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拟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1%罗哌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8μg∕kg加生理盐水至30 mL。对照组(n=30),采用1%罗哌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0 mL+生理盐水至3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MAP、HR、SpO2、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术中患者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观察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与T2,MAP、HR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延长了神经阻滞的时间,且术中能获得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改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樊超 《大家健康》2016,(4):139-13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10分钟中,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的 MAP、HR 以及Sp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1~T2时间段的MAP与H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T6时间段的SpO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T3~T6时间段的MAP和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泵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静脉给药后5(T2)、10(T3)、30(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评估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0~T2时,2组患者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3~T6时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3~T6时患者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60例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纳入本次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单纯采取罗哌卡因麻醉对比,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麻醉效果方面,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迟术后首次疼痛时间,降低术后首次疼痛VAS评分,延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总体麻醉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布比卡因臂丛阻滞效果观察。方法:将60位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为B组和BD组,B组病人采用0.5%布比卡因30 mL+1 mL生理盐水,BD组病人采用0.5%布比卡因30 mL++1 mL 100μg右美托咪啶,拟超声定位腋路法阻滞臂丛神经,观察臂丛神经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没有区别(P>0.05),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B组起效时间为17.20依12.36 min,BD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2.23依10.65 min,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为410.56依43.54 min,BD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为620.85依121.23 min,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结果相似。结论:右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起效时间30%,增强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5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ASAΙ~Ⅱ级择期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RD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375%罗哌卡因20 mL含1μg/kg的右美托咪定;R组(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分别记录RD组和R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结果 较R组相比,RD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在臂丛神经阻滞后的30、60 min,RD组的HR和MAP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1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7.
金耀君  赵璇 《上海医学》2015,(2):110-114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20例被随机分入4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5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10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40mL/h,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0μg(稀释至20mL,40 mL/h)。在麻醉前(T0)和麻醉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镇静评分,以及4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结果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与罗哌卡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在T2、T3、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局部复合50μg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并延长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且对血压和HR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上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与观察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各20例,均于超声引导下实施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感知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感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观察组感知、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延长神经感知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从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疼痛,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选择右美托咪啶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选择丙泊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止血带耐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_1、T_2、T_3、T_4时刻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1、T_2、T_3、T_4时刻的MAP、HR均显著低于T0时刻,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带耐受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患者耐受度和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60例,将其分为3组(n=20):局麻药组(R组)、芬太尼联合局麻药组(RD1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组(RD2组),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与R组比较,RD1组和RD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止血带疼痛和辅助麻醉发生情况降低(P<0.05);与RD1组比较,RD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止血带疼痛和辅助麻醉发生情况降低(P<0.05),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能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且优于芬太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问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D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ml加右美托咪啶1μg/kg,C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及Ramsay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D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C组(P〈0.05);HR明显慢于C组(P〈0.01);在T1、T2、T3时间点,D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且高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随机选取了72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为了更好的帮助患儿进行手术,其中对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而对观察组则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等到手术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和镇痛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FLACC方面随着时间发展的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LACC评分在4h、6h、8h之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臂丛起效时间(8.56±3.89)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13.42±2.98)分钟,而阵痛持续时间(70.56±43.12)分钟,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8.44±23.78)分钟,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使得罗哌卡因的神经阻滞时间有所延长,同时对于手术患儿的手术有着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帮助患儿促进身体方面的康复,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拟行前臂或手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kg共29 mL.R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29 mL.观察项目:①术中生命征、Ramsay镇静评分;②神经阻滞情况;③术后镇痛情况.结果:D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较R组延长(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较R组少(P<0.05).D组3例患者阻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余均无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4.
