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eobaete: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粘膜,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从Hp的发现至今已超过25年的历史,关于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已越来越明确^[2],而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则是热点中的重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2.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普通人Hp的感染率为50%~80%,在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71%~94%。根除Hp是防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途径之一[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西医经典三联疗法曾使Hp根除率达90%,但近年来由于Hp耐药导致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以下称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满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情志、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中医胃肠病学》将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湿热、瘀血、阴虚、气虚、阳虚五型.临床中发现萎缩性胃炎黄苔占相当大比例,而黄苔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有效治疗Hp 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提高Hp 感染根除率已成为胃癌早期防治的重点.我院自2008 年以来采用中成药摩罗丹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 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人胃粘膜活体组织标本中发现并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Hp相关性疾病进行大量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确认:Hp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与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1994年WHO将Hp确定为Ⅰ类致癌原,因此,根除Hp对治疗Hp相关性胃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原菌 ,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HP在人群中有很高的感染率 ,HP的检出率在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约为 70 %~90 % ,慢性活动性胃窦炎为 10 0 %。在我国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每岁增加 1% )。对 HP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根除 HP治疗已为大家所公认。西药治疗 HP感染有多种方案 ,但有的患者不愿接受抗生素治疗 ,且近年来也不断发现原…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1989年国际上正式易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Hp感染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p感染后诱发炎症反应引起胃粘膜屏障损害,HP可通过刺激胃泌素及胃酸增多而引起十二指肠溃疡,研究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时HP带菌率为86%左右。所以,在胃炎、溃疡病治疗中清除HP实为必要。近几年来,中医药研究治疗HP感染取得一定成效和进展,本文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发现至今已20年,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40%~60%。大量研究结果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体。国内外学者对其流行病学、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用机制、检测方法和药物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新的胃炎分类法——悉尼系统。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3年 Warm和 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HP)以来 ,该菌和胃与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1994年 WHO将 HP与 HBV病毒、HCV病毒并列为甲类生物致病因子 ,1997年 4月 ,国内外消化病学专家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共识 ,认为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经调查 ,我国是 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 ,HP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为 40 %~ 6 0 % ,胃溃疡中为 70 %~ 80 % ,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 pyI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是胃癌的I类致病因子,且与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检测并治疗Hp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时Hp感染的检测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1 Hp的致病因子及致病作用Hp是格兰氏阴性杆菌,呈"S"或"L"型,一端有2~6亿条带鞘鞭毛,Hp依赖鞭毛运动.因其粘附特性而定植于胃黏膜小凹及其临近表面上皮而繁殖.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多数人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文献上称为HP 相关性胃炎(HP associated gastritis,HPAG)[1] .Hp 感染相关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泛酸"等病证的范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发现至今已20 年,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40%~60%[2] .由于Hp 耐药率越来越高,因此,HP 相关性胃炎的治疗现状非常严峻,标准的三联疗法Hp 根除率只在60%~80%,而在临床上联合中药治疗Hp 感染却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清幽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已被明确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HP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 5 0 %~80 % ,因而杀灭和根除HP已成为治疗慢性胃炎及溃疡的关键。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中药 ,辨病辨证相结合 ,治疗HP相关性胃炎 60例 ,总有效率为 90 % ,并与西药治疗 3 0例对照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性胃炎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齐鸣  肖扬 《江苏中医药》2002,23(11):25-26
近年来 ,众多的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 ( HP)与胃部疾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1〕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开展了运用黄芪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共诊治 65例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久延失治进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因此,清除HP是治疗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键.1997年以来我科根据慢性胃炎病程较长,多属虚实挟杂的病理征候,筛选一组中药,优化配伍,组成胃舒煎剂,临床观察治疗HP感染性胃炎、溃疡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雨 《河北中医》2008,30(12):1304-1305
幽门螺旋杆菌(Hp)是寄生在人胃内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已被列入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2008年,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Hp感染88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8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1983年Warren等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证实了Hp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有些学者提出“无Hp无溃疡”的理论。目前研究认为Hp感染是其致病和致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西医疗法抗Hp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1],70%的GU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2 1,Hp在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GU癌变的重要危险因素[3].尽管目前相关的临床治疗不断更新,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使根除Hp...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82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首次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现已证实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全球有超过50%的人感染有Hp,西方国家感染率为25%~50%,发展中国家则高  相似文献   

19.
抗幽门螺杆菌免疫抗体口服液清除幽门螺杆菌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消化性溃疡、胃炎的致病菌,已被医学界公认。清除HP的感染就成了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重要的有效措施。我们用纯化培养的HP免疫奶羊,使其羊奶中产生高效价的HP抗体,服用此羊奶以清除消化性溃疡、胃炎患者的HP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周清除率93.5%,总有效率100%,临床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1 抗HP羊奶抗体口服液的制备 从数个消化性溃疡病人胃粘膜中分离培养出的HP,经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阴性S形弯曲形菌,在需氧或厌氧环境中不生长,做尿素酶、氧化酶、过氧化酶、硫化氢等试验符合为HP,  相似文献   

20.
现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的Ⅰ类致病因子,还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多种胃外疾病相关。因此,根除Hp对维护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中医药抗幽门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