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萍  陈丹  石金秀 《临床医学》2011,31(6):79-80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在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69例早期先兆流产血清孕酮水平,根据治疗结果将先兆流产患者分为妊娠持续组和妊娠失败组,并与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失败组的孕酮水平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 nmol/L为标准判断妊娠结局的灵敏度为88.55%,特异度为89.47%。结论血清孕酮可以作为判断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05-606
目的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40例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保胎失败组18例和持续妊娠组22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2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激素水平,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结果保胎失败组雌二醇(E2)、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显著低于持续妊娠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妊娠组E2、P、HC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E2、P、HCG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存在相关性,观察孕妇血清性激素水平可有效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先兆流产孕妇7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45例)和难免流产组(32例)。另随机选取该院同期诊断的正常孕妇2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检测比较3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结果 3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均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s HLAG和孕酮水平过低可能预示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与先兆流产的临床关系,为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安胎成功组(84例)和安胎失败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G、P以及E2检测结果及其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清HCG、P及E2检测结果后分析得知,安胎成功组血清HCG、E2水平在孕3周时与安胎失败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胎成功组孕6周及孕9周时血清HCG、E2水平均高于安胎失败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胎成功组患者血清P在孕3、孕6及孕9周均高于安胎失败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G、P及E2是维持早期正常妊娠的重要激素,三者联合检测可以预测先兆流产的结果及保胎治疗的预后,对判断是否继续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及血HCG检测对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妊娠孕妇2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孕酮及血HCG检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妊娠结局良好组(良好组)60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不良组(不良组)60例、早期妊娠正常组150例(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及HCG水平,观察不良组以孕酮、HCG单独和联合预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良好组和不良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良好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明显低于不良组(P0.05)。不良组以孕酮+HCG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单独孕酮、HCG检测准确性、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孕酮单独检测(P0.05),高于单独HCG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妊娠结局孕妇的血清孕酮及血HCG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妊娠早期检测血清孕酮及血HCG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536-1537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孕期为5~12w,经超声确认先兆流产的患者111例,根据妊娠治疗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71例和保胎失败组4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正常妊娠的孕期同为5~12w的14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5~12w孕周时检测血清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继续妊娠组、保胎失败组与对照者孕妇分别在第5~7、8~10、11~12w血清中P与E2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孕妇的血清P、E2水平在第5~7、8~10、11~12w均高于继续妊娠组与保胎失败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继续妊娠组孕妇的血清P、E2水平在第5~7、8~10、11~12w高于保胎失败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E2水平的变化与先兆流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持续观察血清P、E2水平的动态变化,可有效预测先兆流产及妊娠结局,指导临床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诊治的先兆流产患者49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孕酮和CA125,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和保胎成功情况。研究组血清CA125浓度比对照组高,血清孕酮浓度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和失败组患者的孕酮和CA1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对于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孕酮与CA125的测定,能够准确进行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与早期流产结局的关系及β-hCG在预测早期流产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早孕流产患者55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20例、流产组35例,同期门诊就诊的正常宫内妊娠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孕酮和β-hCG值,并分析两者在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与对照组(P0.05),先兆流产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孕酮、β-hC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孕酮、β-hCG对预测妊娠结局的敏感度分别为77.14、62.86,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5.71,优于β-hCG单项检测(χ2=4.786,P0.05),与孕酮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血清孕酮、β-hCG与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85、100、90,特异度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更有利于预测孕妇的妊娠结局,对于临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77-3778
目的探讨孕酮、β-HCG、CA125联合检测对早期先兆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单胎孕妇124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观察1组52例(先兆流产经治疗后继续妊娠)、观察2组17例(难免流产)和对照组55例(正常妊娠孕妇),采取化学放光法测量孕酮、β-HCG、CA125水平,观察三项指标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2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观察1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CA125水平高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观察1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保胎后的结局为金标准,难免流产17例,继续妊娠52例,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各指标单独检测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孕妇CA125水平明显升高,孕酮、β-HCG水平明显下降,而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准确性更高,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血清金属蛋白酶-12(ADAM-1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检测在早孕期孕妇先兆流产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123例为先兆流产组,正常妊娠者123例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患者均给予保胎治疗,依据治疗结果分为妊娠失败组(57例)和继续妊娠组(6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DAM12、HMGB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PSV)、血清ADAM12、HMGB1水平对先兆流产预后的判断价值;Kappa检验分析TVCDS单独及联合血清ADAM12、HMGB1预测先兆流产预后与随访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妊娠组雌二醇、孕酮、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且继续妊娠组雌二醇、孕酮、β-hCG水平显著高于妊娠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RI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且继续妊娠组RI显著低于妊娠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PSV显著高于先兆...  相似文献   

11.