夏晓东  夏瑞  尹泓  别世杰  陈恭达  龚勇 《广东医学》2012,33(12):1829-183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年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分为3组,每组20例.D1组,0.25%罗哌卡因(30 mL)内含Dex(0.2 μg/kg)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25 mL/(kg·h),输注10 min];D2组,0.25%罗哌卡因(30 mL)腋路臂丛,静脉输注Dex[1.0 μg/(kg·h),输注10 min]+生理盐水(0.05 mL/kg);C组,0.25%罗哌卡因(30 mL)腋路臂丛,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25 mL/(kg·h),输注10 min]+生理盐水(0.05 mL/kg);3组神经阻滞完成后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镇静程度Ramsay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时间均延长(P<0.05);D1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缩短(P<0.05);D2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且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明显增加(P<0.05).3组患者术中均无臂丛阻滞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也未发现明显神经并发症.结论 0.25%罗哌卡因混合Dex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延长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镇痛时间,还能缩短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能明显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彭丹丹  王敏  谢林碧 《安徽医学》2015,36(8):985-98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在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中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诊断指(多指)、断腕或断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0 h,随机分配为2组(n =30):罗哌卡因组(R 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 +2%利多卡因10 mL 加生理盐水至40 mL;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 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 +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 kg 加生理盐水至40 mL。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分支(腋神经)及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止血带充气压力200~250 mmHg,压迫时间90 min。观察并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1.5 h(T1)、3 h(T2)、4.5 h(T3)、6 h(T4)、7.5 h(T5)、9 h(T6)及术毕(T7)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MAP、HR),同时以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止血带反应的程度,若无法忍受止血带反应,臂丛加药后试验结束。记录患者止血带耐受情况,并以 Ramsay评分评价 R 组及 DR 组的镇静程度,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 R 组相比,DR 组患者对止血带耐受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血带疼痛时间出现延迟(P ﹤0.05);与 R 组比较,DR 组 T1~ T5时 HR 减慢(P ﹤0.05),DR 组有7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止血带严重并发症。结论1μg/ kg 右美托咪定混合1%罗哌卡因对减轻上肢长时间手术带来的止血带疼痛安全、有效,并可延迟止血带疼痛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或地佐辛联合0.375%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ASA分级为Ⅰ和Ⅱ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地佐辛组(Dez组),每组50例。经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3组均使用局麻药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NS组加入2 mL生理盐水,Dex组加入2 mL(100 μg)右美托咪定,Dez组加入2 mL(10 mg)地佐辛。记录患者入室(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手术开始即刻(T3)、30 min(T4),手术结束(T5)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结果:T0时3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Dex组和Dez组T1~T5血流动力学均降低(P<0.05);Dex组较Dez组T1~T5血流动力学降低(P<0.05)。与NS组相比,Dex组和Dez组臂丛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持时间均延长(P<0.05)。Dex组和Dez组臂丛神经镇痛时间较NS组明显延长,Dex组镇痛时间长于Dez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37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更能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缩短臂丛神经阻滞时间、镇痛时间和延长阻滞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整体抽取在我院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为参照组,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臂丛麻醉方法;抽取同期在我院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实施后至手术结束即刻过程各时间段中HR(心率)及MAP(动脉平均压)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用时均低于参照组,且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用时长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手术治疗行麻醉操作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方法,能够获取理想的麻醉效果,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86例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期分组,都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联合泵注生理盐水(对照组43例)、右美托咪定(观察组43例),对比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阻滞优良率为97.67%、对照组为86.05%;观察组手术时SpO2高于对照组,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同一麻醉医生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白天择期上肢手术病例,止血带应用时间60~90min,患者男女不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男20~25、女19~24,年龄18-45岁,ASA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成功后D组患者微量泵泵入负荷量右美托咪定(4μg/m1)0.8μg/(kg·15min),在手术开始前将负荷量输注完毕,然后以0.3μg/(kg·h)维持,持续输入至手术缝皮。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记录患者入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TO),并连续监测HR,RR,SpO2,每5min测量MAP。记录手术开始时(T1),止血带使用后30min(T2),止血带使用后60min(T3)的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记录术中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最高止血带部位VAS分。记录术中术后发生的SpO2〈90%、低血压(MAPG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数90例,D组45例,C组45例。二组间患者年龄,性别,BMI,入室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应用时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T0时点MAP、HR、RR、SpO2、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点MAP、HR、RRD组较c组低(P〈0.05),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P〈0.05)、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D组较C组低(P〈0.05)。二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止血带部位VAS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SpO2〈90%、低血压(MAP〈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部位的疼痛,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