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研究辅助性T细胞22及其效应分子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肝细胞癌(HCC)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5例、同时收集体检科健康对照者(HC)26例。静脉采集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新鲜全血,运用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检测各组外周血Th1、Th17和Th22细胞频数所占比例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应分子γ-干扰素、IL-17和IL-22血浆中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的相关血浆肿瘤标志物。结果 HCC组和CHB组患者Thl细胞频数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HCC组Thl7细胞频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Thl7细胞频数也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CHB组患者Th22频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HCC组与CHB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CHB组血浆γ-干扰素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HCC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组患者血浆IL-17与健康对照组和HC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而CHB组血浆IL-22与健康对照和HCC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HCC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与Thl7细胞频数呈正相关(r=0.639,P=0.013),而Th22细胞与Thl细胞频数无明显相关性(r=0.078,P=0.717);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22频数与IL-22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338,P=0.023),而Th22频数与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均无相关性(P0.05);HBV携带肝细胞癌患者Th22频数、血浆IL-22与HBV未携带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Th22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22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Th1、Th17等辅助性T细胞一样均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深入研究可以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慢性丙型肝炎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同时对患者NK细胞的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总数和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4,2.473,均P0.05);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HA和Ⅳ-C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4.654,均P0.05),PCⅢ和L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0.175,均P0.05)。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患者HA和Ⅳ-C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呈现负相关(r=0.939,P0.05;r=0.841,P0.05),PCⅢ和LN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无相关性(r=-0.062,P0.05;r=0.051,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阶段,NK细胞数量下降与机体清除HCV病毒的能力下降有关;同时NK细胞数量下降使得患者肝脏更易形成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PDLIM5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者24例纳入正常组,抑郁症患者27例纳入抑郁组。抑郁组患者接受r TMS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检测外周血中PDLIM5 m RNA转录水平。结果:抑郁组HAMD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 TMS治疗后,抑郁组"有效"13例(48.1%),"明显缓解"8例(29.6%);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抑郁组外周血PDLIM5 m 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抑郁者组外周血PDLIM5 m RNA表达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抑郁组HAMD总分与外周血PDLIM5 m RNA转录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 TMS治疗抑郁症有效,对外周血PDLIM5转录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64例CHB和16名健康人群外周血Th22细胞表达水平,并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h22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重型CHB患者Th22细胞表达水平高于普通型患者(P=0.000);重型CHB中,病情好转患者和死亡患者Th22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Th22细胞与ALB呈负相关,与TBIL、PT呈正相关(P<0.005),与ALT、AST无相关性(P>0.05)。H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Th22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Th22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 Th22细胞能反映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未能表现出明确的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方法根据结核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16例)和活动性结核组(24例),收集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的自噬状态。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2-△△Ct计算Beclin1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活动性结核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 5,P0.05);活动性结核组男性比例(79.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5%)。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3 8,P0.05),而单个核细胞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 2,P0.05);活动性结核组中性粒细胞Beclin1△Ct=-1.254±0.4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t=-0.1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核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且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mRNA的表达下调,中性粒细胞的自噬水平可能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AML患者骨髓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L患者骨髓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mRNA水平上,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1,r=0.592),高危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标危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5组STAT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M2与M5及对照组之间STAT3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1,P=0.066)。STAT3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在蛋白水平上,AML组STAT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7)。结论:STAT3基因在AML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且与患者免疫分型、危险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CXCL16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ITP患者,包括活跃期ITP患者46例,缓解期ITP患者42例,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CXCL16的表达水平,并检测血液中血小板(PLT)含量,淋巴细胞亚群中CXCR6比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XCL16和CXCR6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分析血浆sCXCL16与病程、有无出血及PL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跃期ITP患者血浆sCXCL1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期ITP患者(P0.05),而血液PL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期ITP患者(P0.05)。活跃期ITP患者CXCR6在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中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ITP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活跃期I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XCL16 mRNA、CXCR6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ITP组(P0.05)。