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耀  方传勤 《安徽医药》2016,37(10):1232-1235
目的 探究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87例,在发病72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血清Tau蛋白进行测定,并在发病3个月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发病3个月的MMSE评分,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IV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两组的Tau蛋白水平,并将Tau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26.4%。痴呆组72 h内血清Tau蛋白水平(107.98±14.50)pg/mL,非痴呆组为(75.17±6.26)pg/mL;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卒中后非痴呆组(t=14.752,P<0.05)。偏相关分析,Tau蛋白水平与MMSE呈负相关(r=-0.144,P<0.05)。结论 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或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珺晔  徐珉华  周淳 《安徽医药》2016,37(10):1248-1250
目的 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 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 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 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L vs(32.8±9.6)pg/m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在修复面部缺损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缺损中度以上的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即旋转皮瓣组35例,改良菱形皮瓣组48例,对比两组术前皮损面积、术后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满意程度。结果 旋转皮瓣组患者术前皮肤缺损面积为(2.41±1.86)cm2,改良菱形皮瓣组为(2.49±1.93)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850)。旋转皮瓣组患者术后切口长度(5.29±0.82)cm,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的(2.62±0.7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5,P<0.001)。旋转皮瓣组额部满意度评分为(8.40±1.30)分,改良菱形皮瓣组为(8.50±1.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874);旋转皮瓣组鼻部满意度评分为(7.20±1.00),改良菱形皮瓣组为(7.1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837);旋转皮瓣组面侧颧颊部满意度评分为(8.5±1.00),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的(7.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2,P=0.003)。结论 中等大小的皮肤缺损,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均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旋转皮瓣对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优于改良菱形皮瓣。  相似文献   

