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洋  项广宇  李涛 《临床医学》2020,40(2):30-32
目的分析Solitaire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同意行机械取栓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不同意机械取栓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100%,168/168)明显高于对照组(44. 70%,59/132,P 0. 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高度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支架取栓(CSRT)与钳夹取栓(TCET)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4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栓方法分为CSRT组与TCET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单次取栓成功率、远端分支栓塞、手术时间、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资料。结果 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术后SAH的发生率、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ET组的平均取栓次数、手术时间、远端分支栓塞、单次取栓成功率显著优于CSRT组(P0.05)。结论钳夹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 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 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 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急性脑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加强对血压、生命体征的监测、心律失常的监护、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呼吸功能的维护、足背动脉及手术创口的观察等。对于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NIHSS评分及ADL评分,出院3月后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mRS评分。结果 14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充分再通标准,再通率为87.5%;其中10例患者闭塞血管完全再通,2例患者闭塞血管开通失败。14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出血。14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均有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于3~4周内康复出院,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后,临床结局预后良好患者12例(mRS评分≤2分),2例mRS评分3分,2例mRS评分5分。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预后恢复良好。术后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严格控制血压,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情况,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吸栓+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脑科接收的急性脑缺血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在介入吸栓基础上于血管严重狭窄处加用球囊扩张。两组患者取栓后立即行造影检查并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的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ASPE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介入吸栓开通闭塞血管,对开通后血管仍有严重狭窄处加用球囊扩展血管成形,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维持病变血管的前向良好血流,且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支架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动脉狭窄的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的伴有大动脉狭窄的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19例)和支架取栓组(19例)。静脉溶栓组患者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患者给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2B级为再通]、24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率(较治疗前减少≥4分或症状完全消失)、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2分定义为神经功能良好)、脑出血情况(参照ECASSⅡ标准)及90d死亡率。结果支架取栓组18例(94.74%)患者血管再通,6例(31.58%)患者24hNIHSS评分改善,4例(21.05%)患者90d后mRS评分良好;静脉溶栓组12例(63.16%)患者血管再通,10例(52.63%)患者24hNIHSS评分改善,12例(63.16%)患者90d后mRS评分良好;支架取栓组2例(10.53%)患者发生出血性梗死,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90d内1例患者死亡;静脉溶栓组2例(10.53%)患者发生出血性梗死,90d内1例患者死亡,其中,血管再通率和90d后mRS评分2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大动脉狭窄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中,支架取栓较静脉溶栓疗效具有更好的血管再通率,但是静脉溶栓具有更好的90d后mRS评分良好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rt-PA动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架取栓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DL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6)。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能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极大提升血管再通率,改善近期预后,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本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双支架取栓术治疗的5例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包括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经单支架多次取栓失败后改用双支架取栓,2例直接使用双支架取栓。所有闭塞血管均再通成功,m TICI达到2b级至3级。术后3D-CT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NIHSS评分依次为9.8、7.4分。1例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3例患者90 d mRS评分≤2分,1例90 d mRS评分 2分。结论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以作为常规取栓不成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4):536-538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溶栓组(行微导管置于阻塞血管近端或阻塞血管血栓内的尿激酶溶栓治疗)与取栓组(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出血率、血管再通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1周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溶栓组术后1周NIHSS评分显著高于取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溶栓组出血发生率为16.7%(5/30),高于取栓组的6.7%(2/3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6,P=0.228>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0.0%(21/30),低于取栓组的90.0%(27/3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P=0.053>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血清IL-6、TNF-a、hs-CRP水平高于术前,术后d_(14)低于术前,术后d_(7)、d_(14)血清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_(7)、d_(14)血清IL-6、TNF-a.hs-CRP、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更好,出血发生率小,术后炎症反应较轻,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对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30例、机械取栓组24例及联合治疗组2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各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A型)、心源性栓塞型(B型)和其他病因型(C型)。评估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和出血转化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评估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出血转化比例也更高(P0.05)。机械取栓组中,治疗后,与A型、C型比较,B型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 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房颤相关性栓塞患者中,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和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均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均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转化比例高于机械取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静脉溶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疗效最佳。而在房颤相关性脑栓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可能为最佳选择。联合应用疗效好于单独治疗,但出血转化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机械支架介入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神经科收治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TICI血流0~1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血管再闭塞、消化道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泌尿系统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联合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支架取栓治疗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其中支架取栓治疗组35例,静脉溶栓治疗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率、治疗后24小时、14天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90天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RS)、治疗期间颅内出血转化、临床死亡率等,评估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支架取栓组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 0~2分)支架取栓治疗组(54.28%)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24.33%)(P<0.05),支架取栓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5.7%)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16.67%)(P<0.05);两组间的总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各亚型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效果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33-1334
探讨急性脑梗Solitaire支架取栓对血管内壁损伤情况。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给予So 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血管内壁损伤情况。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各项血管内壁指标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即刻高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时,支架取栓术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再通率高,但会损伤血管内壁,术中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至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桥接模式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3例资料,均为基底动脉闭塞,分析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情况。 结果3例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均成功再通,第1例静脉溶栓症状好转,4 h后症状加重并进入昏迷,考虑血管再闭塞,紧急启动机械取栓,术后第1天患者清醒;另2例患者静脉溶栓同时联合机械取栓,术后5~7 d复查颅脑CT及CT血管造影(CTA)均显示基底动脉通畅,未见梗死灶扩大,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3例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16~27分,出院时mRS评分为3分1例,2分2例;3个月后mRS评分为2分1例,1分2例,BI评分均为95~100分。 结论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可选择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CI 105例,将给予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53例作为观察组,给予rt-PA动脉溶栓治疗的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观察组为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及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及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能够提高ACI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血管再通率,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强化降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观察并比较两组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90 d病死率、缺血脑组织早期再灌注率、血管再通率、出血转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溶栓24 h、48 h、72 h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缺血脑组织24 h再灌注率、24 h血管再通率、90 d病死率、存活患者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压可能有助于轻度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但对显著提升患者预后仍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栓塞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20)。对照组单用内镜下套扎治疗,研究组联用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栓塞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疼痛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与治疗后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和迟发性再出血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疼痛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中重度静脉曲张率、疼痛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3 d中重度静脉曲张率、疼痛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较对照组更低,止血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中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栓塞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疼痛,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症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28例急性BAO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症状分为中等症状组(昏迷不合并四肢瘫) 17例及重症组(昏迷合并四肢瘫) 11例,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术前状态、治疗方式、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结果 28例患者中20例(71. 4%)为单纯栓塞性闭塞,行支架取栓治疗,8例(28. 6%)为粥样硬化性狭窄继发闭塞,2例导管通过后血管再通,6例支架取栓后行球囊扩张成形及补救支架植入; 28例患者中,成功开通血管26例(92. 9%),中等症状组及重症组各有1例开通失败(2例患者均死亡);中等症状组及重症组各有1例发生术后脑实质出血(2例患者均死亡);术后3个月中等症状组预后良好(mRS分级0~2级) 6例(35. 3%),重症组无1例预后良好;中等症状组3例(17. 6%)死亡,重症组6例(54. 5%)死亡。结论昏迷不合并四肢瘫的急性BA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昏迷合并四肢瘫BA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不能改善术后3个月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