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男,28岁,因发热腹痛9 d、腹胀无尿3d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 d出现发热、体温达39°C,伴右下腹疼痛,第3病日于当地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充血水肿、腹腔大量血性渗液.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月,再发4 d"入院.患者自3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痛,在本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后行手术切除阑尾,术中发现阑尾轻度红肿,术后病理证实阑尾慢性炎症改变.术后第11天患者又出现右下腹痛,后反复多次发生,每次输液治疗后疼痛均能缓解.4 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胀痛,急诊拟"阑尾残柱炎"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阑尾炎合并阑尾血吸虫病伴感染的相关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1 1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证实其中共有98例患者为阑尾炎合并阑尾血吸虫病伴有急性感染,为研究组。同时随机在1 034例患者中选取98例未合并血吸虫病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详细观察2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临床病理学上的特点。结果 1 1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确诊阑尾炎合并阑尾血吸虫病伴有急性感染的患者98例,检出率为8.66%。研究组98例阑尾炎合并阑尾血吸虫病伴有急性感染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合并恶心呕吐的患者73例,占74.49%,发热患者69例,占70.41%,合并右下腹转移性痛的患者68例,占69.39%。对照组98例未合并血吸虫病的急性阑尾炎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其中合并恶心呕吐的患者71例,占72.45%,发热患者64例,占65.31%,合并右下腹转移性痛的患者61例,占62.24%。2组患者在腹痛、发热及恶性呕吐等症状上比较(P0.05)。但2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坏疽及穿孔等相关并发症上比较(P0.05)。结论阑尾炎合并阑尾血吸虫病伴感染患者术后行病理学常规检查,不仅有利于血吸虫病的监测和控制,同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相关并发症及提高医院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女,24岁.因发热28 d、胸痛伴呼吸困难2 d于2008年5月12日入我院急诊监护.2008年4月14日患者在保定医院自然分娩足月1男婴、1女婴(双胞胎),分娩过程顺利.产后3 d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38~39℃;发热4 d后出现右下腹痛,且逐渐加重,就诊于大兴中医院,考虑"急性阑尾炎",于2008年4月25日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周围及右侧附件脓肿,遂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病理回报为慢性炎症.术后患者仍发热,腹痛有所减轻;每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200~300 ml淡黄色液体.后发热,腹痛又间断加重,于2008年5月1日转入我院急诊外科.  相似文献   

5.
阑尾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983-10/1999-09共收治阑尾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岁~82岁,平均38岁.全组患者首次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6例全组均在术后15 d内并发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其中3 d~7 d10例,8 d~15 d 6例,完全性肠梗阻10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  相似文献   

6.
刘翠  许雁  孙翠玲 《山东医药》2005,45(33):72-73
例1:女,3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于200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2d前突发左下腹剧烈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无恶心呕吐,1d后转移为右下腹疼痛,左下腹仍有疼痛。查体:体温38.7℃,下腹部肌肉紧张,压痛、反跳痛,以麦氏点最明显,未触及肿块,外周血WBC20×109/L,N0.82,L0.18。以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正常,于右髂窝处发现一球形肿物(8.5cm×7cm×6cm),呈紫黑色,证实为左侧卵巢囊肿蒂部逆时针扭转720°,自左下腹转至右髂窝。例2:女,4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d于2003年1月5日入院。患者3d前进食后上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转移性腺癌.肺腺癌阑尾转移临床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了19例孕期急症阑尾切除术患者。6例阑尾正常,13例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3例已穿孔)。19例中,只有1例坏疽性阑尾炎因穿孔和脓肿,于阑尾切除术后自发性流产。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 ,15岁。 1997年 9月因腹痛伴频繁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稀水样便腹泻 ,无红、白粘液 ,无脓血便 ,在当地医院查大便正常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9月 15日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发现大量腹水 ,术后阑尾活检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考虑为结核性腹膜炎 ,给予抗痨治疗 1个月。 10月在本院期间 ,查尿蛋白( +++) ,潜血 ( ++) ,无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 ,无夜尿增多 ,无发热、盗汗 ,无恶心、呕吐。既往无特殊病史。有肺结核病接触史 (其母有肺结核 ) ,于入院第 3d ,突然出现腹痛 ,呈阵发性绞痛 ,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黄色稀水样腹泻 ,每天 10~ 2 …  相似文献   

10.
阑尾血吸虫病与阑尾粘液囊肿并存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血吸虫病在流行地区多见,阑尾粘液囊肿却较少见,两者并存的病例文献报道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病例报告 例1,男,74岁,农民。因脐周疼痛1d,后移至右下腹,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检:右下腹触痛明显,麦氏点反跳痛(+)。白细胞总数16.1×10~9/L。分类:N88%,L12%。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术中见腹腔少许积液,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整个阑尾长4cm,远端直径0.4cm,近端2.5×1.5×2cm。浆  相似文献   

