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1 02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 022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肝功能、甲胎蛋白水平,同时进行肝影像学检查;将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不良结局组,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调查的1 02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8.00%,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1例患者中不良结局组34例,对照组107例。不良结局组中男性、年龄≥50岁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母亲HBsAg阳性情况、对乙肝了解情况、饮酒情况、生活习惯、规律治疗在不良结局组与对照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患者母亲HBsAg阳性、对乙肝不了解、饮酒、未规律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的预防干预,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轻度腹水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75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成模型组和验证组。根据患者有无并发轻度腹水,将模型组分为未并发腹水组(32例)和首发轻度腹水组(88例);验证组分为未并发腹水组(31例)和首发轻度腹水组(2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轻度腹水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评估其价值,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球蛋白比例(A/G)≤1.15、糖类抗原125(CA125)≥23.55 U/ml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轻度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P=ey/(1+ey), y=-1.269+1.803×(A/G赋值)+1.666×(CA125赋值),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1样蛋白3(Dnase1L3)、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联合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病组)和185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Dnase1L3、CAR、MHR水平以及肝功能, Pearson分析Dnase1L3、CAR、MHR与肝功能的相关性。追踪患者住院30 d存活情况,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ase1L3、CAR、MHR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30 d死亡的价值。结果肝病组血清Dnase1L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CAR、MHR高于对照组(均P<0.05), 肝病组血清Dnase1L3、CAR、MHR与AST、ALT、TBiL均呈正相关(均P<0.05)。236例患者30 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发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17.5%;易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腹膜、消化道、泌尿系统及其他部位,分别占41.7%、27.8%、16.7%、8.3%及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实施侵入性治疗、血清白蛋白<30g/L、血白细胞<4×109/L、有并发症、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实施侵入性治疗、有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肝功能Child分级是引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很多,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妊娠妇女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合并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代偿期64例(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1例(失代偿期组),对两组妇女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肝硬化妇女失代偿期的乏力、腹胀、尿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代偿期组妊娠妇女(P<0.05)。失代偿期组妊娠妇女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门静脉直径、凝血功能指标PT、PLT均显著大于代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显著低于代偿期妊娠妇女(P<0.05)。失代偿期组的早产率(33.33%)、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8.75%)、胎死宫内发生率(19.05%)、产后出血发生率(19.05%)、上消化道出血率(14.29%)均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妊娠妇女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较代偿期妊娠妇女有统计学差异,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小板计数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4例为肝硬化代偿期组。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记录血小板计数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水平,PCR探针荧光法进行HBV-DNA定量;根据肝脏弹性水平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将结果分为5个等级。结果肝硬化代偿期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和HBsAg、HBcAb-IgM滴度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HBcAb滴度(12.69±1.27) S/CO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的(9.11±0.95) S/C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小板计数以及HBsAg、HBcAb、HBcAb-IgM滴度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HBsAg、HBcAb-IgM滴度呈负相关(均P0.05),与HBcAb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小板计数、HBsAg、HBcAb、HBcAb-IgM滴度变化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年4月至1988年10月间,本文应用酶联吸附法(EIA)对石家庄地区Ml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了抗-HD的检测,共发现35例阳性,阳性率12.92%,其中男性阳性率14.06%(27/102),女性为10.13%(8/7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石家庄地区可能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在这些人群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抗-HD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携带者,但三者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合并或重香感染HDV对乙肝慢性化及肝硬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证明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中丁型肝炎病毐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石家庄地区乙肝基因型/亚型分布特征,探索其与乙肝感染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7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型/亚型检测,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描述和检验。结果基因型检测成功样本共233例,其中,C型占81.11%(189/233),B型占18.03%(42/233),D型占0.86%(2/233),基因亚型检测结果为:C2亚型占75.10%(175/233),B2亚型占16.74%(39/233),C1亚型占6.01%(14/233),B1亚型占1.29%(3/233);原发性肝癌、慢性乙肝患者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肝硬化(P=0.013,P=0.026);C基因型HBV感染者相对B型具有更高的HBe Ag阳性率和HBV DNA滴度(P=0.012,P=0.002);相对B型,C型HBV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P=0.006),且具有显著更高的患癌风险(P=0.029)。