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非治愈性切除的69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回顾性观察,依据真实世界里后续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分为追加手术组(n=12)和随访组(n=57)。主要观察临床和病理资料的组间差异,追加手术组的外科手术情况,2组三年无复发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影响随访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随访组比较,追加手术组的黏膜下层浸润率[66.7%(8/12)比21.1%(12/57),χ2=7.927,P=0.005]、脉管侵犯率[33.3%(4/12)比1.8%(1/57),P=0.003]和神经侵犯率[16.7%(2/12)比0.0%(0/57),P=0.028]更高。追加手术组追加外科手术距ESD手术的间隔时间为18.5 d(7~55 d),外科手术用时(286.4±85.9)min,清扫淋巴结(25.6±7.4)枚,4例(33.3%)有肿瘤残留,4例(33.3%)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1例于外科手术后17个月发生肝转移,手术后22个月因胃癌肝转移死亡,1例外科手术后22个月因非肿瘤原因死亡,三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三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1.7%(11/12)和91.7%(11/12)。随访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三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7.7%(50/57)和100.0%(57/5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2 cm是影响随访组患者三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HR=15.595,95%CI:1.181~205.952)。结论 对于ESD非治愈性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追加外科手术或密切随访均是安全可行的后续治疗策略,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内镜手术病理结果,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意愿进行合理选择;而对于原发肿瘤长径≥2 cm者,建议积极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行贲门早期癌ESD治疗的患者499例,按年龄是否超过65周岁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征、术后并发症、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等。结果中青年组包括227例患者(229个病灶),老年组中包括272例患者(283个病灶)。两组比较,除年龄(P<0.001)和体重指数(P=0.002)外,其他基线资料、病变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的比例为77.0%,低于中青年组的84.3%(P=0.045),而整块切除率(100.0%比99.6%,P=1.000)、完全切除率(94.7%比93.9%,P=0.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比5.7%,P=0.747)、手术时长[(64.02±39.24)min比(66.16±44.62)min,P=0.566]和住院时长[(6.76±2.06)d比(6.47±1.74)d,P=0.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47.9个月,随访者中,老年组有13.4%的患者追加了外科手术,略低于中青年组(14.1%,P=0.891),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总体死亡率、疾病相关死亡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老年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4.41%,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9.18%,和中青年组的96.34%(P=0.156)、99.03%(P=0.85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是安全的,且可获得较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提高内镜治愈性切除早期胃癌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病灶内镜形态学分型及伴有溃疡形成6个因素对内镜切除术(ER)整块切除及治愈性切除的影响;同时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主要原因。结果纳入早期胃癌共94例包含94个病灶,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20个,黏膜内癌病灶70个,黏膜下浅层浸润癌(距黏膜肌层500斗m以内)病灶4个。其中5个病灶经EMR切除,89个病灶经ESD切除。ER整块切除率为95.7%(90/94),治愈性切除率为79.8%(75/94)。直径〉3.0cm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直径≤2.0em的病灶(P=0.022,OR=0.108,95%C1:0.016—0.721),伴有溃疡形成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不伴有溃疡形成的病灶(P=0.047,OR=0.149,95%CI:0.023~0.971)。非治愈性切除的主要原因是侧缘肿瘤细胞的残留。结论病灶直径〉3.0cm、伴有溃疡形成是影响早期胃癌ER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393例患者(400处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未分化癌组(50例,50个病灶)和分化癌组(343例,350个病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切除病灶大小及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有无溃疡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2.02,95%CI:1.04~3.95,P=0.011)、女性(OR=2.83,95%CI:1.41~5.68,P=0.003)、胃窦部病变(OR=3.92,95%CI:1.65~9.30,P=0.002)、凹陷型病变(OR=5.37,95%CI:2.16~13.38,P<0.001)及浸润至黏膜下层(OR=5.09,95%CI:2.40~10.80,P<0.001)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93例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113例,治愈性切除280例。未分化癌组非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分化癌组[90.0%(45/50)比19.8%(68/343),χ2=104.902,P<0.001]。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死亡率高于治愈性切除[4.4%(5/113)比0.7%(2/280), χ2=5.558,P=0.023]。未分化癌组27例患者追加手术,分化癌组51例追加手术,无一例复发;315例未追加手术患者中,未分化癌组复发率高于分化癌组[26.1%(6/23)比4.1%(12/292),χ2=5.560,P<0.001]。结论 年龄≤60岁、女性、胃窦部病变、凹陷型病变及浸润至黏膜下层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切除率高、ESD术后易复发,建议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对于年龄≥60岁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ESD治疗,观察疗效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予禁食、抑酸补液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价病灶有无残留和复发。