱脂、采用20、40、60、80℃四个不同温度热水梯度抽提、Sevage法脱蛋白、乙醇沉淀得到四种粗竹荪多糖。对其中在60℃下提取的多糖进行研究。经测定此多糖具有较高的粘度,再对其用丙酮进行分级得到纯度较高的竹荪多糖-3。用气相色谱对其单糖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荪多糖-3是一种以葡萄糖为主的多糖,通过刚果红实验证实此多糖可能具有三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0.
猪苓菌丝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猪苓暗培养,观测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对猪苓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猪苓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产生猪苓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1. 猪苓菌的营养需求比较简单,在只有碳源和氮源的简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麦芽汁培养基、GPY培养基和GPC培养基比较适合于猪苓菌固体培养; 3. 玉米浆、酵母膏、奶粉、硫胺素、伴生菌提取物、蜜环菌提取物、活性白土、硅藻土、高岭土等对猪苓生长都显示出促进作用; 4. 固体培养猪苓菌丝能分泌黑色素; 5. 麦芽汁培养以及以甘油、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都可以诱导猪苓菌丝形成菌核; 6. 麦芽汁培养基和甘油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丝体中含有猪苓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长裙竹荪托盖液修复大鼠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渝南  唐礴  熊彬  蔡美珠 《中药材》2006,29(2):174-176
目的:研究竹荪托盖液修复辐射损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以60CO-γ线300CGY(55CGY/m in6′6″)一次性全身照射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竹荪托盖液(大中、小剂量)组,贞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照射后第二日开始进行灌喂试验,30天后一次性断颈处死实验大鼠,采血作免疫指标检测。结果:竹荪托盖液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Ⅱ、NK细胞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CD3 则无差异,CD4 /CD8 比值竹荪托盖液组1.60,贞芪组1.29,空白组1.37。结论:竹荪托盖液能修复辐射损伤最敏感的免疫活性T细胞,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T细胞生长因子的指数,明显激活免疫调节细胞(NK)。其明显的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可能是多糖与微量元素的双重效应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4,(8)
目的:建立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统计学方法确定纵条纹炭角菌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碳源以麦芽糖、葡萄糖或玉米粉最佳,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最佳碳氮比为5∶1,其他最佳培养参数为pH 6、接种2块菌饼、振荡培养7 d。K、Mg、P及VB1对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表明,在麦芽糖4%、黄豆饼粉0.8%、pH 7、25℃及振荡培养13 d的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结论:液体培养优化条件下可大量获得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菌丝体干重可达8.65 g/L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不同固体与液体发酵培养基对火木层孔菌桑黄生长特性如外观形态、发酵液颜色及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效与速效培养固体平板及液体发酵培养方法,记录并观察菌体形态、发酵液颜色随培养基成分、时间变化情况。结果:速效培养基培养的桑黄更易生长成疏松的"刺"状,色素类成分代谢更快,且菌丝体质轻;添加长效碳源与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的菌体表面光滑,色素类成分代谢缓慢,菌丝体质重。结论:长效与速效养分对桑黄菌体形态及次级代谢产物产生差异影响,通过探究不同培养基对桑黄生长特性的影响可为桑黄的进一步深层发酵研究及药理活性物质的获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鲍氏针层孔菌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考察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鲍氏针层孔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摇瓶实验,对不同的碳源、氮源、接种量、起始pH 和温度进行筛选。结果:鲍氏针层孔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时,所需的最优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适宜的接种量、起始pH、温度分别为6%,6.0,28 ℃。结论:通过摇瓶实验获得的数据将为鲍氏针层孔菌工业化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士钊  郑维发 《中草药》2007,38(12):1874-1878
目的探索影响人工培养条件下桦褐孔菌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为指标,对不同碳源、氮源、pH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作用下的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进行测定。结果最适合桦褐孔菌积累水解鞣质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最佳pH是5.5。Cu2 在0.8mmol/L,Co2 在1.6mmol/L,Zn2 在1.6mmol/L,Mn2 在1mmol/L,NH4 在4mmol/L时都能明显地促进水解鞣质的合成。结论以葡萄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pH为5.5的培养基有利于桦褐孔菌水解鞣质的积累。Cu2 ,Co2 ,Zn2 ,Mn2 添加到上述培养基中是进一步提高培养产物水解鞣质积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郭肖红  高文远  李克峰 《中草药》2007,38(6):907-911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和磷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不定根生长及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HPLC分析手段,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和磷源浓度,研究其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量的影响。结果碳源、氮源、磷源对于不定根培养是必需的。以蔗糖为碳源,添加30g/L蔗糖,培养20d,不定根增殖倍数最高,60g/L蔗糖最适合丹参酮ⅡA合成,低质量浓度蔗糖更利于原儿茶醛合成。间歇添加蔗糖至培养25d,不定根增殖率是对照的2.3倍,丹参酮ⅡA量是对照的2.4倍。培养基NH4 和NO3-总浓度保持60mmol/L,NH4 /NO3-为1∶4、1∶4、1∶1时分别得到最大的不定根增殖倍数、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量。改变培养基KH2PO4浓度时,丹参不定根生长均比对照组旺盛,但高浓度KH2PO4抑制了丹参酮ⅡA合成。结论本实验确定了丹参不定根悬浮培养的最佳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比例和磷源浓度,表明不同碳源、氮源和磷源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He Z  Lu ZM  Xu HY  Shi JS  Xu ZH 《中药材》2011,34(11):1722-1725
目的:分析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的樟芝菌丝体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方法:利用顶空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分别在液体培养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中分析得到49种和43种化合物。其中,蘑菇醇、3-辛酮、蘑菇醇乙酸酯、乙酸辛酯和乙醇是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中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蘑菇醇、3-辛酮、3-甲基丁醛、γ-十二内酯、甲基-2-糠酸酯和蘑菇醇乙酸酯为固体培养樟芝菌丝体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和固体培养樟芝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相似,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和IAA等对金铁锁毛状根的侧根发生频率、空间排布和平均长度的影响,揭示毛状根空间构型和生长的关系。方法在悬浮培养条件下,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和IAA浓度,观察和分析金铁锁毛状根空间形态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当培养基中添加30g/L蔗糖、NO_3~-/NH_4~+为28∶2(氮总浓度为60mmol/L)和0.5mg/L IAA时,单位长度侧根生长数、根的生长点数量、根的生长级数等参数均达到最佳,毛状根的长势较好,生物量最大。结论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和生长素浓度,获得有利于金铁锁毛状根生长的空间构型,促进毛状根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9.
灵芝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刚  李宝健 《中药材》1998,21(8):379-381
本文从无机盐、氮源、碳源、维生素等方面研究了灵芝发酵培养基的配方,然后根据发酵时所得到的不同菌粉得率,最终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灵芝发酵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在短期内培养出质优、含多糖量高的菌丝体。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接种于不同的氮源、碳源培养基中桑黄菌丝体的生长曲线、生长形态、生物量、生理生化等指标,筛选出最适的桑黄菌丝体生长培养基。结果桑黄生长的最佳液体、固体培养基均为黄豆+玉米的综合培养基:黄豆50 g/L,玉米粒50 g/L,葡萄糖30 g/L,KH_2PO_4 3 g/L,MgSO_4 0.75g/L,维生素B_1 1 mg/L。结论最佳单因子结合对桑黄的生物量、多糖积累有协同效应,组合后的发酵体系中生物量达到32 g/L,多糖量达到5.661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