4.
孙传成  苏义林  汪芹 《安徽医药》2016,37(10):1273-127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高位肛门闭锁患儿45例,23例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LAARP),22例行后矢状路肛门成形术(PSARP),比较两种肛门成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LAARP与PSARP比较,出血量[(12.1±3.6)mL vs(16.1±2.6)mL,t=-4.25,P<0.05)]、住院时间[(10.2±2.7)d vs(15.2±1.9)d,t=-7.1,P<0.05)]降低,肛门括约肌功能[(1.5±0.5)分vs(1.1±0.4)分,t=2.94,P=0.005)]改善;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大便失禁、直肠积粪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位肛门闭锁患儿LAARP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较好,且住院时间、出血量较PSARP明显降低,LAARP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吕明闯  庞彬  朱立君  丁叶 《安徽医药》2017,38(10):1310-1314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3)。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小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疼痛介质浓度水平(包括神经肽Y、P物质和前列环素);测定细胞和体液免疫相关指标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82±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0.62)分;且观察组的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浓度为(215.38±25.9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7.02±16.41)pg/mL,P物质和前列环素浓度分别为(6.28±0.71)μg/mL和(49.23±6.12)p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1.76)μg/mL和(67.23±7.12)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功能发育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除外肺部感染、需吸氧及机械通气等影响肺功能疾病的早产儿。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及非脑损伤组,矫正胎龄40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肺功能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共55例,其中脑损伤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非脑损伤者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脑损伤组早产儿呼吸频率[(51.4±6.3)次/min比(42.8±5.8) 次/min,t=5.19]、每分钟通气量[(431.0±84.4)mL/min比(344.3±64.5) mL/min,t=4.31,P<0.05]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达峰时间比[(28.1±4.3)%比(35.4±7.2)%,t=-4.27]、达峰容积比[(32.8±2.3)%比(39.9±3.8)%,t=-9.42]、呼气峰流速[(58.7±11.7)mL/s比(67.7±13.7) mL/s,t=-2.54]及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51.7±8.4)mL/s比(61.6±12.8) mL/s,t=-3.19;(34.4±4.9)mL/s比(47.4±7.4) mL/s,t=-7.23;(31.5±4.0)mL/s比(40.7±7.3) mL/s,t=-6.24,P均<0.05]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结论 脑损伤组早产儿肺功能发育较非脑损伤组早产儿更为不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0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3.32±1.03)d vs(4.12±1.06)d,(5.42±1.06)d vs(6.13±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5,P < 0.001;t=3.4478,P < 0.001);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 014.98±752.97)元vs(3438.12±671.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24,P <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过程中,能改善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葛小花  郑贤芳 《安徽医药》2017,38(8):1042-1044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清宫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确诊瘢痕妊娠患者50例临床资料,将其中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患者作为A组,20例行"药物治疗+刮宫术"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A组患者术中中位出血量低于B组(10 mL vs 16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43,P=0.001)。A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5.87±1.57)d短于B组(7.55±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4,P=0.001)。不良反应监测,A组17例患者出现了下腹痛,其中4例低热的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后2~4 d缓解。A组患者住院费用(10 369.50±436.30)元高于B组(5 407.30±365.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32,P=0.00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清宫中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时间,但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9.
王瑞丽  杨林  李磊 《安徽医药》2017,38(1):74-76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抽吸物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治疗,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E、IgG,炎症因子IL-2、IL-4、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三烯D4(LTD4)水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的改善及炎症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LTD4低于对照组[(3.78±0.16)×109/L、(0.52±0.71)×109/L、(190.32±92.14)pg/mL vs(4.14±1.13)×109/L、(0.83±0.66)×109/L、(234.62±88.43)pg/mL],单核巨噬细胞高于对照组[(2.25±0.93)×109/L vs(1.86±0.7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IgA、IgG高于对照组[(0.76±0.10)g/L、(0.39±0.06)g/L vs(0.69±0.11)g/L、(0.31±0.04)g/L],IgE低于对照组[(0.17±0.03)g/L vs(0.21±0.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高于对照组[(260.71±18.62)pg/mL、(22.06±2.33)pg/mL vs(220.55±20.41)pg/mL、(15.38±5.98)pg/mL],IL-4、IL-5、TNF-α低于对照组[(11.06±8.06)pg/mL、(13.42±7.55)pg/mL、(7.55±1.02)pg/mL vs(20.04±12.22)pg/mL、(24.52±11.23)pg/mL、(14.33±2.1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高于对照组的56.10%(P<0.05)。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有效率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0.
艾民  乔玉花  张思艺 《安徽医药》2020,41(9):1013-101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17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81)与冠心病(CHD)组(n=236)。依据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将CHD组患者分为低危组132例(<20分)、中危组78例(20~40分)和高危组26例(>40分)。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CHD组患者年龄为(57.82±9.54)岁、高血压109例(46.19%)、糖尿病75例(31.78%)、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3.69±1.34)mmol/L、hs-CRP水平为(18.21±9.79)mg/L、IL-6水平为(25.70±12.62)pg/L,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hs-CRP水平为(29.47±17.91)mg/L、IL-6水平为(35.31±8.69)pg/L,均高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6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IL-6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张晓倩  姚文瑞 《安徽医药》2018,39(11):1343-1346
目的 探讨首发型未服药非器质性睡眠障碍(NI)患者前瞻性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首次就诊未服药的80例NI患者设为观察组(NI组),同时期选择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80例合肥社区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基于事件前瞻性记忆(EBPM)范式和基于时间前瞻性记忆(TBPM)范式评估两组患者EBPM、TBPM得分,通过客体、语音及空间工作记忆测试评估两组患者的反应时间及错误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EBPM、TBPM得分及客体、语音及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长及错误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I组前瞻性记忆与工作记忆相关性。结果 NI组在EBPM和TBPM得分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448.95±294.54)ms比(1 310.20±180.30)ms;(1 485.26±271.59)ms比(1 397.68±268.08)ms,P均<0.05],NI组在工作记忆中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长均长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I组EMPI得分与客体工作记忆反应呈负相关(r=-0.310,P=0.005)。结论 NI患者存前瞻性记忆与工作记忆损伤,前瞻性记忆损伤与工作记忆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HP)与健康人群(HC)前瞻性记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HP组血压升高水平与前瞻性记忆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淮南第一人民医院50名HP患者及同时期50例HC作为研究对象,前瞻性记忆检测采取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正确数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任务正确数,比较两组间前瞻性记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HP血压升高与前瞻性记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排除焦虑及抑郁情绪,HP组在基于事件和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差于HC组[(3.74±0.78)分vs(4.16±0.79)分;(3.32±1.11)分vs(4.0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舒张压水平与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得分呈负相关(r=-0.284,P=0.046)。结论 HP存在前瞻记忆方面的损伤,HP基于事件前瞻记忆损伤程度与舒张压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伟民  王涵  李征 《安徽医药》2017,38(8):1016-1019
目的 探究比伐卢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比伐卢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内皮损伤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炎性指标[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变化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内皮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ET-1及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8.37±6.17)ng/L vs(101.83±10.24)ng/L、(514.33±86.57)U/L vs(588.92±98.46)U/L],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72.42±7.06)mmol/L vs(58.26±6.4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8水平(53.84±23.67)pg/mL、hs-CRP水平(7.22±2.74)mg/L、LVEDV水平(88.63±10.24)mL、LVESV水平(32.47±4.26)mL及BNP水平(74.82±7.94)ng/L均低于对照组IL-18水平(73.58±26.79)pg/mL、hs-CRP水平(8.67±3.56)mg/L、LVEDV水平(95.16±9.58)mL、LVESV水平(44.83±5.72)mL及BNP水平(163.51±15.44)ng/L,IL-10水平(43.61±6.08)pg/mL及LVEF水平(51.82±10.19)%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33.56±4.18)pg/mL及LVEF水平(39.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术后采用比伐卢定治疗可有效缓解内皮损伤,同时可降低炎性反应,恢复心功能,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初诊多囊卵巢综合症征(PCOS)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诊PCOS患者81例作为PCOS组,同期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就诊的30名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受试者基本临床及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中betatrophin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变化;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betatrophin水平与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影响betatrophin的因素,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betatrophin的独立因素。结果 PCOS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95.52±58.59) pg/mL高于对照组(148.57±110.9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OS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呈正相关(P<0.01),与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无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G是血清betatrophin的独立影响因素;NC组无上述相关性。结论 PCOS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水平高于健康人群,TG是其独立影响因素,betartophin可能与PCOS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剖宫产手术时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89例,根据剖宫产时下推膀胱的时机不同,分为A组(47例)与B组(42例),A组为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组,B组为娩出胎儿后下推膀胱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胎盘植入率)、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子宫切除、膀胱损伤和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差异。结果 A、B组孕产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927.76±356.31)mL、(2 859.55±477.80)mL,输血量分别为(861.72±91.58)mL、(1 285.73±162.69)mL,手术时间分别为(1.83±0.87)h、(2.71±0.94)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7±1.72)d、(6.83±1.56)d,产褥病率分别为10.64%、28.57%,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4.89%、35.7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26%、19.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多形疹患者进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妊娠多形疹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确诊后即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在产科门诊正常孕妇人群中,随机选取与观察组患者孕周相同的70例孕妇为对照组,并检测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初期给予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2周后皮损或瘙痒无明显改善的患者进一步给予口服泼尼松龙,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19.7±86.2)×106/L比(114.3±68.5)×106/L;(581.9±144.2)U/mL比(89.4±23.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后,51例有效患者和15例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泼尼松龙治疗后,15例外用药治疗无效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与51例外用药有效患者相比,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多形疹患者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高于正常孕妇,经系统治疗后症状改善且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中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31例,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术中暂时行腹主动脉阻断;对照组55例,剖宫产术前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比较两组对象术中、术后情况,相关并发症差异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25.81±513.79) mL,输血量为(412.90±557.82)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 345.45±841.31) mL,输血量为(786.36±1061.0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手术时间、胎盘植入率、新生儿体质量及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胎盘植入的病例中,两组对象手术时间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81.57±20.07) min、14.3%和(112.25±25.80) min、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尤其是合并胎盘植入的对象,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18.
《Inhalation toxicology》2013,25(14):885-890
Abstract

