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探讨隐球菌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ATCC CCL-185),检测新型隐球菌2种变种对细胞的时间/浓度黏附率、通过率;检测新型隐球菌对细胞的损伤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结果2种变种的新型隐球菌可以对A549细胞产生黏附与侵袭,黏附率与侵袭率呈现时间依赖性;同时还可以使A549细胞凋亡率升高,对其造成损伤,这与菌体的活力相关。超微结构可见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黏附与侵袭过程。2种变种之间在黏附率、通过率及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的隐球菌黏附与侵袭肺泡上皮细胞是隐球菌感染肺部的重要条件,不同变种对肺部的易感性可能不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二者的作用机制对隐球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草枯(PQ)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RLE-6TN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RLE-6TN细胞用20μmol/L的百草枯处理24 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β-catenin、上皮表型标记蛋白E-cadherin及间质表型标记蛋白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百草枯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使用β-catenin靶向siRNA抑制其表达后,进一步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体外百草枯溶液可显著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RLE-6TN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伴随着细胞侵袭能力的显著增强。靶向沉默β-catenin基因后,百草枯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被逆转,同时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结论百草枯通过调控β-catenin来诱导RLE-6TN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进而促进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菌株132与人膀胱上皮EJ细胞的相互作用,分析该菌株感染对EJ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UPEC132感染EJ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菌与细胞的黏附,计算黏附率,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UPEC132对细胞的侵袭.感染UPEC132的EJ细胞与未经细菌感染的细胞提取总RNA,用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RT-PCR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UPEC132能够黏附于EJ细胞表面,黏附率为(73.20±5.2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菌位于细胞内部,证实该菌对EJ细胞具有侵袭性.UPEC132感染后的EJ细胞与未经感染的细胞相比,共有28个基因上调,1个基因下调,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相关基因.结论 UPEC与尿路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激活宿主细胞内部多种应答反应与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为深入探索UPEC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Rho GTPases属小分子量GTPases,作为信号传导通路中重要的“分子开关”,调控细胞形态、骨架重建、迁移及细胞周期与凋亡等诸多过程.近来的研究表明,Rho GTPases家族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通过调控上皮细胞极性丧失、细胞-细胞间的连接及黏附、细胞骨架重组和迁移运动、细胞外基质的重塑、细胞进入血管淋巴管的能力等方面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深入研究Rho GTPase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意义重大,Rho GT-Pases将有望成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性发展的新指标,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βig-h3对肝癌细胞SMMC-7721黏附、侵袭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通过黏附、侵袭及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瞬时分别转染βig-h3基因和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和分泌MMP的变化。结果:转染βig-h3基因的SMMC-7721细胞的黏附率、侵袭率及MMP-2、MMP-9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的SMMC-7721细胞。结论:βig-h3具有促进肝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作用,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株,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评价细胞的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1蛋白的表达。结果:木犀草素可明显降低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明显量效关系。木犀草素处理肝癌细胞后,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间质细胞标志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转录因子Snai1表达均明显下调,木犀草素对以上蛋白的调节呈明显浓度依赖性。结论:木犀草素体外具有抑制肝癌HepG2细胞株侵袭、迁移和黏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鼠伤寒沙门菌cya(adenylate cyclase,cya)基因的功能及其缺失株减毒的初步机制。方法:对鼠伤寒沙门菌SL1344 株cya 基因缺失株的耐酸碱能力、耐盐性、运动性、生物被膜成分、对上皮细胞黏附、侵袭以及细胞毒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cya 缺失株的耐酸碱性、耐盐性以及运动能力较亲本菌株有明显降低;生物被膜成分测定结果显示cya 缺失株不表达纤维素和菌毛;同时与亲本菌株相比cya 缺失株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发生了显著的降低,且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弱于亲本菌株。结论:上述结果表明cya 基因功能与细菌的运动能力、细胞膜的渗透能力、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毒力密切相关,从而为鼠伤寒沙门菌cya 基因功能及其缺失株减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这也必将有助于研发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Bcap-37细胞,用平板活菌计数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Bcap-37细胞的黏附作用;RT-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Bcap-37细胞后TLR4 mRN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Bcap-37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变化.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显著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作用60 min达到饱和黏附后不再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Bcap-37细胞后,TLR 4 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分别在4h和6h达到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乳腺上皮细胞,并且可以上调Bcap-37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肺泡上皮细胞穿透素-3(PTX3)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周期性施加20%应变,频率为0.3Hz,加载时间为1、2、4、6h,然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肺泡上皮细胞PTX3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分泌到培养液上清PTX3蛋白,同时检测细胞活性。结果(1)周期性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表达PTX3;(2)牵张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3)PTX3的水平与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PTX3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CXCL5属于趋化因子CXC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属于炎性中介,可以识别并与G蛋白偶联受体CXCR2结合通过细胞自分泌或非自分泌途径行使许多细胞功能,包括黏附、侵袭和扩散,从而可影响肿瘤的生长、增殖、转移和侵袭。该文针对CXCL5在肿瘤中的表达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是肺泡上皮组织的干细胞,它的损伤和多种肺部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维甲酸不仅能促进发育期大鼠肺泡的形成,还能促进肺损伤后的修复,但也有研究表明维甲酸在肺气肿模型的治疗中无明显作用。 目的:探索维甲酸能否拮抗丙烯醛对原代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方法:综合Dobbs等的细胞分离方法并加以改良,从普通雄性SD大鼠肺组织中成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并行原代培养。