结果共有55例患者入组,男性44例,女性11例。完整大块切除率100%,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92.7%(51/55)。术中少量出血率16.4%,贲门胃底部发生率(5/13,35.5%)高于其他部位(P=0.02)。穿孔发生率(1/55,1.8%),位于胃角,予金属夹夹闭。术后迟发出血3例(3/55,5.5%),其中2例病变位于胃窦,24h内发生,均经急诊胃镜下治疗成功止血,1例胃角,术后1周发生,1月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有效。总随访时间2月-38月,中位随访时间7月,共随访51例,失访率7.2%,无病灶残留,1例患者于ESD治疗后8月随访时发现复发,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ESD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一种有效且安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判断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固有肌层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44例,其中22例采用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牵引组),22例采用常规ESD治疗(对照组),评估2组在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单位时间切除率、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牵引组较对照组,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48.13±14.65)min比(65.07±29.07)min,P〈0.05]、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37.47±14.17)min比(54.93±28.16)min,P〈0.05]、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33.17±10.65)min比(54.53±46.92)min,P〈0.05]均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切除率[(23.60±14.73)mm。/min比(13.62±8.11)mm。/min,P〈0.05]明显提高。2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及容易操作部位切除时间相似(P〉0.05),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提高切除效率,对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ESD组和外科手术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SD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缩短(89.3vs 215.4 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0.5 vs 22.5 d,P<0.05),平均医疗费用减少(1.79 vs 5.93万元,P<0.05)。ESD组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1例,感染1例(肺部感染),狭窄1例,出血1例,总发生率10.0%(4/40);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7例,感染5例(肺部感染1例,创口感染4例),狭窄2例,出血6例,总发生率50.0%(20/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SD组。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确切,而且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科10例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147处病变)均行ESD治疗,最终病理证实均为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主要观察指标为短期疗效(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长期疗效(五年总体生存率、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 结果 ESD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147/147)、84.4%(124/147)和38.8%(57/147)。75处浸润至黏膜下浅层(浸润深度<500 μm,SM1)的病变中,57处为扩大适应证,均为治愈性切除;其余18处为超适应证,均为非治愈性切除。72处浸润至黏膜下深层(浸润深度≥500 μm,SM2)的病变,均为超适应证和非治愈性切除。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2~101个月),133例完成随访,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0.9%。133例完成随访患者中,扩大适应证者(50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5.7%,超适应证者(83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8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48);扩大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0%,超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 结论 对于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ESD超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切除也有较好的预后,但术后要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早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0例。对2组患者的病灶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P0.05)。ESD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89.3 min vs 215.4 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10.5 d vs 22.5 d,P0.05),平均医疗费用(1.79万元vs5.93万元,P0.05)均明显减少。ESD组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1例,感染1例(肺部感染),幽门狭窄1例,出血1例,总发生率10.0%;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7例,感染5例(肺部感染1例,创口感染4例),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狭窄2例,出血6例,总发生率50.0%,明显高于ESD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确切,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切除治疗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早期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胃肠胰外科连续收治的EGJ早期腺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术前评估符合ESD治疗绝对标准或扩大标准,且术后病理评估符合治愈性切除绝对标准或扩大标准的166例病例资料纳入数据分析,按治疗方法分成ESD组(n=77)和外科切除组(n=89),对比2组的近期结果(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和远期结果(累积生存率)。