结论石家庄地区流行HBV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C2、B2为主要亚型,HBV C型感染者更容易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但是需要更大样本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资料表明,约有6%~20%慢性乙肝患者在5年内会进展至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早期为代偿性肝硬化,晚期则为失代偿性肝硬化,二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但是多数肝病专家认为,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应持续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以延缓病程进展,减低合并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评价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预测。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各100例、92例、90例,分析肝纤维化四项(肝纤四项)、 APRI、AST/ALT指标水平对肝硬化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四项、APR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升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1/[1+EXP(-1.479+0.048CⅣ+0.039HA-0.357PⅢP-0.044LN+0.097APRI+0.533AST/ALT],该模型经过似然比检验(χ~2=12.160,P=0.125),提示模型拟合良好,该模型诊断准确率为91.4%。ROC曲线结果显示,对于诊断肝硬化代偿期肝纤四项联合APRI,AST/ALT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871、灵敏度为78.33%、特异性为90.00%)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于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纤四项联合APRI,AST/ALT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937、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92.0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实验室指标肝纤四项、APRI,AST/ALT检测在肝硬化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评估效能高于单一指标检测,为临床肝硬化分期的诊断可提供参考,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程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相关高危因素,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对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与年龄、性别、治疗前HBV-DNA载量、长期饮酒史、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2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7例(23.61%)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经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治疗前HBV-DNA载量、有无长期饮酒史、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等因素对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2、14.421、11.466、4.303、7.81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30,95%CI:2.402~282.115;OR=27.478,95%CI:1.777~424.891),而抗结核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是防治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保护性因素(OR=0.079,95%CI:0.008~0.830)。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组抗结核期间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率及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率分别为8.82%、17.60%、8.82%,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的36.80%、52.60%、42.10%(P<0.05)。 结论 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口服恩替卡韦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减少肝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To determine the HLA-linked immune response gene that controls low responsiveness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LA typing was performed in 33 initial non-responders (male:female = 23:10, age 1.5–46 years) who had poor antibody response (anti-HBs < 10 mIU ml−1) after four doses of plasma-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Of 33 initial non-responders, 26 received two additional doses of either the same vaccine (n = 18) or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n = 8) and returned for anti-HBs measurement. At 1 month after the sixth dose, anti-HBs was still <10 mIU ml−1 in 20 cases and 10–20 mIU ml−1 in three cases. Analysis of HLA antigen frequencies in these 23 ultimate low responders revealed that nine (39%) were positive for DR14,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low responsiveness to hepatitis B vaccine with HLA-DR14. In addition, 26% of the ultimate low-responders were positive for DQ3, a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rat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mong the nine ultimate low-responders with DR14, seven were heterozygous for this allele, while the other two cases had a single isolated DR14; and all nine were in association with DR5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DR14-DR52 association, probably dominantly expresse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low immune responsiveness to hepatitis B vaccine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Taiw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肥胖主效基因SH2B1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认知和社交功能的关联,为AS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应用动物行为学实验和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BTBR小鼠(n=6)与对照小鼠(n=6)认知、社交水平差异及SH2B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构建SH2B1基因敲除小鼠(SH2B1-/-小鼠)(n=6),比较其与对照小鼠之间认知水平及社交功能的差异,并使用Western-Blot实验探究SH2B1-/-小鼠海马组织中认知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BTBR小鼠较对照小鼠认知水平显著降低(P<0.05),社交能力显著下降(P<0.05),SH2B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0.05)。SH2B1-/-小鼠较对照小鼠表现出认知水平降低(P<0.05)以及社交功能损害(P<0.05)。SH2B1-/-小鼠认知相关蛋白CREB和CaMKⅡ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62,P<0.05)。结论 SH2B1基因可能与ASD认知和社交功能损伤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留置双J管后定植细菌的种类分布。