Context: Carbon monoxide (CO) poisoning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ccidental lethal poisoning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risk of brain damage in survivors.

Objectiv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Tau protein or S100B protein may be used as a biomarker for acute brain dysfun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determination of Tau and S100B proteins was performed in seru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7 CO-poisoned patients and 12 healthy volunteers.

Results: The level of Tau protein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444?±?227?ng L?1) differ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240?±?61?ng L?1)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carboxyhemoglobin.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Tau protein was found in patients who had lost consciousness during CO expo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100B in the serum of CO-poisoned subjects (0.08?±?0.03?µg L?1)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controls (0.07?±?0.02?µg L?1).

Conclusion: CO poisoning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ed level of Tau and S100B proteins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ho had suffered a loss of consciousness.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au protein is a more sensitive biomarker than S100B protein for the earlier stage of neurotoxic effects of CO intoxic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60例房颤患者,依据肺静脉造影方式分为快速解剖标测组30例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肺静脉隔离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快速解剖标测组与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相比:曝光时间减少[(16.18±4.26) min vs(45.64±6.48) min,P<0.05],总手术时间降低[(122.34±13.82) min vs(180.19±12.56) min,P<0.05)],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减少[(3±1)个vs(16±4)个,P<0.05],肺静脉隔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 93.33%,P>0.05)。结论 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能明显提高肺静脉隔离术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