结果ESD组中符合ESD治疗绝对标准者65例(84.4%)、符合扩大标准者12例(15.6%),外科切除组中符合ESD治疗绝对标准者60例(67.4%)、符合扩大标准者29例(32.6%),2组在患者ESD治疗标准的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他基线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8.7%(76/77)、完全切除率为94.8%(73/77)、治愈性切除率为93.5%(72/77),外科切除组治愈性切除率为100.0%(89/89),2组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有3例(3.9%)术中出血、1例(1.3%)术后早期出血和2例(2.6%)术中穿孔,外科切除组有1例(1.1%)术中出血、4例(4.5%)术后出血和2例(2.2%)术后吻合口微漏。2组均无术后1个月内死亡病例,亦无局部复发病例。ESD组随访时间72.5~105.7个月,中位时间89.3个月;外科治疗组随访时间69.6~101.0个月,中位时间82.3个月。2组随访期间均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和复发。ESD组与外科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3/77)和96.6%(86/89),2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亚组分析显示,符合ESD绝对标准者,ESD治疗与外科切除治疗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符合ESD扩大标准者,ESD治疗与外科切除治疗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结论对于符合ESD治疗绝对标准和扩大标准的EGJ早期腺癌,ESD治疗的远期肿瘤学结果与外科切除类似,可作为外科切除治疗的有效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11.
PurposeColonic lipomas are benign, submucosal tumours that are usually asymptomatic. Typically, they are incidentally diagnosed during colonoscopy. Due to a low prevale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ipoma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While large (>2 cm) lesions can cause symptoms and complications, their endoscopic treatment is not routinely recommended because of prior reports of a high rate of perforation.MethodsWe used a standardized technique of polypectomy, using endoscopic looping to resect large colonic lipomas in 8 patients and followed their clinical outcomes.ResultsThe mean lipoma size was 3.8 ± 1.2 cm (range 2.5–6 cm). No patient developed bleeding or perforation. On follow-up (mean = 13.5 months, range 2–29), there was one small residual lesion.ConclusionColonic lipomas larger than 2 cm can be safely and efficaciously removed using endoloop assisted polypectomy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2.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7例拟诊胆总管结石 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14例直径<1.0 cm的结石采用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194例直 径1.0-1.5cm的结石采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19例直径>1.5cm的结石采用内镜下机械碎 石治疗。结果 15%(34例)胆管造影未见结石,经内镜探查阴性。余193例中,187例取石成功,成 功率为96.9%(187/193)。并发症发生率为5.29%(12/227),其中急性胆管炎3例,急性胰腺炎8 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当首选。但对ERCP无法 明确的胆总管结石,不主张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镜下的胆管探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 Endoscopic pilonidal sinus treatment (EPSiT) is a novel minimally invasive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ilonidal sinus disease (PSD). To optimise the postoperativ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临床上常见问题,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控制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图书馆(1995-2010)、MEDLINE(1990-12/2010)、EMBase (1990-12/2010)、SCIE(1990-12/2010)、中国知...  相似文献   

16.
早期内镜介入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1):792-793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由于绝大多数肝外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晚期, 患者预后差, 以往多采用胆道支架置入术作姑息性引流治疗。由于没有针对肿瘤治疗, 单纯支架置入仅能缓解患者黄疸症状, 不能改善预后。光动力疗法和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兴起的胆管癌局部治疗方式, 可以减少肿瘤负荷, 多项研究证实了它们在肝外胆管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肝外胆管癌的内镜治疗方式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内镜下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对胆管恶性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经ERCP确诊为胆管恶性梗阻的120例患者,分成金属支架引流术组(EMBE)(n=62)和塑料支架引流术组(ERBD)(n=58),监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血清TNF-α等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死亡病例。治疗1周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成功随访89例,随访率为74.16%(89/120),12例ERBD患者发生支架阻塞,占30.77%(12/39),该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6例EMBE患者发生支架阻塞,占12%(6/50),该组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从随访看,支架阻塞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期EMBE组均优于ERBD组,但两组均能有效的建立胆管内引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无体外留管、符合生理过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