应用MTT法检测丙烯醛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丙烯醛及维甲酸作用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丙烯醛作用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生长明显受抑,而且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性与药物浓度成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丙烯醛作用下G1期细胞增加,维甲酸对丙烯醛的拮抗作用不明显。提示丙烯醛对原代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但维甲酸对丙烯醛的拮抗作用不明显,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CD155(PVR/Necl-5/Tage4)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样黏附分子,参与细胞启动信号转导、细胞黏附、增殖和存活,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CD155过表达密切相关.CD155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乳酸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及其对生殖道常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的黏附拮抗作用。方法 运用光镜和电镜分析嗜酸乳杆菌活菌和热灭活两种生物状态对刮取的阴道上皮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宫颈上皮细胞系HeLa细胞的黏附指数以及经两种生物状态嗜酸乳杆菌拮抗作用后致病菌的黏附指数的变化 ,并用台盼蓝染色法比较二者黏附HeLa细胞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对刮取的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热灭活状态对HeLa细胞的黏附指数显著高于活菌状态 ,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均有黏附抑制作用 ,热灭活状态嗜酸乳杆菌黏附HeLa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不降低细胞存活率。结论 经热灭活的嗜酸乳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有较强的黏附性并可对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发挥黏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病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新型隐球菌的人体疫苗。鉴别可作为候选疫苗的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隐球菌抗原已成为必要。鼠模型显示机体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防御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其中CD4^+L,l细胞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而TH2细胞则起着消极的调节作用。CpG的寡聚核苷酸(CpG-ODN)在体内可作为佐剂介导TH1型免疫反应。为了探讨CpG-ODN在抗新型隐球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我们将新型隐球菌和CpG-ODN接种于实验鼠,取气管旁淋巴节细胞与经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刺激过的DC共培养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FN-γ。实验结果提示隐球菌的MP通过DC诱导了TH1型反应并作为抗原激活了新型隐球菌特异的TH1细胞。  相似文献   

15.
陈敬阳  韩晶 《医学信息》2005,18(10):1379-1380
目的研究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三年来收治的16例已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有脑膜炎常见的颅高压症状,少数抽搐,晚期昏迷,脑脊液改变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相似,影像学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达75%,确诊需脑脊液查找隐球菌,或术后病理结果.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易误诊,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化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iam1对人鼻咽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法对C666-1、CNE1两种人鼻咽癌细胞株转染Tiam1/C1199HA质粒.逆转录PCR、即时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iam1转染组与空载体转染组细胞中Tiam1的表达,细胞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不同转染组间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C666-1、CNE1细胞Tiam1稳定转染组Tiam1的表达、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较空载体转染组均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 Tiam1基因与人鼻咽癌C666-1、CNE1细胞株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IF-3α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观察低氧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骨肉瘤组织和15例骨软骨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中HIF-3α的表达情况;MG-63细胞低氧刺激,用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63细胞中HIF-3α的表达情况;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及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G-63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在MG-63细胞中,敲降HIF-3α或过表达HIF-3α后,检测低氧对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中HIF-3α高表达而骨软骨瘤组织中HIF-3α低表达。与常氧条件相比,低氧促进MG-63细胞中HIF-3α mRNA和HIF-3α蛋白的表达,低氧增强MG-63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MG-63细胞中HIF-3α的敲降减弱了MG-63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而HIF-3α的过表达增强了MG-63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 低氧促进了MG-63细胞中的HIF-3α的表达,增强了MG-6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HIF-3α在低氧诱导的MG-63细胞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不同肝癌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调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 G2、QGY细胞以及人成纤维细胞系HEL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MTT、细胞黏附、Transwell以及流式细胞仪观察Rg3对肝癌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和转移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合Western blot检测Rg3作用于Hep G2和QGY细胞后CD44、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Rg3能特异性抑制Hep G2和QGY肝癌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转移并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5);Hep G2和QGY肝癌细胞暴露于Rg3后细胞中CD44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g3能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功能与CD44和VEGF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郭玲 《免疫学杂志》2023,(5):441-446
黏附介导的定植与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表面的多种黏附蛋白通过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特定的糖结构,表现出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特异趋向性。近年来一些黏附蛋白的功能及结构陆续被阐明,不同黏附蛋白识别不同的胃上皮细胞配体,除参与细菌黏附外还与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等免疫病理损伤相关。本文对3种重要的黏附蛋白HpaA、BabA和SabA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展望其作为潜在靶点在幽门螺杆菌预防性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肺纤维化中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纤维化以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和肺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肺细胞凋亡参与肺纤维化的起始和进展过程 ,特别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事件 ;Fas/FasL ,Caspase ,p5 3,bcl 2以及其它凋亡调节蛋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细胞凋亡调节。对肺纤维化发生机制 (尤其是早期阶段 )新的认识 ,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