11.
急性阑尾炎患者血aLym和Ig值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Lym)和免疫球蛋白(Ig)值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K5400型血球计数仪测定急性阑尾炎患者144例(男65例,女79例,平均年龄42岁)外周血aLym和以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Ig值.结果单纯或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外周血aLym(×109/L),无论术前(1.65±0.4),还是术后(1.80±0.32)与正常值比较(1.80±0.28)无显著差异(P>0.05);而坏疸或伴穿孔阑尾炎患者外周血aLym(×109/L),无论术前(0.70±0.20),还是术后(0.90±0.10)与正常值(1.80±0.28)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1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血中Ig的4项指标:IgG,IgM,IgA和sIgA无论阑尾切除前、还是切除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成人外周血aLym于阑尾坏疸或伴穿孔时明显下降,对阑尾炎患者病情监测有价值,而切除阑尾前后血中Ig值无改,提示切除阑尾无损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阑尾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牧  屈翔 《山东医药》2005,45(22):30-30
患者男,3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天、加重1天于2000 年11月20日收入院。腹痛呈间歇性发作.伴恶心呕吐,无高热。查体:T 37.8℃,BP 120/95mmHg。心肺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血WBC:13.7×109/L,生化检查正常。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直径2cm,肠管壁僵硬,呈腊肠样,周围有脓性渗出。术后病理示阑尾壁灶性淋巴组织增生,浸润并破坏黏膜肌层,细胞幼稚.但大小均匀一致。诊断为阑尾非何杰金弥漫性恶性淋巴瘤.低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阑尾炎的效果以及总结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2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均行LA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20例阑尾炎患者中,613例行LA,3例行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手术,其中有7例患者因异位阑尾根部穿孔伴盲肠水肿,LA不满意而转为开腹,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4.6±11.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7±6.8)ml,平均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3.6±1.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2±0.9)d。术后6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发生率0.97%,均经换药后治愈。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阑尾切除手术,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B型超声监视肠镜下阑尾腔内冲洗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在体外B型超声监视下行肠镜阑尾腔内冲洗术,总结分析临床资料、肠镜下的操作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了超声监视下肠镜阑尾腔内冲洗术,其中3例患者合并阑尾周围脓肿导致阑尾腔插管困难,经阑尾脓肿开窗术后插管成功。18例患者均见粪石排出,2例患者见铸型粪石排出,13例可见白色脓液或絮状物排出。操作过程均无并发症发生。术毕患者腹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3 d及1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较术前阑尾直径及壁厚均缩小。随访3~1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体外B型超声监视肠镜下阑尾腔内冲洗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9岁,主因腹泻1年余,间断腹痛1个月,于2001年3月8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腹泻,为黄色不成形便,无血便,偶有黏液,1~3次/天,伴下腹坠胀感。入院前1个月出现间断脐周疼痛,渐加重,伴右下腹痛,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部分小肠浆膜呈紫红色(具体不详),考虑“克罗恩病”,未行肠管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2月,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为对照组手术方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为观察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随机血糖值、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更短,术后随机血糖值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相较于对照组的20.00%更低。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7岁,已婚,因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2d入院。患者腹痛呈绞痛,程度中等,无放射痛,体位改变腹痛不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无腹胀、腹泻,曾于外院就诊,考虑急性阑尾炎,未治疗,为手术治疗来我院。该患者6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史,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经抗炎、对症治疗5d后症状缓解。查体:T:37.1℃;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 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心肺正常,腹平,对称,未见胃肠型,全腹软,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以麦氏点明显,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腰大肌试验及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5%;尿常规检查阴性;腹部彩超检查:肝胆胰脾未见异常,盆腔少量积液。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右下腹血性腹水约30 mL,回盲部肠系膜与腹膜粘连,分离粘连,见距回盲部约5 cm回肠近系膜缘处有一大小约1.5 cm ×1 cm肿物,位于浆膜外,暗红色,有血性渗出,阑尾未见异常。遂于腹腔镜下切除肿物并送术中快速病理,结果示:(回肠末端浆膜外)肿瘤出血坏死(考虑软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伴广泛出血坏死),结束手术。术后患者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间断性腹部疼痛10年,加重20 d"于2018年1月9日入本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著,伴后背部放散痛,伴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无皮肤巩膜黄染。7年前于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 1年前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提示"胆管结石",并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胆管结石取出术"; 20 d前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4岁.持续性右下腹痛18小时,伴恶心、呕吐,以急性阑尾炎入院.查体T 36.5℃、P 84次/min,神志清、痛苦面容,腹平坦,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闭孔肌试验阳性.白细胞11<10~9/L,中性78%.经麦氏点切口入腹,术中见盲肠充血、水肿.阑尾部位见一约40×25×1.5cm肿物,肉眼无法判定是否是阑尾.切下肿物送检.病理诊断 阑尾异位胰腺.术后经抗炎治疗1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改良阑尾切除术———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切口感染、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仅有1例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感染迹象,拆线后8 d切口愈合;余患者切口均愈合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阑尾切除术可明显减少切口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