活跃期ITP患者血浆sCXCL16与病程之间无相关性(r=–0.032,P=0.894),与PLT含量之间也无相关性(r=0.034,P=0.883),但活跃期ITP患者血浆sCXCL16与有无出血之间存在正相关(r=0.532,P=0.025);缓解期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sCXCL16与病程、有无出血及PLT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sCXCL16可能通过调控CXCR6在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从而参与ITP的发病机制,其可以作为判断ITP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41例SS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FSTL1表达。结果 SS患者组血清FSTL1表达水平(2.54±0.30)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08±0.82) ng/ml(P=0.0035);血清FSTL1水平与IgG(r=0.332,P=0.039)、IgA水平(r=0.368,P=0.021)呈正相关;血清FSTL1水平与C3水平(r=-0.319,P=0.045)呈负相关。血清FSTL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IgM、C4、外周血白细胞、外周血血小板、外周血血红蛋白、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抗核抗体(ANA)滴度1∶160组与ANA滴度1∶320组及抗SSB阳性组与抗SSB阴性组FSTL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间质损害、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关节炎与FSTL1无关(P>0.05)。结论 血清FSTL1可能成为提示SS疾病活动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淋巴瘤骨髓上清、血浆中的表达与意义及贫血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对血液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无骨髓浸润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30例(淋巴瘤组)、良性贫血患者8例(贫血组)及正常体检者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上清、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浆、骨髓VEGF水平在淋巴瘤Ⅰ~Ⅳ期及贫血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贫血组与淋巴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瘤仅IV期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及贫血组(P均<0.05),但骨髓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骨髓VEGF表达水平在淋巴瘤组(r=0.07813,P>0.05)、贫血组(r=0.08910,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无论骨髓或血浆VEGF表达水平均可作为淋巴瘤的诊断依据,但Ⅰ~Ⅲ期需注意有无贫血因素的影响,Ⅳ期血浆表达水平未发现贫血因素的影响。骨髓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的分期无指导意义。血浆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分期有无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骨髓、血浆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贫血对血浆、骨髓VEGF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早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1炎性体和NLRP3炎性体相关组分的表达和血浆中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各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脓毒症患者21例,年龄(67.71±17.17)岁;非感染性SIRS患者20例,年龄(61.35±11.82)岁;健康者20例,年龄(60.38 ±5.61)岁.Real-time PCR检测炎性体复合物各组分以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IL-1β和IL-18质量浓度.统计方法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NLRP1在早期脓毒症患者和非感染性SI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RNA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LRP3在脓毒症患者PBMC中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非感染性SIRS组的表达较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IL-1β在3组人群PBMC中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8在脓毒症组和非感染性SIRS组中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1),其中非感染性SIRS组IL-18表达水平最高.②脓毒症患者血浆中IL-1β的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IL-1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非感染性SIRS组显著升高(P<0.01);③NLRP1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性(r=-0.44,P<0.05);与APACHEⅡ评分也具有负相关性(r=-0.52,P<0.05).结论 NLRP1在早期脓毒症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降低,且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LRP1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3和IL-17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健康者28例(对照组)和OLP患者(OLP组)32例,分析OL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的表达情况,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体液相关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3和IL-17水平,分析IL-13和IL-17的表达与OLP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及临床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OLP组患者免疫水平与对照组作比较,OLP组患者C4值低于对照组,Ig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液免疫水平检测,OLP患者CD19+水平高于对照组;CD3~+、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P患者IL-13和IL-17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LP患者血清中IL-13和IL-1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4,P0.05);OLP患者IL-12和IL-27的表达水平与IgG呈正相关(r1=0.643,P10.05;r2=0.747,P20.05),与CD16+CD56+呈负相关(r1=-0.705,P10.05;r2=-0.782,P20.05)。结论 OLP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伴有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IL-13和IL-17高表达可能协同促进了OLP的炎症发生发展,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例GD未治疗组、23例GD临床缓解组及18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ITR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评价GD未治疗组GIT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GD未治疗组GITR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χ2=18.48,P<0.01;χ2=18.26,P<0.01),而GD临床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GD未治疗组GITR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FT3、FT4水平均呈负相关(r=-0.509、r=-0.483,P均<0.05),而与TSH呈正相关(r=0.458,P<0.05)。结论GD的发生可能与GD患者体内GITR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马淑慧  徐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253-256,28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表达情况,分析外周血miR-126-5p表达与患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纳为心肌梗死组;同期选取于我院确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将其纳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同期选取于我院确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将其纳为稳定性心绞痛组;同期再选取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35例健康人,将其纳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T(cTnI)和外周血miR-126-5p,经相关性分析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4组中,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CK、CK-MB、LDH、cTnI水平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健康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miR-126-5p表达最低,后由低至高依次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表达与患者心肌损伤各标志物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miR-126-5p表达与其心肌损伤明显相关,患者miR-126-5p高表达可能是加重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未来可考虑将miR-126-5p表达的监测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car cells,PBMCs)BAFF 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血清BAFF水平和BAFF mRNA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应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3组间BAFF水平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作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456,P<0.05和r=0.523,P<0.05).