方法收集某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留置双J管的患者。根据留置双J管的时间,将其分成A组(置管时间≤1个月)和B组(置管时间1个月)。所有患者在拔管前后分别进行膀胱尿及双J管细菌培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膀胱尿及双J管定植细菌的种类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共纳入妊娠输尿管梗阻患者237例,其中A组129例,B组108例。双J管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78株,A组检出35株,B组检出43株,两组患者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占比率分别为54.29%、67.44%,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率分别为37.14%、25.58%;检出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株)、肠球菌属(12株)、葡萄球菌属(12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及铜绿假单胞菌(7株)等。A、B两组患者的双J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膀胱尿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双J管细菌培养阳性率(39.81%)高于A组患者(2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患者的膀胱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留置双J管定植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且留置的时间越长,细菌定植的概率越高,培养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序列突变与HBs Ag、anti-HBs共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3例HBs Ag、anti-HBs共阳性的CHB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33例HBs Ag阳性而anti-HBs阴性的CHB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乙型肝炎病毒S区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两组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均为B或C基因型,未见其它基因型;两组在年龄、性别、HBV基因型、血清HBV DNA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试验组S蛋白在N-端(2. 61%vs. 1. 21%)、主要亲水结构区域(1. 69%vs. 0. 48%)(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特别是"α"决定簇(3. 23%vs. 0. 63%)的氨基酸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 01),但在C-端(1. 75%vs. 1. 22%)氨基酸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突变率最高的点是S蛋白的第126位氨基酸;两组氨基酸插入和缺失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HB患者中S蛋白序列氨基酸的突变特别是"α"决定簇的突变可能与HBs Ag、anti-HBs共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ALL3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283对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SALL3的甲基化状态,评估SALL3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癌中SALL3启动子区甲基化率(38.87%)高于相邻癌旁组织(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3,P<0.000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HBV病毒感染状况、肿瘤大小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肝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046,P=0.018 9)、临床分期(χ2=4.684,P=0.030 4)、门静脉瘤栓侵犯(χ2=14.930,P=0.000 1)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ALL3基因甲基化(OR=1.73, 95%CI:1.28~2.33, P=0.002 6)、肝硬化(OR=1.56, 95%CI:1.11~2.18, P=0.009 6)、临床分期(OR=1.63, 95%CI:1.36~1.94, P=0.000 0)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数Cox回归分析证实SALL3基因甲基化(OR=1.41, 95%CI:1.02~1.94, P=0.035 7)、临床分期(OR=1.73, 95%CI:1.39~2.01, P=0.000 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ALL3启动子甲基化的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甲基化HCC患者[(20.37±3.5)月vs.(30.77±5.5)月, P=0.002 4)]。结论 SALL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作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的乙肝"两对半"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3117例(男1860,女1257)企业职工,全部静脉抽血作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检查,其中HBsAg和HBsAb均阴性606人(19.44%),HBsAb阳性2 047人(65.67%),HBsAg阳性464人(14.89%).而HBsAg和HBsAb阴性的606人中HBeAb或HBcAb阳性,或两者同时阳性56人(1.80%).结论本调查职工HBsAg阳性率为14.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为65.67%;HBsAg和HBsAb均为阴性占19.44%,易感者比率较高,有必要及早采取注射乙肝疫苗等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受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77例,慢性肝炎患者61例,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为对照组。比较GP7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门静脉主干直径在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及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比较肝硬化各亚组GP73水平的差异;分析各组GP73与ALT、AST、ALB、TBIL、PT及门静脉主干直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的GP73 水平较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01)。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 < 0.001);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C级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组(P < 0.05)。肝硬化组GP73水平均与血清AST、ALT、TBIl、PT及门静脉主干直径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GP73在肝硬化组表达升高,与肝功能损伤指标密切相关,血清GP73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放射工作人员921例,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n=481)、放射治疗(n=153)、核医学(n=83)、介入放射学(n=90)和工业探伤(n=114)5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微核检测。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5组放射工作人员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09,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核医学组均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和工业探伤组(P<0.05),而且介入放射学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组(P<0.05),但微核率与个人年有效剂量间未见明显量效关系(P>0.05);不同体检类别间微核率比较,岗前组与岗中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26,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岗中组微核率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仍存在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的遗传损伤,应进一步加强对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降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