妊娠早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与先兆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在妊娠早期(4-10周)中的浓度变化;以及先兆流产出血组与正常妊娠组这三种性激素的浓度差异。方法选择在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就诊妊娠4-10周的妇女279例,B超监测至看到原始心血管搏动后定期产科检查。将其分为两组:正常妊娠组213例和先兆流产出血组66例;再按孕周分为6个亚组(9-10周为一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中HCG、孕酮、雌二醇水平。结果两组HCG、E2水平与孕周均呈正相关,孕酮水平与孕周无相关性。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出血组HCG:4-7孕周水平无明显差异,但≥8周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孕酮:4孕周和大于8孕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至8孕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二醇:各孕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兆流产出血组孕妇各孕周血清HCG、E2水平虽能与孕周成正相关,但r值均低于正常组,同时HCG〉8孕周两组有差异,提示先兆流产出血组胚胎活性低于正常组。两组孕酮与雌二醇t-检验结果,提示孕酮、雌二醇水平都是维持早期妊娠的重要因素,先兆流产出血组E2低于正常组显著。妊娠早期进行HCG和孕酮联合雌二醇浓度监测能预测先兆流产病情的危险性,合适的雌孕激素比值是保持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结局者妊娠早期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早期单胎妊娠妇女314例,随访至孕3个月.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及睾酮.根据妊娠结局及临床症状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妊娠结局者早期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妊娠组167例(53.18%);异常妊娠组147例(46.82%),其中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102例(69.39%),难免流产组29例(19.73%),胚胎停育组16例(10.88%);正常妊娠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及胚胎停育组[(3 104.6±1 507.1)、(2 361.0±1 057.9)、(1 250.0±624.5)、(1465.7±724.4)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雌二醇及睾酮水平与孕周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0.62、0.24,P均<0.05),孕酮水平与孕周无相关性(r=0.15,P=0.06).结论 动态检测孕早期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及睾酮可以指导临床医师保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对早期妊娠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停经35~45 d的确诊妊娠且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外均无妊娠迹象的孕妇280例,检测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随访并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结果: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P<0.05).血清孕酮>20 ng/mL组无患者发生难免流产或异位妊娠.妊娠早期血清孕酮水平越低,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孕酮<10ng/mL组无正常妊娠患者,难免流产及异位妊娠患者比例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48 h β-HCG上升理想的孕妇较上升不理想的孕妇宫内妊娠结局良好的比例高,难免流产及异位妊娠比例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联合检测血清孕酮和48 h β-HCG上升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和孕酮检测在先兆流产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40例早孕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n=76)、先兆性流产组(n=87)和流产组(n=77)。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和β-h CG水平。结果妊娠第4、5、6周,流产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先兆性流产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妊娠第4周时,3组孕妇血清β-h C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第5、6周,3组孕妇血清β-h CG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流产组孕妇的血清β-h CG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的血清β-h C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早期孕妇的血清β-h CG水平和孕酮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先兆妊娠和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于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35例,难免流产组31例,同时选取同期5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β-HCG、P、CA125,分别比较三组上述指标水平。结果难免流产组血清β-HCG、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继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的预测的灵敏度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P、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难免流产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预测先兆流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CG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76例有复发性早期流产史并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HCG+地屈孕酮组和单用黄体酮治疗两组。HCG+地屈孕酮组各治疗12周。另选正常早孕健康妇女38例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检测血清P、E2和HCG水平以评估治疗结果 ,记录妊娠结果及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周之前,HCG+孕酮组与对照组相比,HCG、E2、P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孕酮组与黄体酮组相比无差;8~12周,HCG、E2、P的水平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孕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体酮组比较P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情况:HCG+孕酮组38例,足月妊娠分娩成功37例(97%),黄体酮组38例,足月妊娠分娩26例(68%),两组相比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疗效好,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pHCG及孕酮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孕患者90例,将孕期4-6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和流产组,每组各30例,在妊娠第4、5、6周,测定和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在妊娠第4、5、6周,3组孕妇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问差异P〈0.05),流产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不同时点孕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差异P〉0.05);3组孕妇之间、不同时点之间β-HCG水平差异和不同组与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组内差异、交互作用P均〈0.05),流产组孕妇β-HCG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可作为反映胎儿状态和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及早期诊断先兆流产的辅助指标,对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5):5981-5983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妇科住院的40名异位妊娠妇女,门诊20名难免流产和20名正常宫内妊娠妇女。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孕酮值及HCG值,以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确定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血清孕酮临界值(cutoff point)。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异位妊娠组β-HCG值与先兆流产组有差异(P〈0.05),但与难免流产组间无差异(P〉0.05)。推荐11ng/ml作为血清孕酮诊断异位妊娠的临界值。结论:异位妊娠的血清孕酮值显著低于正常宫内妊娠,其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怀孕早期孕妇的血清孕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早期先兆流产中具有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 选取孕龄6-9周的孕早期孕妇221例,根据妊娠的结果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92例、最终流产组61例和健康对照组68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对血清中的孕酮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孕6~9周继续妊娠组各孕周P及β-HCG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最终流产组各孕周P及β-HCG水平均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酮水平变化同β-H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孕6~9周时血清P和β-HCG水平检测是孕妇早期先兆流产判定的有效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对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1例先兆流产孕妇(其中妊娠未成功者75例,妊娠成功者46例)、40名健康正常妇女(其中未妊娠者20名,妊娠者20名)的血清中抗β2-糖蛋白Ⅰ抗体(IgM型)的水平。结果先兆流产组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总阳性率为58.7%,与对照组(1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未成功组阳性率为78.7%,与妊娠成功组(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未成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成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先兆流产组、多次先兆流产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健康正常妊娠组(P〈0.05),而不同次数先兆流产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与体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存在有关,检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为先兆流产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