结论: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明显增高,其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检测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91例无任何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同时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 (1)T2D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TNF-α、IL-6及FPG、2hP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2DM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426、P0.05,r=0.391、P0.05);TNF-α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42、P0.05,r=0.361、P0.05);IL-6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r=0.405、P0.05)。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4、P0.05,r=0.703、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8,P0.05)。结论 T2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具有抗炎症、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IR)功能。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可作为T2DM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初诊原发性ITP患者为ITP组,10例同期未侵犯骨髓的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ITP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再分为有效组14例和无效组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ITP组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ITP组T细胞(2 495.16±1 317.20)、M1型巨噬细胞(18 494.42±11 607.4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 589.88±650.72、10 367.40±6 892.06)(P0.05),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3 911.71±940.20)与对照组(3 508.95±2 46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4 254.27±960.42)高于无效组(3 512.05±771.57)(P0.05),T细胞(2 582.43±1 402.55)、M1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19 125.06±11 151.70)与无效组(2 393.36±1 263.90、17 758.68±12 57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骨髓组织T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03,P=0.009),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107,P=0.602;r=0.222,P=0.276);ITP组T细胞及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ITP患者骨髓组织中T细胞增加,导致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促进T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凋亡,上调M2型巨噬细胞表达,有可能达到治疗原发性ITP并使疾病得到缓解,为原发性ITP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迟抗原-4(VLA-4)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银屑病患者(26例进行期、19例静止期)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并结合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静止期患者VLA-4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表达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例病理活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受试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服药组和未服药组),每组10例。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服药组连续服用铁皮石斛(每天3次,每次5mL),而未服药组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给药1周后,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流量、唇腺病理分级及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服药组患者唾液流量显著高于未服药组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未服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唇腺中AQP5mRNA表达则显著高于未服药组;此外,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1β和AQP5与唇腺的病理分级具有直线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皮石斛可通过改变干燥综合征患者TNF-α、IL-1β和AQP5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腺体的病理状态,因而对干燥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132和miR-21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PBMC中的总RNA,运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24例健康人及48例SLE患者PBMC中miR-132和miR-212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中miR-132相对表达量为1.72±0.071,与健康人对照组0.99±0.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1,P=0.000)。健康人和SLE患者miR-21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0.99±0.020和1.03(0.982,1.04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1.302,P=0.19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中miR-132的表达量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以及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0和0.526,P均0.05);而miR-212的表达量与抗dsDNA抗体(r=0.106,P=0.474)和SLEDAI(r=0.005,P=0.973)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miR-132在SLE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SLE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Aurora-A、B、C(AUR-A、B、C)基因mRN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73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组)、20例化疗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UR-A、B、C mRNA表达水平,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健康组),并分析它们分别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性差异,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AUR-A、B、C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URA、B、C mRNA表达在初诊组均高于健康组和缓解组(P0.01),健康组和缓解组3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UR-A、B、C 3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均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P0.01);AUR-A、B、C mRNA表达在高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在高危组与中危组及中危组与低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R-A、B、C表达在CD34、CD71、CD56阴性组和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染色体、1疗程化疗是否缓解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初诊AL患者中,AUR-A mRNA表达水平与初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17;r=0.314,P=0.007);AUR-B与初诊LDH水平和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r=0.277,P=0.018;r=0.349,P=0.002),AUR-A、B均与年龄、初诊白细胞(WBC)水平、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和1疗程是否缓解无显著相关性;AUR-C表达水平与初诊白细胞水平、初诊LDH水平和危险分层显著正相关(r=0.263,P=0.025;r=0.348,P=0.003;r=0.376,P=0.001),与年龄显著负相关(r=-0.241,P=0.040),而与初诊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和1疗程是否缓解无显著相关性;AUR-A和B(r=0.444,P=0.000)、AUR-B和C(r=0.763,P=0.000)、AUR-A和C(r=0.616,P=0.000)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UR-A、B、C mRNA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并且三者间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其高表达与白血病类型、危险分层、初诊白细胞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等指标相关,均可作为预后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