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米夫定对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一应用拉米夫定预防良性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方法 总结单一应用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31例良性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乙肝病毒再感染情况,同时检测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乙肝表面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38.2个月(3.2~70.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乙肝病毒总的再感染率为19.4%(6/31),术后1、3、5年乙肝再感染率分别为7.1%(2/28)、16.0%(4/25)及26.1%(6/23),生存率分别为87.1%(27/31)、80.6%(25/31)及66.1%(20.5/31)。术前HBeAg和HBVDNA的清除率分别为54.5%(6/11)和50.0%(5/10)。术前HBVDNA和HBeAg阳性患者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率高。结论 拉米夫定可以有效地预防良性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的再感染;术前应尽可能使HBVDNA和HBeAg转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再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HBs Ag转为阴性,HBV再感染9例,术后1年内HBV再感染率为9.2%(7/76),2年内再感染率11.8%(9/76)。结论拉米夫定与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HBV的再感染,肝移植术前HBe Ag阳性及HBV-DNA阳性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在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干预下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因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即开始给予核苷类似物控制病情,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预防方案.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HBV再感染发生率、存活率及预后.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2周HBV DNA水平、HbeAg水平、YMDD变异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核苷类似物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33例,再感染率为9.7%,再感染时间为术后(8.4±13.2)个月(2~49个月),术后1、3、5年再感染率分别为7.0%、10%、13%.33例患者HBV再感染后均停用HBIG,并调整核苷类似物的用量,除3例HBV DNA定量为3 log10~5 log10拷贝/ml外,其余均控制在3 log10拷贝/ml以下.340例患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9%、83%和82%,其中HBV再感染者分别为94%,87%,81%,未再感染者分别为89%,82%,82%,Log-rank检验显示HBV再感染对患者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828).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P=0.035)、HBVDNA定量>5 log10拷贝/ml(P<0.001)是发生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复发后HBV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分别为27.9%和8.7%(P=0.001).结论 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及术前HBV DNA>5 log10拷贝/ml是影响HBV再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核苷类似物联合HBIG预防方案的干预下,HBV再感染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 (HBV)是世界上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有逾 3.5亿的HBV携带者 ,而其中约有 2 5 %会导致肝硬化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的人达 30万人〔1~ 3〕。而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 ,但由于乙肝相关性肝脏疾病受体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率高达70 %~ 80 % 〔4,5〕,复发后 1年实际生存率仅为 6 8% ,3年生存率为 4 4 % 〔6〕。因此在国外自 80年代起曾被列为肝移植的禁忌证〔7〕。直到 90年代中期 ,拉米夫定 (lamivudine)的使用取得了预防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良好效果〔8,9〕,才使得乙肝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者肝移植时保留下腔静脉与否与术后HBV再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及HBV DNA原位杂交法检测15例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的HBV标志物,对20例不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经典组)与7例HBV复制活跃并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背驮组)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典组10例(50.0%)及背驮组5例(71.4%)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壁的HBV标志物HBsAg、HBcAg及HBV DNA均呈阴性。经典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HBV再感染1例,再感染率5.0%(1/20),再感染时问在术后22个月;背驮组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无一例发生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0(0/7)。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BV复制活跃者其肝后下腔静脉组织中无HBV存留及复制。因此,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不会增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受体HBV再感染或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12月98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术后采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单用方案预防HBV再感染,58例采用LAM+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用方案。对HBV再感染者予以阿德福韦(adefovir,ADV)抗病毒治疗。结果17例肝移植患者出现HBV再感染,其中14例明确存在YMDD变异。术前血清HBVDNA阳性者术后2年HBV再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前者术后采用LAM+HBIg联合预防者其HBV再感染率显著低于单用LAM预防者(P〈0.05),而后者术后LAM单用和LAM+HBIg联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HBV再感染者改用ADV治疗后,13例(86.7%)于治疗后1~3个月HBVDNA转阴。结论术前降低血清HBVDNA水平和术后LAM+HBIg联合预防方案能有效降低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对术前HBVDNA阴性者,术后可选用LAM单药预防方案。ADV能够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抑制HBV变异株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评价拉米夫定预防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 4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者22例,慢性重型肝炎并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者12例,慢性重型肝炎者7例,其中HBVDNA阳性16例。41例患者均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前15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术后41例患者均服用拉米夫定。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出现HBV再感染,其中9例为YMDD变异毒株感染,术后1、2年的HBV再感染率分别为9.8%(4/41)、24.4%(10/41)。术前血清HBVDNA阴性者术后HBV再感染率(12.0%,3/25)明显低于HBVDNA阳性者(43.8%,7/16)。术前长期服用(超过6个月)拉米夫定者和未服用拉米夫定者术后HBV再感染率分别为66.7%、23.1%,均明显高于术前短期(未超过6个月)服用拉米夫定者(0,P〈0.05)。结论 术前服用拉米夫定可降低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率,但服药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长期、单一的应用拉米夫定易导致病毒变异而出现耐药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对HBV再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原发病为乙肝相关性疾病且术后随访超过半年的原位肝移植患者资料.结果 285例肝移植患者随访时间为6~59个月,术后HBV再感染10例,再感染率为3.5%.其中9例患者合并肝癌复发,HBV再感染发生于肝癌复发后1~7个月.肝癌复发患者与肝癌未复发和良性肝病患者HBV再感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例肝癌复发或转移灶切除标本中有1例免疫组化染色HBsAg阳性、HBcAg弱阳性.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核苷类似物是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有效治疗措施,肝癌复发是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所致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含量,探讨HBV再感染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75例乙型肝炎所致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以及肝移植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血清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结果 275例血清标本中,术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抗-HBc阳性者的血清HBVDNA均为阳性;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及抗-HBc阳性者73.8%的血清HBV DNA阳性;HBsAg及抗-HBc阳性者67.6%的血清HBVDNA阳性。术后1周患者的HBsAg及HBVDNA均为阴性。术后1个月,69例HBsAg转为阳性,其中48例(69.6%)HBVDNA为阳性。术后3个月,137例HBsAg为阳性,其中104例(75.9%)HBVDNA为阳性。结论 乙型肝炎所致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HBV的再感染率较高,应用FQPCR检测HBVDNA含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体内HBV的复制情况,可与HBV标志物检测互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 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15±1.72和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 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